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建设论文(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文化建设论文(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文化建设论文(7篇)

第一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新媒体的特征探析

1.1交互性与便捷性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突破首先就是信息传递的方式,新媒体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即时双向的信息反馈,让受众从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地回馈信息,从而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双向互动的局面。然而新媒体也会加深人们的依赖性,甚至导致上瘾问题出现。

1.2开放性与共享性

新媒体作为一个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新型传播方式,其开放共享性无疑继承了互联网络的良好传统。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可以让新媒体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能够最大程度地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最大程度地覆盖任何领域,其极强的交互性和大量的知识将会扩大人们的优势。开放的新媒体可让任何人很方便地从中获取想要的知识,而这种开放性也导致人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被纳入网络中的信息的质量。

1.3虚拟性与娱乐性

新媒体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冲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壁垒,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因为网络具有匿名性,所以现实中的身份可以不用带入网络中,这从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认识未知事物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因其匿名性和不用负责性,很容易成为人性阴暗面的聚集体。如果过度沉迷于新媒体,很可能导致人心理扭曲,出现社交障碍。

2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2.1影响校园文化的导向性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有利有弊,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能扩大大学生群体的知识面,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人生阅历,但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许多腐朽思想聚集其中,比如一些极端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和社会腐朽思想涌入校园,这是对固有伦理价值和文化传统的挑战,也是对大学生的污染和毒害。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每个高校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2.2削弱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在新媒体时代,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比现实交往更加便利,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而不断减少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转而从虚拟的空间中寻求思想相近者。如QQ群、微博群、微信朋友圈等,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互动的主要平台,个性化的信息传播,使学生可通过这些平台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获取知识的小圈子,从而不在校园中经营人际关系,削弱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2.3降低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广阔的知识海洋和强大的信息传输能力将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如果不及时改进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传统的校园文化很可能就被新兴的新媒体所取代,这就会给传统的校园文化带来难以预计的冲击和损害。

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阵地。要进行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整体规划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投入,对网络环境和上网设备进行具体性的优化,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库的管理,方便师生利用新媒体获取知识。其次可以在校园网教育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建设好贴近大学生的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或网页,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学习教育活动,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三是增强校园网吸引力,贴近学生实际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平台,开发和完善如热门话题、心理咨询、学生之友及在线讨论等网络互动功能板块,形成网上网下校园文化合力。

3.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媒体融合

首先是创新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式,譬如党政机关利用微博处理政务等,高校也可借助微博这一平台,传播校园的主流文化思想,增加与师生互动的项目,也让高校更好地向社会建设自己。其次是可以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加以改造,在信息传播上要善于转变“话语方式”,改变原来那种内容刻板、照搬照播、一味灌输等方式,使用网络上学生喜欢的语言、交流方式和热点话题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凸显学校与时俱进的特点。最后,可以进一步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的特长和传播方式,对同一个校园热点话题,既可利用网络快捷及时的优势,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先机,把握主动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深刻挖掘上下功夫,把主题宣传做深做细。

3.3建立网络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完善的制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提,要着手网络文化的建设,首先就要建立一个足够科学完善的制度,这一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就要组建一支完善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创立一套培养、管理和发展机制,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专题教育网站的备案制度、信息的审查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以及网络突发舆情处置报告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文化建设长久有效地开展起来。

作者:王琛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对策分析

一、完善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

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物质设施及环境建设是最基础的一环,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强化各项配套设施,才能最终达到环境育人的功用。各高校应加大经费的投入,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社区活动区,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及服务,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加优越便利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健全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载体

健全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载体具体可以通过提升社区管理队伍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来实现。

1.提升社区管理队伍水平

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人员是社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区中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要构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就应提升管理队伍水平:一是要提高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育人素质,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学生社区服务管理队伍;二是要加强管理队伍的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三是要明确社区各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形成学生社区党工委委员、驻校社工以及社区自律分会工作制度,完善学生社区学生自律委员会组建制度、社区自律分会主任团选拔考核制度、社区工作专题培训制度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生事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学生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社区管理条例》、《文明宿舍评选办法》、《大学生社区文化活动管理办法》等,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和生活卫生行为,从而为学生社区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3.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第一,将学生社团纳入社区文化建设体系。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社区中不可或缺的学生组织力量,其具有涉及面广(跨院系、跨年级、跨班级),种类多样(学术型、政治型、专业型、娱乐型、服务型一应俱全)等特点,能够学生的各类需求,丰富学生社区的精神生活,是大学生表现独立自主、获得沟通、张扬个性、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第二,加强社区学生自我管理队伍的建设。大学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由大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区安全秩序管理队伍、学生社区宿舍管理队伍、学生社区生活服务队伍、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等自治组织,既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也达到了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三,大力发展社区的党团组织。党团组织进学生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社区内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建成志愿服务工作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将社区服务与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挂钩,提高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服务意识,以更好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鼓励党员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丰富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载体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方面,可在社区内开展志愿服务、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等类型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区”、“蓝天助残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等,鼓励大学生多与社会接触,拓宽视野的同时又能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学习礼仪的同时又能提升审美情趣及个人修养,让更多同学从活动中获益。另一方面,通过“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树立社区成员中的典型,提倡向榜样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和奋斗方向。

