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文化建设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慈善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源远流长。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慈”解释为长辈对晚辈的爱,将“善”解释为和善,亲善,友好。随着时代的变迁,慈善有了更为宽广的涵义,并在观念、制度、行为三个层面上衍生出了广义的慈善文化,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扶贫济困、关爱他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慈善规范、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将慈善付诸于实际行动。高校慈善文化是慈善文化的特定组成部分,它是指在高等学校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由校园人即教育者、被教育者及其他高校管理服务人员在长期的慈善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高校慈善文化建设的路径
1)加强高校校园慈善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净化、感染和陶冶的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慈善环境建设有助于推动高校慈善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固化的慈善环境建设,如通过墙绘、雕像、艺术字等方式宣传慈善文化。二是加强动态的慈善环境建设,如在校园内各宣传栏、体育场、餐厅等学生高频活动区域张贴慈善文化宣传海报,放置慈善宣传展板,悬挂慈善标语、条幅等。
2)将慈善文化教育纳入课堂教育。
高校慈善文化建设离不开大学课堂的支撑,促进高校慈善文化建设需将慈善文化教育纳入到课堂教育中去。一是开设慈善教育课程,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者通识教育课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慈善思想的渊源、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途径,以及推动慈善文化建设的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慈善素养和慈善实践意识。二是编撰适用于大学生的慈善教材,应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借鉴国外慈善教材的先进经验,生动、系统的组织慈善知识,使之编纂成册,用于慈善教育课堂之中。三是提升教师的慈善教育素养,定期举行相关培训活动,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在高校慈善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组织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接受教育、锻炼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三大类。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组织开展慈善实践活动对加强高校慈善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通过学生会开展服务学生的慈善实践活动。学生会是高校最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学生会各部门应加强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积极为同学们服务,并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同时,不断渗透慈善思想。二是大力发挥高校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深入社区义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入贫困地区关爱孤苦老人和贫困儿童等等,从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内化慈善意识,宣扬慈善文化。三是通过高校社团开展慈善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领导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们为了共同爱好或实现共同意愿而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其中部分具有慈善性质的社团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组织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如爱心义卖活动、为重病学生募捐活动、到贫困地区支教活动等等。在开展慈善活动的同时,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慈善知识,助力高校慈善文化建设。
4)积极利用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开展慈善教育。
高校慈善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慈善教育主题文化活动可以宣传慈善理念、弘扬慈善精神。一是倡导团支部开展慈善文化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二是通过有奖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三是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慈善人物事迹宣讲会、慈善知识讲座等形式宣扬慈善理论知识。四是定期举办慈善爱心周、慈善爱心月活动,动员学生组建慈善服务队,促使学生在慈善活动中深化对慈善理念的理解。
5)完善高校慈善捐赠组织机构。
加强高校慈善文化建设需要完善高校慈善捐赠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及个人对高校的慈善捐赠不断增加,高校主动募捐活动也不断增多。如何管理好社会对高校的捐赠,如何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高校募捐活动,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慈善捐赠组织机构:一是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支撑,建立专门负责社会慈善捐赠的组织或机构,如教育基金会等。二是选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现捐赠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三是完善捐赠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6)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促进高校慈善文化建设。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交互性、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等特点而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提供的平台进行慈善文化教育,对促进高校慈善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通过QQ、微博等工具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宣扬慈善文化,包括慈善思想的起源、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发展慈善的重要意义等内容。二是可以建立专门的微信慈善公共服务平台,由专人负责运行,并倡导学生积极关注此平台,及时更新、推送慈善知识,宣扬慈善文化。
三、高校慈善文化建设的意义
慈善是一种优良传统和崇高境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未来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发展慈善事业的主体之一,积极培育其慈善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慈善理念,养成良好的慈善行为,将对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造就更多的推动性人才。二是有利于构建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慈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实践中推进高校慈善文化建设,同时也是构建优良校园文化的题中之义。三是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通过加强高校慈善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耿连娜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第二篇: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
一、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径
激活高校自身与质量相关的特殊的文化因子和文化建设最终受益者———教师和学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高校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还能够引导学生提高质量意识,增加其获得文化的自觉,并高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最终形成以重塑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为核心的高校教育质量文化。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大学组织模式单一化、趋同化是内涵式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各高校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质量文化,与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理念相背离。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质量文化的建设,应该着重于高校内生型教育质量文化和外发内生型教育质量文化的结合。二者结合的有效性依赖于高校自反性功能、质量制度以及质量行为的合理。高校应该以培养人才价值质量的价值取向为前提条件,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和特色,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对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和改进,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使推动质量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得以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大学生的建设,当大学生认同的质量理念得以在大学组织成员中间渗透,并在成员之间根深蒂固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一种自发性行为。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依赖于制度文化,是在制度文化的前提下开展的。制度文化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制度文化主要以文本等为表达形式,隐性制度文化则指制度创建和执行过程中的态度。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合理的大学制度对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规范行为就会转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进而升华成为一种文化。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的管理模式仍旧停留在控制的层面上,还没有实现控制和自治的结合,而且属于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而非自发性的自律机制,没有实现内生型的管理机制。以高效教学质量评估为例,其从本质上讲是对教学质量的控制,这种评估模式的主体是专家,特别容易形成“霸权”现象。想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就应该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质量文化,形成自治的管理模式,变约束为自发、自觉的行为。
