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建设研究(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重要阵地,它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所以,今天在校的大学生必然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今天在校的大学生必然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分子。他们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以后可能会走上各级党和政府领导的岗位。当前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很多同学会选择考公务员作为自己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发展机会。他们的思想状况特别是对廉政文化和反腐败问题的态度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行为,也会影响他们以后利用手里的权力是为人民和国家造福还是为自己谋私利的重要选择,所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1.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成才
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来讲,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特别是这其中的党员大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对共产主义事业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腐败问题有一个公正的客观的看法和态度。但是有部分大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不注重自身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学习,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认真听讲,放纵自己,没有让正确的思想信念占领头脑,就很容易被旧的、腐朽的、落后的价值观侵蚀头脑,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错误的价值追求,就不能健康成长和成才。因此,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有利于全社会廉政文化的建设
高校作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对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思想文化是否成熟、是否健康,主要是看这个国家高校的思想是否成熟、是否健康。高校是塑造一个人思想水平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受到健康的正确的思想多一些,还是受到腐朽的错误的思想多一些,对他们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廉政文化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个思想正确、廉洁正直的人。
3.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当前全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共识。当前的中国,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辛勤地努力着。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中华儿女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他们都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追求,那么他们就不会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将会变得遥不可及。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因此,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始终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与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为惩治和预防腐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特别是近几年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对各级党政机关的监察力度,在打老虎的同时也注重打苍蝇,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高校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力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
1.高校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一是认为高校的功能就是教学和科研,因此高校只要在教学和科研上下功夫就可以了,只要把这两方面抓好就行了。二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主要靠学校的纪检部门就行了,学校的其他部门配合好纪检部门就行了。三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软力量,它不能像廉政制度那样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2.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形式过于单一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本就应该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方式,它就应该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与本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起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平时与特殊时期的结合,在定时的时候组织各种宣传,采取丰富多彩活动内容,比如诗歌、演讲比赛等形式。
3.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
文化建设的完善,不仅需要有文化建设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使这个文化建设可以在一个轨道上运行。反腐倡廉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纪委的监督,不仅需要人民的监督,它更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反腐倡廉在这个法律的制度上健康运行。法律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应该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廉政文化建设缺乏人的参与
当前,有些人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还抱着陈旧的观念。他们始终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校领导的事情,只要校领导重视廉政文化教育就行了。但是,从现在看来,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校领导的领导,更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们的广泛参与。只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谁这个体系都是不完整的,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个体系的作用。所以,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
三、推进改善和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高校立足自身资源,探索走适合自身的廉政文化建设道路。
1.树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文化建设理念
从本质上说,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确立、提高廉政信仰的过程。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并存,各种思想相互冲击,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的工作,使当代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注重法律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广大党员和师生都坚持法律信仰,自觉按法律办事。
2.建立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校园
文化的魅力在于个性鲜明、各具特色。个性特色是增强廉政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础,所以,各高校加强自身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创造体现自身特色的廉政文化。只有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道路,才能让师生更好地理解和亲身体悟到廉政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才能让大学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坚持廉洁政治。所以,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塑造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3.注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的廉政校园文化氛围对高校廉政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置身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之中,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廉政观。一方面,高校领导应注重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宣传栏,举办廉政图画展,把廉政文化与教书育人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完善反腐倡廉网站,在网站上,设置名人名言、历史上著名的廉政故事等板块,寓教于乐。学校定期在特定的位置组织廉政文化宣传,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4.注重社会实践在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也是提升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更是自我教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因此学校可以组织独立的文化宣传大队,围绕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展开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意识,也有利于向社会宣传先进的廉政文化,对扩展廉政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发挥高校教师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要发挥高校老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如果老师能够做到廉洁,凡事都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用自身的行动来爱护好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行为就会对学生的廉政观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廉政观、价值观,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