四、发挥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载体

发挥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作用,关键在于建设社区网络系统,通过开设学生工作网络窗口、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络公开课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同时借助网络宣传的优势,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各项学生工作的有效进行与各项信息的畅通,实现大德育体系的融合,把学而生社区网络办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同时,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以达到建设现代、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的目的。

五、结语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理论,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建立社区间及高校间的文化交流学习平台,定期总结经验,最终形成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作者:卢楚韵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研究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寝室文化的内涵

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生活空间,是以学生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交流场所。江华在《寝室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影响》中提到,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和氛围。其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娱乐、休闲、兴趣、习惯、修养等方面。

2、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寝室文化作为家庭文化延伸和社会文化的缩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折射,既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生活习惯。

高校招生范围多覆盖不同省份,生源包含城市和农村,寝室安排多以混合搭配为主。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惯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某网络调查显示,受访学生中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占比54.8%、与室友缺乏共同话题占比32.4%,成为受访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的主要烦恼。

2、学习风气。

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多以学习为主,且有老师和家长的看管,课程及学习习惯相对固定。而高校的课程安排相对松散,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比较弹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影响,最终导致寝室学习风气差。此外,学生沉迷上网和游戏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是导致寝室学习风气差的重要原因。

3、安全隐患。

学生寝室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分为防火安全、用电安全、人身安全几个方面。其中防火安全主要包括吸烟、蜡烛、违规使用明火炊具等;用电安全主要包括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接乱拉电线、手机台灯等充电器的空插情况等;人身安全主要包括喝酒赌博等不良风气造成的人身安全、财务安全等。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出现学生寝室因用电安全引起的各类事故。

4、人际关系处理。

目前高校以90后学生为主体,多为独生子女,性格上多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自幼生长在典型的“421”家庭模式中,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核心。祖辈给的宠爱,父母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以及独生子女的人际互动缺乏,共同造成了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缺失。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

三、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探索

1、开展遵章守纪规范活动,构建寝室温馨的生活环境

健全制度,以制度的力量规范学生、约束学生、监督学生。以教育部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为依据,建立各高校规范的住宿管理规定;根据实际工作开展需要,建立日常卫生检查及内务整理具体规范。丰富形式,以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提升寝室建设积极性和安全责任意识。可开展每周定期卫生检查、学校或辅导员老师不定期违禁电器抽查、寝室内务整理大赛、军被大赛等活动,通过良性管理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建立环境基础。

2、开展文化素养提升活动,营造寝室良好的学风环境

文化的渗透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提升寝室整体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学习热情、道德水平、身心健康。学生寝室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弥漫性和感染力,营造良好寝室文化对于加强学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可开展寝室文化布置、展示、评比活动,开展优良学风寝室评比、示范活动,将“创建”与“评选”相结合,将“激励”与“示范”相结合,以评促建,以建促改,重点示范,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育人环境。

3、开展集体观念强化活动,促进寝室和谐的人际关系

集体观念的培养和强化有利于学生正确面对和理解寝室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以运动为主要依托,以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感悟分享为目的,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寝室和谐的人际关系。

4、开展星级寝室评比活动,发挥优秀群体示范引领作用

举办寝室文化节活动,开展星级寝室评比,可分为“党员创优、优良学风、卫生示范、创新先锋、爱心互助”等寝室类型。既展示了优秀寝室良好精神风貌,发挥优秀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充分促进寝室成员深入交流,不仅在寝室内部、寝室间、班级内部形成积极正面的交流,更形成上下年级相互带动,横向年级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

作者:杨俊静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德育作探讨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功能

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教室外呆的最长时间的地方,宿舍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对于宿舍文化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调适功能。