二、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策略
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实现内生型和外发内生型的统一,有效的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内生型或者外发内生型,而是需要对其理念、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长期的建设。
1.树立卓越的文化理念
卓越的文化理念对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质量文化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实际上,高校教育理念问题在于高校质量标准的制度存在一定的遁惰性,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偏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轨道。质量文化的改变是解决高校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该树立卓越的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说,卓越的文化理念就是顾客满意的理念,这是形成自发性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够打破外部控制的尴尬局面,促进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2.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创建高质量的组织
高质量组织的建立是文化建设的重点。高质量领导能力的形成一是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将其视为成员力量的综合,而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某一个领导角色。
(1)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养,促进领导力的提升。
领导者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及强大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质量的建设。领导者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上。
(2)卓越组织的创建。
卓越组织的构建应该将质量的提高作为构建的核心,尽量打破科层或层级的界限,还应该注意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建设。卓越组织将顾客作为中心,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拥有与高校发展策略相匹配的质量计划。
三、总结
总之,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树立卓越的质量理念,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创建卓越的组织,促进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作者:许伟 薛帅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第三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1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狭义上的文化仅指精神这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校园内所形成的特定的氛围与精神环境构成了校园文化,其中的内容包括很多,大到校园景观设计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属于校园文化中的一种。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现象,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该校的人文精神与意志,其教师与学生的文化风貌是校园文化的代表,只有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素质,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更加美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特色文化不够明显,个性不突出
我国高校虽然在近些年比较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但是由于过去的不重视已经与西方国家具有一定差距。众多高等学府在校园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其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够凸显出本校的特色,显得大同小异,不会让人产生过目不忘的感觉,部分高校可能采用类似的诗词作为本校的校训,容易产生混淆不说,还显得过于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出本学校的特点。
2.2认识不到位,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发挥
精神文明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将校园构建的更加美好,还能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觉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并不是只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2.3忽视最深层精神的唤醒和塑造,重“有形”物质文化,轻“无形”精神文化
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众多高校虽然在硬件配置上已经初具成效,但是对文化景观的设置投入还不够,这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如果仅重视表面上的东西而不去挖掘更深的精神因素,那么学校的校园文化看起来就显得媚俗与荒诞,无法体现出其真正价值,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为了让广大师生传承学校的文化风貌与变迁,更重要的是继承其精神不断前进。因此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远远比物质文化建设更有意义。
2.4目标定位不准,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不强,存在盲目性
当前我国的高校文化建设应该将较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积淀融入到文化建设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师生的言谈举止,在无形中感化师生,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对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加以重视,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固定的目标定位,缺乏人文教育与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
2.5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当前高校在改革建设中很少将校园精神作为重点任务来做工作,脱离这一宗旨在实质上也说明高校的建设存在很大缺陷。校园文化并不仅仅是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文化,这样做只能说明当前的建设过于形式化,并没有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3积极采取措施,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3.1把高校校园文化纳入学校的远景发展规划,形成全员共建的高校校园文化机制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出来的精神文化内涵,其对于学生在学会做人做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高校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不仅要将业余文化活动充实起来,还要将校园文化的建设抓起来,使其具有长远的规划性。真正做到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发展,充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的高校文化变得更加美好,为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创造出优美的文化环境,开展激励机制,让人人都成为校园建设的一份子。
3.2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
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从事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及团委、工会、教学工作的人员、后勤部门的有关人员等等,可视作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另外,要聘请一批教职工、学生组成一支兼职队伍。学校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培养,在壮大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在当代大学生严重,仅凭借书本上的知识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了,因此学校应该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高校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在校园里建设形式各异的社团组织,让大家参与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还能在未来的就业方面起到指点所用。因此,高校应该对这些社团予以支持,增加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
3.4校园文化建设要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办学条件,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大学特点