6.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配套机制建设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校务公开制度的建设,接受师生的监督和咨询,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健全廉政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更要加强监督,使腐败没有生存的空间。
作者:邢中先 王建婷 牛玉东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作用浅析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大。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广大青年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增强个人的软实力,进一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容应对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而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就需要从校园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汲取营养的过程就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需在主流文化基础上进行传承、弘扬并加以创新,重点在大学精神、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内容的提炼过程中,挖掘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等主导因素,进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的新的校园文化主导,进一步增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因此,只有从高校实际出发,大力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以崇高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来教育引导学生,以特色的文化传统来吸引和鼓励学生,才能使本校的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高校承担着科研创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等职能任务,是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师生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碰撞、提炼升华,在知识和文化碰撞中,不断凝炼出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创新性的校园文化。现如今,我国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支撑。高校校园先进的传统文化、办学理念、硬件条件、学术氛围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育人条件优越于其他社会文化,同时也能及时吸纳融合社会上先进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信息的现代文化,致使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活力。而在这种时代感召下,许多专业领域的学者专家都聚集在高校,他们冲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前沿;与此同时,高校又承载着社会中最具潜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富有活力的青年大学生,在这样优秀的师生主体推动下,在高科技时代的催化下,高校校园文化必然拥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时代性的高校校园文化渗透着浓厚的知识氛围,如同呼吸在天然氧吧,广大青年学生在享受着阳光雨露般的文化大餐过程,无意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必然指引着他们向着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在这种带有时代信息的文化氛围滋养下,高校师生的思想信念、文化素养、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校园文化承载着校风、教风、学风、文风的精神风貌,是高校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彰显的舞台。每一次庆典仪式、每一次学术交流、每一个学校制度、每一场校园文化活动,都彰显着校园文化的光辉,凝聚着校园文化的尊严,汇聚成有形和无形的育人环境。在世界发展史上,高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大学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是蕴育思想理论的沃土,是创造文化成果的平台。高校文化建设中,变的是追随社会的变革,使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和生机;不变的是大学的精神,蕴含于学校发展中最稳定、最持久、最重要的校园精神。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变与不变,实质上是在传承中突破,在发展中创新。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在时代的发展中勇立潮头,关键在于能否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同时要根据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需求,在实践中完成自我蜕变、开拓创新,进一步打牢创新意识,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人文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
面对当前人生价值观扭曲、人文信仰的崩塌、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道德的滑坡等现状,我们应理智而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必须把准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前沿,瞄准现状问题,摒弃校园文化的空洞、夸大、虚无的发展思想,继承传统、实事求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正确、健康、创新的道路前进。
作者:李珍 赵凤华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第三篇: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德育作用探讨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功能
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教室外呆的最长时间的地方,宿舍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对于宿舍文化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育美功能。
宿舍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的宿舍文化会帮助学生陶冶其审美情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高校要对宿舍周边的环境进行重视,对其建设要往绿化方面进行,这样能让学生身处大自然的怀抱,能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让学生能够做到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同时对于宿舍内部的建设也需要重视,要督促学生将宿舍卫生打扫干净,学习和生活用品都要整洁有序的摆放到位置上,这样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2)行为的规范约束功能。
宿舍文化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制定的关于学生宿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校园本身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来杜绝各种违规违纪的情况发生,这样能有效的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化的宿舍文化活动来加大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宿舍文化所营造的和谐的氛围环境会对大学生个体行为产生一种软性的约束效果,这种软性功能不像规章制度那样不近人情,它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情感,意念来进行调节约束自身行为的,通过这样自身的调控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3)心理疏导功能。
因为宿舍环境的自由舒适,氛围宽松和谐,所以这样的环境能让大学生很好的宣泄出自身堆积的情绪。宿舍成员间相互的交流,随着大家相互认知认同,会将自身的各种迷惑,压力等在不知不觉中释放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常的发展。教师要学会将主流进步的思想文化与宿舍文化巧妙的结合起来,让教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学生的观念中去,这样能够使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完成。
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后勤也在不断向社会化方向深入,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也迎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要积极深入的探索宿舍文化教育建设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