拥有良好的宿舍文化能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这样能保证学生之间充满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一方面,宿舍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增加大家的感情,让大家能够团结一致,相互理解信任,从而避免矛盾的产生;另一方面,舒适的环境能让学生自身的情绪得到缓解,在产生矛盾时能够正确的进行处理。通过调查,学生是这样说的,宿舍良好的环境能使人非常的放松,当每天结束紧张的学习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在大家的交流中也会因为一个人的进步而使宿舍的所有人都为他开心,当有人心情低落时,宿舍的成员也会想尽办法博美人一笑,让其能够摆脱消极的情绪,恢复好心情的同时把之前的不快乐全部清除出去,通过大家的聊天来释放堆积的不利情绪。所以,宿舍文化建设的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其中的心态,健康的环境会让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2)育美功能。

宿舍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的宿舍文化会帮助学生陶冶其审美情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高校要对宿舍周边的环境进行重视,对其建设要往绿化方面进行,这样能让学生身处大自然的怀抱,能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让学生能够做到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同时对于宿舍内部的建设也需要重视,要督促学生将宿舍卫生打扫干净,学习和生活用品都要整洁有序的摆放到位置上,这样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3)行为的规范约束功能。

宿舍文化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制定的关于学生宿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校园本身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来杜绝各种违规违纪的情况发生,这样能有效的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化的宿舍文化活动来加大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宿舍文化所营造的和谐的氛围环境会对大学生个体行为产生一种软性的约束效果,这种软性功能不像规章制度那样不近人情,它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情感,意念来进行调节约束自身行为的,通过这样自身的调控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4)心理疏导功能。

因为宿舍环境的自由舒适,氛围宽松和谐,所以这样的环境能让大学生很好的宣泄出自身堆积的情绪。宿舍成员间相互的交流,随着大家相互认知认同,会将自身的各种迷惑,压力等在不知不觉中释放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常的发展。教师要学会将主流进步的思想文化与宿舍文化巧妙的结合起来,让教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学生的观念中去,这样能够使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完成。

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后勤也在不断向社会化方向深入,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也迎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要积极深入的探索宿舍文化教育建设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

1)硬件建设是基础。

硬件建设是对生活环境,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的,通过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现代社会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宿舍文化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化的服务和管理要在建设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对讲机,电话机,互联网等这些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工具在高校宿舍管理中也要得到普及。宿舍文化建设也可以通过其他趣味性强,活泼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一些电视制作,文化栏,宣传栏以及文艺活动等有意义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到建设中,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行修养、行为表现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来建设的。宿舍文化软件方面如果只靠教师的说教是起不到效果的,有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对其产生反感。大学生是高文化的体现,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是超前的,先进的,所以在进行建设方式上不能只是单一的,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能被学生接受的文化活动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宿舍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各个宿舍之间进行各项项目的评比活动来增加大学生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文明宿舍和最美宿舍。通过软件和硬件建设相结合,让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发展更加顺利。

3)加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宿舍作为大学生在生活和思想交流上最重要的场所,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最好的地方,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从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出发,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德育工作。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在高校宿舍楼中都会有一个辅导员工作室,能进入宿舍楼做辅导员的都是被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辅导员,他们主要就是对宿舍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工作的。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动态,通过现代通讯和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加深学生对其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校方的电子邮箱让学生自由的投递信息给高校的管理层,让其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动态,跟学生交流思想。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行为教育。由于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所以每个人的素质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住宿时必要要将自身的形象树立好,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文明,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各个宿舍之间要能团结一致,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友好和谐共处,发生矛盾时能采用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不斤斤计较为小事就大打出手。在宿舍范围内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舞会或其他方式的活动来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让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仅能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增加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良好的宿舍生活学习环境和开展有效的各种文化活动来进行,把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让宿舍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放松自我的重要场所,将宿舍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

作者:甘一涵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五篇: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研究

一、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内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教育体制的改革,面对崭新形式,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建设目标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结合师生实践活动,包括物质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建设。其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绿化与美化环境等,能够体现出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而非物质文化则同时包含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影响力。物质文化作为一种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是学生文化建设程度标志和体现,是文化的最基本表达形式。制度文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能够从根本上予以学生文化培养的约束力;行为文化则是学生现实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核心,能够体现学生与老师整体的精神风貌、学生的真实人格。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价值观是社会文化最深层次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本质体现。首先,学生文化的建设从理论角度来看同样属于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高校学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不难得出相应的证实条件,校园文化同样属于一种社区型的文化,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标准,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学生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次,我国所进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正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相关专业高校人才,在此过程当中,高校学生文化的建设必然需要高举马克思主语指导思想的旗帜,将其作为基本思想指导标准。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始逐渐作为广大高校学生的行为准则与道德选择标准,不难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当下的高校学生文化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再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切实深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能够体现出其他发达国家在高校学生的教育上注重的是自由化与个性化,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术激荡并提高文化的兼容性,但同时忽略了学生文化中的公共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使其出现极具个性化的行为而没有成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我国高校学生文化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首先需要高校的领导层对其予以重视与具体实践。根据我国现行的高校文化建设制度,高层领导对办学思想的内容进行直接引导与重视,对于具体实行内容进行一定的规范与要求,便能够引起从上至下一系列相关部门的工作重视,在高校学生文化建设领域,高层领导应当予以切实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文化建设内容进行融合与统一。其次则需要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正确解读引导与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同时在高校办学理念上也予以相应融合。