校园建设总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高校建筑物的建设,赋予其一定内涵,将其作为校园的标志深入人心。可以将校园内标志性的建筑署名,赋予它精神上的含义,例如北大的“燕园”,人大的“静园”,简单又不乏深意,能够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5加强以校风、教风、学风及校训、校歌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不仅是思想教育的内容,又是学校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具有直接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推进师德建设和大学生文明修身两大工程的工作。
4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发展的事业,贵在建设,重在发展。只有精心设计、坚持不懈,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青年学生的成才需求和成才特点,不断研究探索校园文化环境发展的规律,高校一定会拥有充满灵性、无穷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
作者:王珊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第四篇:传统民间音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
一、传统民间音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一)大力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
近年来,为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综合型人才,注重从不同形式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娱活动,建设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如民歌演唱会、艺术采风汇报会、民族民间歌舞比赛、原生态组合擂台赛民间故事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民间歌舞比赛活动,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传统民族民间歌舞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加符合青年大学生的情况与要求。民族民间歌舞集歌与舞相结合,融歌唱表演艺术和舞蹈肢体动作为一体的基本结构内容,如歌唱的吸气呼气、咬字吐字等,舞蹈的手、腿、眼韵律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气质养成等方面的辅导和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智、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传统民族民间歌舞的教育以其独有的形式与效果,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名片。通过有效开展民族民间歌舞教育,学生自行组成团队,学习创编节目,丰富多彩的集体或个人的民族民间歌舞表演,让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增添华彩。
(二)全面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育人教育的内在环节,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型能力为主要目标。高校人才培养不仅注重理论和技术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思想品德、人文文化、民族情感等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阶段,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机,而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恰恰是这方面的好材料。学习民族民间山歌,享受美妙的音韵,在优美清新的旋律下歌唱、欢跳和转动,让肢体轻松的伸展,体质得到加强,提高身体素质机能。通过民族民间歌舞的服装色彩对比、艺术化妆、舞台灯光的艺术造型,强化大学生艺术形体的科学规范练习要求,培养高尚的个人气质。从日常生活的着装、言谈举止和礼仪等塑造自我健康的形象,充满自信和昂扬向上的志气,形成一种坚强毅力、团结合作、关爱集体以及宽广的人际关系能力。这些细小的环节都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感化心灵,使之更能很好适应时代要求,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三)努力创设和谐活泼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支拄和力量,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思想灵魂。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极具渗透性和永久性。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身心健康成长,并能使学生调控自我学习和生活压力,消除焦躁、抑郁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让青春活力充满大学校园。如民歌声部的练习中节奏、音准、声部协调统一等都能够提高大学生团结协作,善于创意,坚持磨练的柔韧性,改变不良的习惯,洋溢着自信的智慧。舞蹈部分的队形、手位等肢体动作的练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观念,意志毅力和身体耐力,使之积极的面对社会。特别是将歌与舞组合练习的过程中,所有队员的思想形成一个整体,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统一的节奏,有合作、有规律、有表情的尽情欢乐的舞蹈和歌唱,使自己的身体在歌声和肢体动作的整合中,以艺术律动的形态和韵味表达出情意浓浓的内心情感,感受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内在美,使校园处处充满青春和谐的氛围。
二、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彰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的功能,就必须在校园环境上采取优化,融合自然界美、社会环境美、民族艺术美和科学创新美,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每个角落都体现到美感的熏陶,感受校园环境美的内在魅力。高校要积极组织规划、创建大学生文娱活动场所,为开展校园各种文艺活动提供保障。在校园里摆放具有文化内涵和美感的“民族民间艺术家雕像”“经典历史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剧照”等,让大学生时刻铭记和感受民间音乐文化的存在。通过校园墙报、广播、网络等大力宣传、强化校园传媒建设,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展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活动的风采。
(二)开展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公选课
大学期间课程量较为轻松,学生很愿意选择自己热爱的艺术类课程。根据调查了解,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公选课在大学生中是一门极为深受欢迎的课程。目前,该课程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各高校之间对其认识不足,缺乏宣传推广,学生对其了解甚少。因此,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心想法和心理需求,开设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公选课,使该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大学生群体中对“美”的追求。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歌舞的兴趣,营造活泼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掌握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歌唱与肢体的协调、自控和艺术表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社团活动
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延伸与完善,也是社团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因素。高校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的主体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真正把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吸引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摆脱单纯受教育和不良思想的侵蚀。学校为社团配备有专业艺术师资并进行指导和培训,为社团活动拔出经费购置必须的设备。加强社团内部建设和吐故纳新工作,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使社团得到良好的发展,为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增添光彩。
(四)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想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教育的功能,使之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精、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以确保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目前许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育的教师队伍极其薄弱,有的师资配备不足,有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限,长期得不到“充电”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高素质人才的建设,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指导高校文化建设服务,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作者:黄乃星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第五篇:健美操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作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水平以及教学理念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课外活动为内容,有效的在活动过程中彰显自身的文化观念以及校园精神,对学生的学习及整体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健美操是一项目前高校已经广泛开展的活动项目,由于所具有的趣味性、普及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对此,就健美操这项运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作一定的研究。