1)硬件建设是基础。
硬件建设是对生活环境,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的,通过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现代社会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宿舍文化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化的服务和管理要在建设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对讲机,电话机,互联网等这些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工具在高校宿舍管理中也要得到普及。宿舍文化建设也可以通过其他趣味性强,活泼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一些电视制作,文化栏,宣传栏以及文艺活动等有意义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到建设中,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行修养、行为表现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来建设的。宿舍文化软件方面如果只靠教师的说教是起不到效果的,有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对其产生反感。大学生是高文化的体现,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是超前的,先进的,所以在进行建设方式上不能只是单一的,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能被学生接受的文化活动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宿舍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各个宿舍之间进行各项项目的评比活动来增加大学生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文明宿舍和最美宿舍。通过软件和硬件建设相结合,让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发展更加顺利。
3)加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宿舍作为大学生在生活和思想交流上最重要的场所,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最好的地方,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从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出发,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德育工作。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在高校宿舍楼中都会有一个辅导员工作室,能进入宿舍楼做辅导员的都是被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辅导员,他们主要就是对宿舍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工作的。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动态,通过现代通讯和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加深学生对其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校方的电子邮箱让学生自由的投递信息给高校的管理层,让其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动态,跟学生交流思想。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行为教育。由于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所以每个人的素质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住宿时必要要将自身的形象树立好,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文明,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各个宿舍之间要能团结一致,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友好和谐共处,发生矛盾时能采用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不斤斤计较为小事就大打出手。在宿舍范围内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舞会或其他方式的活动来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让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仅能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增加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良好的宿舍生活学习环境和开展有效的各种文化活动来进行,把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让宿舍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放松自我的重要场所,将宿舍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
作者:甘一涵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四篇:音乐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一、音乐教育促进高校物质文化建设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配置齐全音乐教学的一切条件。比如,充满艺术感的校园建筑装饰、合理的校园以及教室的布局、完善的教学设施(音乐器材、音乐活动舞台)等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完善的教学条件,能够让教学活动中开展的一切教务活动顺利展开,并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条件完善的教学环境中,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齐全的音乐教学条件是校园的物质文化,艺术的建筑装饰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艺术品味,让教学与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音乐教育促进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是制度文化的建设。建立统一、严谨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的约束与管制,也是对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要求。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是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是维护校风的基础。音乐教育在音乐的教学上,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结构、织体等有组织的进行音乐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规范性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道德观念。而音乐教育中规范的学习习惯,正是能够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匹配。
三、音乐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一)音乐教育促进校风建设
音乐教育对高校的校风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校歌上。校歌作为一件音乐作品,要体现校园的教学理念、文化观念等校园的核心思想。音乐教育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演绎,还要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情感。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情感细腻而震撼,优美的旋律能够表达校歌的听觉美感,内在的细腻能够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校训,并能够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真诚勤恳的人生态度。
(二)音乐教育促进教风建设
音乐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因其属于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一样,主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过程,在对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练习能力,此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长期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特点与风格,并且,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对音乐的学习效果,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音乐教学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专业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三)音乐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所谓的学风,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音乐教育,要求学生对音乐旋律、结构、织体的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天赋,还需要学生能够按部就班的掌握学习方法。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人优雅的气质、儒雅的内涵。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音乐教育促进校园人际关系建设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能够让广大师生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大家庭。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对音乐的研究,对音乐教学方向的掌控,促进了领导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领导将音乐教研计划安排于教师,促进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设;教师之间相互切磋音乐教学方案、相互探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教师对学生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为合奏音乐作品而组成一个队伍,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作为一门对天赋、对技术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为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校园人均极力配合音乐教育。高校也开展各种音乐方面的社团,如歌唱社团、舞蹈社团、音乐剧社团等等,由学校领导、老师组织,由学生参与,大大促进校园里人间关系的建设。此外,音乐教育常常安排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有盈利目的的,有公益性质的。不论是盈利目的的艺术实践活动,还是公益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与教师成为好朋友。而在公益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学校的口碑,在外树立学校的形象。