(二)在高校学生文化建设中具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学生文化的建设,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在于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当中所能够起到的规范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课堂的教育之中,从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分析,在潜移默化之中将其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此外,在所举办的学生其他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当予以加强,改进课外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应当得到一定的提高,随时在生活中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关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学术报告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对政治思想进行主动学习与理解,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与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活动当中获得参与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文化建设是社会与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当在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予以重视,采取正确有效的手段增强学生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铭记民族传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为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不断输送坚实的支持力量。

作者:莫丽萍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大。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广大青年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增强个人的软实力,进一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容应对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而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就需要从校园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汲取营养的过程就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需在主流文化基础上进行传承、弘扬并加以创新,重点在大学精神、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内容的提炼过程中,挖掘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等主导因素,进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的新的校园文化主导,进一步增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因此,只有从高校实际出发,大力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以崇高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来教育引导学生,以特色的文化传统来吸引和鼓励学生,才能使本校的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高校承担着科研创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等职能任务,是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师生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碰撞、提炼升华,在知识和文化碰撞中,不断凝炼出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创新性的校园文化。现如今,我国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支撑。高校校园先进的传统文化、办学理念、硬件条件、学术氛围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育人条件优越于其他社会文化,同时也能及时吸纳融合社会上先进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信息的现代文化,致使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活力。而在这种时代感召下,许多专业领域的学者专家都聚集在高校,他们冲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前沿;与此同时,高校又承载着社会中最具潜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富有活力的青年大学生,在这样优秀的师生主体推动下,在高科技时代的催化下,高校校园文化必然拥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时代性的高校校园文化渗透着浓厚的知识氛围,如同呼吸在天然氧吧,广大青年学生在享受着阳光雨露般的文化大餐过程,无意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必然指引着他们向着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在这种带有时代信息的文化氛围滋养下,高校师生的思想信念、文化素养、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校园文化承载着校风、教风、学风、文风的精神风貌,是高校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彰显的舞台。每一次庆典仪式、每一次学术交流、每一个学校制度、每一场校园文化活动,都彰显着校园文化的光辉,凝聚着校园文化的尊严,汇聚成有形和无形的育人环境。在世界发展史上,高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大学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是蕴育思想理论的沃土,是创造文化成果的平台。高校文化建设中,变的是追随社会的变革,使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和生机;不变的是大学的精神,蕴含于学校发展中最稳定、最持久、最重要的校园精神。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变与不变,实质上是在传承中突破,在发展中创新。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在时代的发展中勇立潮头,关键在于能否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同时要根据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需求,在实践中完成自我蜕变、开拓创新,进一步打牢创新意识,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人文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

面对当前人生价值观扭曲、人文信仰的崩塌、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道德的滑坡等现状,我们应理智而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必须把准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前沿,瞄准现状问题,摒弃校园文化的空洞、夸大、虚无的发展思想,继承传统、实事求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正确、健康、创新的道路前进。

作者:李珍 单位:赵凤华

 

第七篇:高校图书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创新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

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地标建筑,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好的图书馆建筑,不仅要考虑到图书馆的功能,还应把“读者之家”的理念融入设计,方能使图书馆拥有人气、充满爱。1、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窗口,在环境的营造中更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建筑设计应以围绕人的活动,为人们利用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创造舒适、安全、宁静、雅致的空间环境为基准。2、开放性理念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充满关爱的社会,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体现出开放性。在平面布局上,图书馆要以开阔、灵活、连贯的大功能空间布局强化对社会的开放。在管理模式上,表现为藏、借、阅一体的空间布局,提倡所有馆藏文献直接面向读者的管理理念。在建筑设计上,现代图书馆建筑普遍采用大开间、大开放的新格局,真正实现图书馆的门庭开阔、空间开敞、资料开架、网络开通、管理开明的高度开放局面。