二、我国目前高校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以来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都下了一定的功夫与努力,但依然在观念及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1、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
现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大众文化中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意识的影响,目前的不良网络文化也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受到这部分因素影响之后,其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习惯个人独来独往,生活在网络虚拟的个人世界中,不愿接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强调个人主义,缺少社会责任感;有的对高雅文化艺术不感兴趣,生活方式格调低下,追求个人享乐;有些同学逃避现实,无追求、无抱负、无大志,显得毫无朝气;有的讲究实用主义,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文化建设层次较低
对高校来说,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层次不高,主要体现在缺乏具有高品位、教育性以及思想性的文化活动载体。部分职能部门,往往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文体活动的开展,并将这种活动视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甚至部分人会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校园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只要场面热闹就够了。使得高校文化建设还是仅限于场面热闹的文体活动的开展,而具有良好技能、艺术审美的活动却并不多。从而出现一种“活动开展时热闹一时,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的情况,时间长了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另外,我国大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场地短缺的情况,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开展,不能够满足学生更高的需求。
3、过分注重功利主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使人们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仍然认为校园文化的开展是校园思政部门负责的事情,同其它部门没有什么相干,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觉得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团委、学生会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职责,而将其他职能部门排除在外。这实际上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大学文化校园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学校出现时,它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产生并且存在于“文化世界”中了。从理论上讲,校园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开展不同的校园文化。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注意校风培养的特点,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其次,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并有针对性的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行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就是加强教风建设。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集体作用,关注个体特点,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该以权威自居,不应滥施惩罚而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必须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往往会发挥规范与育人的作用。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大学院校应注意因地制宜,将校园建筑同审美的有机结合,力求教学与生活设施相对完善,兼顾校园环境中软、硬件工程的共同发展,以实现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使人从中获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社团的重要地位。大学院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积极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障社团的运作和发展的专项经费,保障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确保社团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健康成长发展。其次要引导社团正确的发展方向。社团应该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要强调社团活动的思想性、突出时代性、注重层次性、倡导主题开明、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活动。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影响。
四、健美操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是聚集青年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现我国青年人健康活力的重要舞台。在我国的校园环境中树立起鲜明的特征,并能够成为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健美操这项活动则成为了我国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项目,通过舞蹈、音乐以及体操的特征,能够有效的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还由于所具有的较强娱乐性及群众性,也受到了高校广大教职工的欢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塑造学生形体
健美操这项运动,是追求形体美的一种方式,不仅包括了外形所具有的和谐匀称,对于身心来说也是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遗传具有了最为基本的体型,但是通过后天的锻炼是能够对其进行一定改变的。健美操是根据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以及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指导下所创造的一项运动,能够有效的塑造形体。同时,高校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速期,此时进行健美操练习往往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另外,健美操的形体美不仅仅是指人体外观的线条美,同时也包括了其所具有的动态美,通过健美操锻炼,不仅能够使学生姿势得到矫正,同时对身心健康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健美操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外形还是内在都是具有积极作用。
2、增强学生体质
健美操是有氧运动,通过高强度、大密度的练习,对身体的各大肌群、内脏器官以及关节等位置施加合理的负荷,从而改变自身体脂、体重等指标,并使自身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以及耐力等素质得到加强,最终获得增强体质、激发活力的作用。通过健美操的不断练习,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心肺功能、消化功能等,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提升审美能力
健美操表现出很强的美感。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美、鉴赏出美并最终表现出美。学生在练习之后,日常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会表达出这种美的本质,由于健美操是一项集体运动,在高校除有开设健美操课外,往往还设置有专门的健美操俱乐部,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4、增强学生意志
健美操运动的初衷是为了能够获得更为健康的身体和更为优美的体型。对初学者来说,练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柔韧差、动作不协调、体力透支等等,这给初学者带来了较大的困或与挑战。正是健美操这项运动所具有的魅力,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最终坚持到底,获得了意志力的锻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面对困难就有足够的信心和顽强地意志品质。
5、充实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大力开展这种健康、生动的文化活动,以正确、健康的方式对校园文化进行引导,最终在校园中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风气。健美操不仅是高效体育课程的一种补充与拓展,同时也是学生校园业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的娱乐性以及创造性,能够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娱乐氛围,并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中,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学生的业余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目前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健美操则正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有效手段,需要我们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现对健美操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在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充分的联系校园实际,从而获得更好的文化建设效果。
作者:余芳 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