四、结语
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快实施音乐教育的步伐。要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为音乐教育健全教育体制,完善音乐教育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音乐教育更贴合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向另一个高度,让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学生集体提高专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
作者:龙咏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第五篇:女子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一、女子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近年来,女子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我国不断致力于探索女性人才成长规律的过程中,以其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丰富和完善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并逐渐搭建成为培养女性人才、研究妇女问题、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消除性别偏见的良好平台。然而,我国女子高校大多是在近年新建或转制而成,与发展成熟的国外女子高校和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高的部分国内“老牌”男女混合高校比,女子高校数量少,发展时间短、不成熟,底子薄弱,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跨越式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当下,女子高校正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与考验。面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新常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氛围,增强办学特色积淀,弥补男女混合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因性施教”的不足,满足高素质女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女子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措施。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在校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是维系学校整体发展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内化于办学理念,外显于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是提升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撑。女子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应该以女性自觉的意识,不断创新突出女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应追求主旋律与倡导多样化并举,既要规范引导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更要体现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从而推进女性主义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二、女子高校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特点
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包括校园规划格局、建筑设计及其色彩、雕塑形态、教学生活设施、校园绿化程度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而且涉及学校师生对上述各方面内容的认识态度、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创建浓郁的精神文化,而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则是物质文化,因此,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的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近年来,女子高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国内目前仅有的3所新改制的普通本科女子高校的情况看,共同的特点是校园整体建筑大气简约,注重张扬女性特色,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基本能够满足办学需要。有的学校专门设有女性特色书籍藏馆,丰富了女性研究资料;在环境布置上充分彰显女性特色,各主要干道的名称以在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外杰出女性名字来命名,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女性校园文化环境。有的学校在教室、图书馆、餐厅、公寓的墙壁上张贴、悬挂名人格言和女领袖、女科学家画像;适时适地展示女大学生的艺术设计、摄影、手工制作、书法、美术等作品,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艺术化、人文化、特色化,实现人与自然、心灵的和谐统一。校园里绿树掩映,花团锦簇,在领略花香怡人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书院的氛围,朴实的女性文化积淀赋予了女子高校浓浓的女性文化气息。各女子高校虽然具体做法存有差异,但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都非常注重细节,追求优雅和优美,将精神赋予物质,体现出共同的价值追求。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给予师生的影响犹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其教育使命。
三、女子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女子高校的主要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还承担着推进性别平等和性别和谐、逐渐扭转“男性中心意识”的重要任务,这就更多地需要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从课程设置到学术研究、到校园文艺活动等,都需要充分挖掘女性优势,体现女性特色。女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高校一样,必须要以具备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前提,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形成自身特有的办学特色。
1.重视女性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
女子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重视进行具有女校特色的专业及课程建设。当前,国内外的女子高校大多围绕学前教育、应用外语、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管理与服务等领域和岗位开设了更能发挥女性优势的特色专业群,设置了更多适合女性的特色课程和培训项目,并以女性主体为出发点,在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更多地植入女性的视角,注重增强学生的女性意识,同时强调尊重学生的选择需求。目前,我国仅有的三所普通本科女子高校都开设了《女性学导论》《妇女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注重把“四自”精神、男女平等意识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方面面,促进了女性成长、成才。特别是《女性学导论》的开设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弘扬先进性别文化,培养学生“四自”特质、社会性别意识和自主能力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女子高校还应重视加强体现女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建设、突出女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建设,如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举办了博雅班,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女性成才》课程等。同时,女子高校必须着眼于满足妇女需求,关注妇女生存与发展,维护妇女利益,积极服务社会发展。总体来说,女子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十分注重女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目的地组织开发适合女性成长成才的特色课程,使女性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在课程实施中得以科学提升。
2.校园学术活动中体现女性特色文化。
