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过程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学习过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学习过程

一、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想”

所谓“想”,就是想我们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如果说“听”是笼统的接受,那么接下来的“想”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滤过程。当然,想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想,声乐学习中的“想”主要针对两个方面,首先是要想教师的教学语言,声乐课的教学语言与平常的教学语言存在一定的差距,它拥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述习惯、语言内涵和使用规范,是一种既区别于专门用作演唱表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专门用作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声乐理论语言的特殊声乐语言表达形式,由于看不见发声器官,只能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我们找准各个发生部位应有的感觉。例如声乐教育家沈湘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提醒学生用“后半扇唱”,用意是先用“后半扇儿”的感觉想着后脖梗.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好象这里有个“歌唱家的嘴”,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鼻吸着唱”,这时小舌头轻微松弛地上抬,喉结下沉,拉开咽腔的空间距离,喉咙在“吸气”的感觉中“打开了”,从而找到让声音贴着后岩壁走的感觉.那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理解老师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脑海中产生“内听觉”和“内视觉”去感受产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在学习过程中,每节课都有新的知识,但只有用心感受老师的用意,举一反三的练习,才能将老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其次,要想老师的声音,练就美妙动听的音色是我们学习声乐最终的目标,但这美妙动听的音色并不是简单的演唱就能得来的,而是演唱者生理发声机能与复杂心理活动的结合体,当我们听到声乐教师或者是其他演唱者的好的声音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模仿演唱,而是要去思考,思考他的声音好在哪里,从哪里来,怎么来,他声音背后各个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是怎样的,通过对他的发声各个器官运动的思考,把它转化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反复的思考体会再练习,才能让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二、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练”

在经历了“听”和“想”的过程之后,接下来就是练习了。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去学习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但美妙动人的歌声的塑造并不是盲目的机械的重复获得的,而是科学系统的方法加上练习者刻苦顽强的精神通过长期的训练得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巧在练声过程中得到充分练习,从而为歌曲演唱更好的服务。每个人声带的先天情况不同,在后天练习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就不同,所以练习的时候不要笼统的过次数、掐时间,而是要对症下药,哪个地方不足就强化哪个部分,对于优点巩固加强,对于缺点各个击破,才能使我们的练习更事半功倍。初学者在时间上不要贪多,以30到40分钟一次为宜,等声带适应后逐次递加至一到两小时,时间不要求过长,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在没有达到熟练的情况下,音量不要过大,小声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在歌曲的选择上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贪大,声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练习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适合的歌曲是不同的,在自己能力没有到达的情况下选择过大的歌曲,轻者影响演唱者的心态,产生气馁的情绪,重则会导致声带撕裂,声带小结等不可挽回的损失。声乐学习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听”“想”“练”是三个相互作用的环节,“练”是“听”和“想”的实践,反过来“听”和“想”又为“练”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练”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做一个智慧的学习者,让我们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稳妥更久远。

作者:康怡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