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临安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临安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2年,一项以文化礼堂建设为载体、精神家园构筑为核心的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工程在临安大地风生水起。杭州市临安区创新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发源地,并在上田村建成全省第一家农村文化礼堂。2013年3月,全省第一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在临安召开,临安经验连续以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形式在全省推广。省委、省政府明确到2022年实现全省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文化礼堂已经从“临安实验”变成“全省实践”,从“临安盆景”变成“全省风景”。2020年底,临安全区270个行政村已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临安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发源地,持续为全国文化礼堂建设提供经验,2014年获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色创新奖。2016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入选中宣部全国100个创新案例。

一、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

(一)文化礼堂的构建思路

从最早名门望族的私家祠堂,到村头操场、农村大礼堂,人们对农村的记忆总是和这些元素有关,它们是村庄图腾,演绎并记录了村庄的变迁,村民的喜怒哀乐。新时代的文化礼堂作为农村文化的总容器,是对这些古老元素的传承、整合和创新,其成果主体就是“两堂”和“五廊”。“两堂”是指礼堂和学堂。礼堂用于安排村民大会、报告会、表彰和文艺活动等;学堂用于开设乡村业余学校,包括党校、夜校、各类培训班,开展政策宣讲、主题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训等。“五廊”则注重内涵的充实和丰富,具体有介绍本村历史沿革、文化古迹的村史廊,有陈列历代贤圣语录、家训族训、家谱族谱的民风廊,有设立寿星榜、能人榜、孝悌榜、贡献榜等内容的励志廊,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各项事业发展成就的成就廊,有陈列与村庄历史文化相关的古代诗文、书画、文学创作等内容的艺术廊。临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文化礼堂建设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综合型文化礼堂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内部功能布局要达到“5+2”(五廊+两堂)的要求;特色型文化礼堂不拘泥于面积要求,要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达到“5+1”(五廊+学堂)的要求。文化礼堂建设分新建、改建、修建三种途径,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果,最后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高规格要求。

(二)文化礼堂以“两堂五廊”为基础,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

一是传承有记忆的礼仪活动。在开展传统礼仪活动时,突出本土地域特色,保留传统礼仪仪式感的同时,注重礼仪的内涵。学子启蒙、新人入村、参军欢送、敬老爱亲等活动的开展,唤醒了村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柔情。用“美丽非遗”元素,做强礼仪活动,结合临安“美丽非遗”资源,创新礼仪活动内容。举办重阳敬老礼仪活动时,结合孝文化,请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讲述“吴越国王钱镠背母”的故事,不仅弘扬了传统孝文化,也丰富了礼仪活动内容。通过与“美丽非遗”的结合,使礼仪活动更生动活泼,也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非遗资源。二是树美德扬正气的评比活动。“最美临安人”系列活动、感动临安十大人物、乡风文明村、乡风文明户、美丽教师等系列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可感可亲可比可学的身边典型。三是热闹聚人气的大众活动。跳排舞、办晚会、文化走亲、乡村社戏等各类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舞台。四是开展惠民树新风的服务活动。送教下乡、现场培训、科技知识讲座、名医坐堂义诊、司法调解进村等活动,不仅让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学习先进文化的主渠道,更成了为民服务的主平台。五是开放聚民智的评议活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干部评议、村民自评好人能人等活动,不仅推动了民主促民生的和谐治村环境,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