对于近些年才步入普通本科高校序列的女子高校来说,加快脚步向高层次发展是各学校发展规划的应有之义,因此,各学校均注重教学与科研的齐头发展,不断推动具有女性特色的学术活动开展。她们重视对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并在教师队伍中聚集了一批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学、女性教育、妇女法、性别与发展等领域有较高学术威望和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女性高等教育和妇女理论研究,积极投身于妇女立法、反家庭暴力、妇女维权等实践,不断提升在妇女/性别理论、妇女维权、妇女教育、儿童发展等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比如中华女子学院牵头成立了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先后举办了“中国妇女院校校长论坛”“中国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妇女学教学本土化———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维护妇女劳动权益专题研讨会”“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国际研讨会”等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山东女子学院先后举办了妇女理论教学、国际独生子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妇女教育等大型研讨会,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各女子高校都在积极整合科研团队,确立了以妇女/性别研究为主体,辐射与女性参与相关的社会、文化、教育、法律、文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融性别研究视角与时代特征为一体的研究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校园文艺活动中体现女性特色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最为活跃的部分莫过于校园文艺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举办节日晚会,还是组织文艺汇演或者各种比赛,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各女子高校都有常规的宿舍文化节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社团组织的多项活动,不仅贴近学生实际,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文化修养。比较突出的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国际女子文化学院建立的国女艺术团、国女管乐团、国女广播站、国女记者团等优秀社团,在许多重大活动中展示了亮丽的风采。学生艺术团还应邀赴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引起极大反响,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在自主发展、自我教育中健康成长。
四、女子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特点
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的校规校纪系列规章制度、奖励惩罚制度等一切规章形态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制度文化建设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即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女子高校正处在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问题,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应特别突出女性柔性管理的特点,针对女生心理特点提出目标要求、素质体现以及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例,赋予制度以灵魂,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章有机结合起来,把“软文化”和“硬制度”熔为一炉,使制度既有强制作用,又有激励规范作用,使师生员工在完善的制度下实现自我价值。制度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既发挥管理的作用,又能让被管理者人人享有自尊。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单纯地建造各类楼、堂、场、馆,而是要将校园文化贯穿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力争在校园内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价值多元以及开放的全球视野等文化。推进男女平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是所有女子高校办学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和共同期待,也是大家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作者:杨荣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第六篇:校园话剧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一、校园话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质量
话剧艺术从内容上来说有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对现实深刻的表达,对理想艺术的追求,可以培养和巩固文化根基,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从形式上来说演员的肢体和语言与道具互动,与舞台融合,有着身临其境的现场效果,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校园话剧以其浓郁的美学风格,艺术化的表现手段,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着大学生,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质量。
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
校园话剧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话剧从编创剧本到演员排练再到演出,可以提升参与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话剧作品的解读和演绎,可以提升社会认知的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团队参与创作和演出,可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通过参与话剧社团活动,可以提升社团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高校话剧发展存在的问题
1、剧本以经典重现和改编名作为主,缺乏原创
话剧剧本是话剧之源,好的话剧剧本应该具备戏剧冲突激烈,人物特色鲜明,语言巧妙精练,寓意隽永深刻等多个要素。校园话剧的剧本或是经典重现,或是改编名作,或是原创剧作。经典重现是在理解经典话剧作品的精髓的基础上加以重现,重在原汁原味;改编名作是将经典话剧作品与现实实际有机融合,进行现代化演绎和改编;原创剧作是根据校园、社会等题材进行创作。高校话剧的剧本创作以经典重现和改编名作为主,原创剧作不多,且许多作品都是小品。大学生受思想水平、知识水平等的限制难以创作出宏大而深刻的话剧作品,多是生活场景再现,用短小精悍的小品来展现校园生活,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更难以对现实有深入的揭露和思考。
2、依托社团,管理混乱
话剧社团是以学生对话剧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组成的兴趣团体,进行剧本创作、演员表演排练、演出等话剧活动,话剧社团的舞台主要是校内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现场,承担着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部分话剧社团尤其是无话剧专业院校的社团管理混乱,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仅凭个别同学的一腔热情支撑;外部缺乏良好的指导和监督,导致社团日益功利化和商业化。话剧社团管理的混乱造成话剧质量严重下滑,助长了敷衍了事的风格,创作和表演随意而为,缺乏严谨性和庄重性。
3、缺乏指导和政策性扶持
校园话剧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专业指导、经费支持、学生热情等多个因素,缺一不可。许多未设置话剧、影视类专业的院校在发展话剧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一方面缺乏专业教师指导,许多校园话剧的发展依托高校团委及文化艺术中心来进行,往往缺乏话剧相关专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指导的话剧社团只能自发运转,在剧本创作、排练、表演等专业化要求面前往往捉襟见肘,难以创作出优秀作品,偶有作品也是自娱自乐难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话剧从表演、道具到舞美、灯光、场地都需要强大的经费支持,经费是话剧发展的一大瓶颈,而话剧与舞蹈、音乐等其他校园文化艺术形式相比投入与产出比例并不成正比,因此校园文化经费对于话剧的支持有限,导致话剧发展步履维艰。
三、高校话剧的生存之道
高校话剧面临缺乏原创剧本、社团管理混乱、缺乏专业指导、缺少经费支持等困境,若要继续发挥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必须求变图存,寻求生存之道。
1、就地取材,原创剧本
高校话剧需要在重演经典和改编名作的基础上,就校园生活、社会现实进行取材,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考。剧本的创作首先要丰富选材,选择感受最深刻、认识最透彻,而又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题材,选择当前为大众所关心的题材,选择符合戏剧发展规律的题材,可从对青春、人生、校园生活、人际关系等角度思考;其次是精心安排戏剧结构,把握情节、幕场等戏剧要素,制造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第三,塑造戏剧人物,在创作剧本时,选取个性鲜明、动作性强的人物来写,从语言、动作、内心冲突、外形等多方面进行人物刻画。
2、加强社团管理,拓展舞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话剧社团的数量在增加,也存在管理混乱、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话剧社团管理、拓展社团活动舞台。首先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可从剧本编辑、剧务、表演等几个方面划分不同职能部门,各部门成员间既分工明确,又团队协作;其次加强外部指导和监督,纳入学生会系统,通过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进行管理和监督;最后拓展社团发展舞台,不同高校间进行话剧作品切磋、社团文化交流,此外通过话剧艺术节、比赛等形式进行校际交流,拓展发展平台和空间。
3、加强专业指导,增加支持