二、搞好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阅读指导通常可简化为导读,图书馆的一切工作,从文献的采购到书目的编目以及流通环节的借阅无不围绕导读进行。1、加强馆员指导,适时推送书目,方便读者阅读介绍、推荐书目是指导读者阅读的途径,是读者的顾问。帮助读者从大量的馆藏文献中取其所需,对他们大有裨益。图书馆可以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员对图书的分类、鉴赏能力,更可邀请专业老师定期向读者推荐阅读书目,或将课堂直接放到图书馆,围绕某一观点、现象指导学生查到相应的书刊。2、创建“悦读”环境,营造读书气氛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读者的阅读效果紧密相关,阅读环境的改善可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提升。硬件上,在借阅手续、开放时间、信息检索的过程和方法上尽可能地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氛围,以“悦读”来吸引读者。软件上,馆员应建立与读者的良好关系,了解读者的想法和需求,坦诚相待,让读者以轻松的心情,在宁静和谐的阅读环境下读书学习。3、利用图书馆信息系统,建立网上读者论坛充分引导学生对各种学习问题、社会热点发表观点、互动交流,形成热烈的读书气氛。4、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做好导读工作学生能否学有所长,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自学能力提高很关键,图书馆是实践、普及阅读学的最佳场所。所以馆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某一学科较好的专业知识并熟悉馆藏,才能引导学生更健康有效的阅读。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指向读者开展相关阅读活动的一系列行为。对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而言,基本内涵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主动参加到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现阶段,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热衷于媒体如手机阅读的学生比例占大部分,与此同时,常进图书馆阅读的学生也由持续的、深入阅读模式转变为即兴的、浅层阅读模式,即快餐文化愈加严重。这种快餐文化式的阅读目的基本上是消遣和娱乐,违背阅读的初衷和本质,无法带来阅读的深层次精神享受。所以应积极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学生主动阅读,了解阅读的真谛。1、健全阅读推广的组织机构健全阅读推广组织机构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本前提。成立常设机构: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馆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成立学生阅读自助组织,如阅读协会、自愿者协会等,能够充分扩充阅读推广的参与主体,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丰富校园文化。2、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主题,激发有创意的、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新型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吸引读者广泛参与。如举办“真人图书馆”、“图书馆,我想对你说”等征文活动及推广经典阅读活动。3、提高图书馆电子图书利用率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数字化图书馆在高校的普及,但大学生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了解还很欠缺。在需要的图书无法满足时,不知道可以阅读电子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辟宣传栏,宣传馆藏电子图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图书馆检索,借阅所需电子图书,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率。4、完善阅读推广评价体系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建设工作中,要重视和做好阅读推广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在每次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效果理想的活动原因以后继续坚持,效果差的活动需要完善甚至取消,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报告,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

四、认真举办读书沙龙

据研究显示,最受读者欢迎的阅读方式是在图书馆与他人分享阅读的经验和体会——“读书沙龙”。读书沙龙具有增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致力深度阅读导读和提高图书馆人气等多种功能。“读书沙龙”在图书馆的兴起,说明“图书馆是社会交流链的一环”,“交流不仅对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也十分重要”。读书沙龙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充分互动,组织读书沙龙,是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提供一个不同观点互相碰撞的交流平台,而阅读的乐趣和神秘之处正在于通过交流激发思想的火花,在别人的阅读领悟中读到自身遗漏的内容。参与的读者通过读书沙龙这个平台相识相知,以书会友,开创了人际交流新空间。例如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是2004年国家图书馆创办的一个公益性质的读者俱乐部,每月举办一期读书沙龙,旨在为读书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主要以作者、专家、学者和读者互动的形式,以历史文化题材为主题,选择当今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的书籍和相关话题,力求从现象入手,深入探讨。读书沙龙强调读者的互动性,以专家为核心组成讨论组,与会读者可自由参与讨论。

五、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工作

延伸服务是指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丰富的馆藏文献和不断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达到服务模式的二次创新,服务内容领域的深化发展,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从而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新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QQ、微信等媒介,搭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通过公共社交网站等技术手段向读者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馆藏书目的查询、预约、续借;所借图书到期的短信提醒;图书馆已购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下载等等。

六、总结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来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系统,也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场所。通过人文的建筑设计理念、图书馆有效的导读工作、阅读推广的大力开展、读书沙龙的融入及一系列延伸服务,将阅读这一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得更加彻底,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进步,乐于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文化的乐趣,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高文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