(三)文化礼堂的创建模式

文化礼堂是一项新生事物,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临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明确了政府、村两级推动,突出了规划、示范、提升三个重点,强化了智力、财力、队伍三大支撑,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村为主体、社会参与、多方保障”的文化礼堂创建模式,有力确保了文化礼堂的建设推进。一是政府主导。2017年临安发布全国首个文化礼堂的地方性标准,明确文化礼堂建设、管理、服务、使用等核心要求,为各地推进文化礼堂服务管理提供了“说明书”。临安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则,确定光辉、上田、花戏三个示范村先行建设验收,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注重抓好提升,不断充实完善“两堂五廊”五类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和内涵。二是村为主体。村一级负责文化礼堂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文化礼堂的建设充分调动了全体村民爱村建村的热情,通过创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发挥村级文化宣传员、本村草根艺术家和企业家的作用,倾情倾力,捐资助建,最终依靠全体村民共建共创、共享共荣。三是社会参与。村级文化礼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杭州市委宣传部通过文化下乡、文联结对等方式,开展文化帮扶;本地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扶持文化礼堂建设。四是多方保障。创建文化礼堂需要智力、财力、队伍三大保障和支撑。在智力支撑上,邀请浙江农林大学“学院派”专家、党政机关学有所长的领导专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草根文化专家,提供各类智力支持和服务,确保文化礼堂建设出精品、出亮点,在财力支撑上、资金保障上形成多元参与模式。区级财政按照“新建50万、改建30万”的标准进行补助,镇级财政相应配套。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礼堂建设。在此基础上还专门出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奖励办法》。临安累计投入区级文化礼堂专项经费1.15亿元。土地保障上,坚持“改建为主、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老礼堂、旧祠堂等存量建筑,以及“三改一拆”后的存量建设用地,缓解土地指标紧缺问题。全区270个文化礼堂中,改建和盘活存量的有184个,占比68%。在队伍支撑上,积极建好、用好、培养好村级专职宣传文化员队伍,建立了一支活跃在各村的基层文化礼堂管理队伍。文化礼堂建设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惠民工程,需要典型示范,评优激励。全区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星级评定,从建设推进、管理运行、内容供给、文化培育、队伍建设、激励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全区已建成的文化礼堂进行综合评定、授予星级。评星工作采取自行申报、专家考核、网上公示、网络投票、综合评审和授予命名方法。不合格且未按要求整改的予以摘牌降星。根据星级等次每年给予每个村平均2.5万元以上运行经费,引导各村强化动态管理,注重过程规范。通过评优评先,奖励先进、宣传先进等措施,鼓励、调动文化礼堂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创新创优氛围,推动全区文化礼堂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文化礼堂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一年,临安即建成56个村级“文化礼堂”,成效显著。实践证明,文化礼堂建设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也是构筑农民精神家园的灵魂工程,村民文化自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明显提升,只要走进文化礼堂,畅步在“五廊”间,每一位村民都可以凭着血脉中那份纯真的感动,熟悉的乡情,从中得以精神的慰藉。村史、村歌、村操、村训的挖掘提炼,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传承了村庄文化,增强了村民对村庄文化的归属感和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当年届七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高级编辑鲍梦梅,回到故乡花戏村,看见自己在励志廊上的照片,不禁眼睛都湿润了,故乡一直没有忘记她这个15岁就离家的游子。励志廊、成就廊、企业廊、能人榜的宣传展示,汇集了村庄荣誉,增强了村民对共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寿星榜、孝悌榜、学子榜、好人榜的典型传颂,弘扬了社会正气,增强了村民内心深处的道德正义感和人性光辉。清凉峰镇杨溪村是著名的孝子村,专门为文化礼堂建设而绘制的《孝子陈斗龙传》,成了村民和访客竞相传阅的读物;同时清凉峰镇的下岭村是有名的大学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诞生大学生150余人,取得硕士学位的近20人,博士学位3人,出国留学5人,这些学子登上文化礼堂学子榜,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五大活动的常态开展,聚集了村庄人气,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区270个文化礼堂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78次,其中天目学堂活动3273次,组织文体活动2023次,开展便民服务活动3343次,举办民俗礼仪活动784次,举行评比活动621次,举行议事活动2034次。文化礼堂价值引领力大力提升。临安立足家庭小细胞,在全省率先开展“好家风”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全区已有12万余户家庭立家训。2016年6月,全省“好家风”建设推进会在临安召开,“临安经验”再次向全国推广。

二、文化礼堂建设的思考

在创新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平衡现象,比如有思想认识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导致“擦边球”现象或“闭门拒客”现象;主动积极性不到位:光等“送”,不重视“种”,缺乏生命力现象;队伍建设不到位:文化队伍涣散,缺乏骨干,没有凝聚力现象;服务意识不到位:孤寡老人多、年轻人少的村落,组织活动困难,有听之任之现象,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还需要思考:怎样的礼堂才是真正吸引农民的?怎样的文化才能真正通往精神的家园?怎样的机制能帮助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富?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10周年之际,浙江省组拳出击,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到使用高效能转变进入关键期。

(一)农村文化礼堂应启动赋能共同富裕引领计划

计划在设施上实现微改造、大提升、新迭代,提升文化礼堂的科技性、时尚性和实效性。文化礼堂在凸显传统的同时,应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将礼堂建设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在服务上实现拓展、协同、创新,着力形成推广一批具有礼堂辨识度的宣教文化活动项目,一批丰富农村文化供给的体制机制改革项目,一批特色文化礼堂建设项目,一个文化礼堂赋能引领人才库。

(二)农村文化礼堂应实施效能提升工作

一是开展礼堂主题教育年活动。根据形势的要求,滚动式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尤其是要开展主题教育年活动。数量上要全覆盖,质量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形式上要有所创新。二是开展礼堂大结对。根据文化礼堂发展现状,建议建立全区文化礼堂联盟。联盟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举办或相互支持文化礼堂之间开展文化活动,用“联盟”的力量,打造优质文化活动。三是推进文化礼堂数字化改造,拓展“礼堂”数字化服务面。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新形式,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载体活动,吸引不同人群广泛参与文化活动,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零门槛、全覆盖。四是实施“礼堂带头人”培养计划,探索全新管理模式。五是建立星级文化礼堂动态提升机制。六是建立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和互学互比赛机制。

(三)文化礼堂建设应因地制宜提升群众满意度

文化礼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它是一个集思想教育、文体娱乐、知识技能学习于一体的综合体,只有最贴近百姓需求的活动项目才是群众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是以“文化管家”为抓手,创新文化服务模式。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聘请本土专业文化团队担任“文化管家”,在全区18个镇街推行“文化管家”社会化管理工作,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培育一批“草根”文化带头人。二是打造乡村振兴“加油站”。根据群众需求在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竹笋种植、山核桃栽培、农家乐和乡村民宿管理等技术培训,有效提高农民致富增收本领,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共同富裕的临安样本。三是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要建立乡村旅游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树立本村落旅游品牌项目,形成集娱乐、教育、文化宣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吸引不同文化需求的旅游者。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结合村庄地理景观、历史底蕴、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等,点成线,连线成片,振兴乡村文化旅游。

作者:林小静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