校园话剧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文化艺术活动,话剧剧本的写作需要具备写作功底和文学素养,话剧表演需要学习表演艺术、练习发声和动作,舞美需要把握舞台造型、灯光、音响、道具等。校园话剧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有专业指导教师,针对剧本创作、改编,表演排练和舞台演出进行专业方面指导。此外,适当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植是校园话剧发展的物质保障,因此应专门开辟话剧表演使用经费,进行预算,并在校园文化发展政策上进行倾斜,支持校园话剧的持续发展,发挥其引领思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作者:姜秀芹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第七篇:高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一、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由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和广大学生在教学、科研、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相互交往相互作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物,它同样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表层的内容,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学校各类教学科研设施(教学大楼、各种艺术景观、绿化美化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属于这部分;制度文化是学校为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师生行为而制定各种富有校园特色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则是每个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发展演变沉淀下来的意识和观念,如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风俗习惯、学校精神等,这是校园文化中最稳定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也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内容。党的建设就是指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中共为了既定的奋斗目标,围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在新的时期,提出更加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意义更加重大。高校党建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高等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中央都十分重视高校的党建工作。高校党建的内涵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推动和服务高校的中心工作,不断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1990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坚强政治保证。
二、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高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保证和基本的生命线,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匡正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和发展。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校党建的肥沃土壤,是高校党建深入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1、高校党建保障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正确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化,加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高校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激荡并存,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及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和方向性更加重要。高校党组织通过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师生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段加强学校党员的思想建设,并通过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风,引领广大在校师生,从而确保高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高校党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和主导地位,传统的党建形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党建要不断创新方法,通过更加亲和、更加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走进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则可以达到这一效果。通过校园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平台等,使党建与学术讲座学术研究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党建理论想结合、政治教育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从而达到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党建的有机融合。
3、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目标———育人。
高校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为目标。校园文化通过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的熏陶,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增长了大学生的见识,丰富了社会经验,将大学生塑造成合格的人才。高校党建则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最终与校园文化建设都落脚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上。
三、高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党建服务高校中心工作是我国高校建设发展的宝贵经验,在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党建工作来主导和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理论和优秀的文化成果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更加现实的重大意义
1、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心骨作用
高校党组织是高校工作的领导核心,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础,自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加强政治引导和主旋律弘扬力度,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党建工作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成果,在引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扬弃传统文化,在中外古今的文化融合和碰撞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品质。同时,校园文化自身既要传承也要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党组织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校园文化的建设。另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浩大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上下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这需要在高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各级党组织各部门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群团和学生会等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2、高校党建要引领带动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社团在我国高校中越来越活跃,学生社团通过各种各样富含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社团生活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社团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讨论学术问题、社会问题,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增长阅历,锻炼组织才能等,社团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高校党建工作应充分重视学生社团这个平台,通过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领指导,在经费、场地和人员以及理论上给予学生社团尽可能多的支持,丰富社团活动,从而通过社团建设带动活跃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3、党建工作要发挥党建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争鸣作用
党建工作内涵丰富,党建文化也属于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党建工作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应走上前台,用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气息的形式充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力军,促进校园文化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党建工作也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把高校党建工作渗透深入到丰富多彩的师生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作者:向思?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