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神话女神形象文化精神的当代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上古神话摹画了众多的女神形象,她们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在新时代语境下,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女神形象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映照作用,从而得出中国古代神话女神形象文化精神的当代启示。
【关键词】神话;女神;文化遗产;传承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女性形象概述
在远古时期,流传着诸多关于女神的故事,她们有的开天辟地,有的创造人类,有的守护一方土地,有的为人类带来文明,因此中国古代神话的女性形象有始祖女神、文化英雄女神、地方性保护神等类型。
(一)顶天立地的始祖女神
女娲是中国最闻名的始祖类女神,不光运用黄土仿造自己创造了人类,也给予人类智慧,从而造就了经久不衰的华夏文明。因此,女娲也被尊为娲皇,不仅代表了她是华夏文明始祖,还是华夏子民的守护神。除了女娲造人之外,流传最广泛的神话便是女娲补天:传说盘古开天地后除了动植物们生存的洪荒世界,还存在着一个裂缝,其中便是混沌之力,有一天裂缝崩塌,混沌涌入洪荒世界,生灵触之皆亡,女娲便带领众天神重立天柱,修补裂痕,拯救众生。除了创造人类和补天救世的始祖女神形象之外,女娲还被称为音乐女神以及婚姻女神。女娲不仅创造了瑟和笙簧等乐器,还授予人类两性交配繁衍后代的能力,定制了婚配制度。女娲还善良仁爱,为人类呕心沥血,辛勤付出。神话中正是因为女娲攒土造人,舍身补天,制定婚配,才有了华夏子民的安定居所与祥和生活。女娲也被称作大地之母,是华夏子孙的母亲,因此女娲一直被后人铭记,成为中国神话史上不可或缺的女性神祇。而女娲文化也因其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被记载于《楚辞》《礼记》《山海经》等众多先秦古籍中,成了中国古代神话文化研究的重要题材。除了女娲,还有蒙古族的麦德尔娘娘,她是蒙古族的创世女神,是流传于世的女性神话人物。这类始祖类的女神传说距离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仍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一个国家有没有未来,就要看这个国家的凝聚力是否强大,上古女神形象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人物形象,她们代表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认识和学习上古女神形象就是在传承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的文化,这不仅能够增强子孙后代的凝聚力,也是新一代对于文化和民族的认可。除此之外,这类女神形象还给后人带来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她们的形象、事迹和特征对于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珍贵的,对研究上古时期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二)经久不衰的文化英雄
女神文化女神,是指与发明创造相关的人物,以及隐含着古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追思、民族精神信仰的女神形象,其中的典范便是嫦娥和精卫。她们都是中国神话中关注度较高的人物,带给后人对于人类诞生的无限遐想、古代中华文化中死亡到再生的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的青睐。嫦娥,是后羿的妻子,相传其花容月貌,当人们提起她时,虽然形象都是负面的,比如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等,但是嫦娥不受现实束缚,大胆追寻自己的爱情,勇于挣脱婚姻藩篱的行为,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反抗意识。随着技术的发达,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等以嫦娥神话故事为题材,以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体现出来了,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比如2007年上映的电视剧《嫦娥》,讲述的就是天上的神仙和凡间的百姓恋爱的故事,虽然二人受到天庭条条框框的天条阻碍,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感化了玉皇大帝,最终拥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也符合中国人的期望。“嫦娥奔月”的文学意象与文化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先祖们对于自然的绮丽幻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也成了现实。
(三)长生不老的长生女神
西王母,又称金母,王母娘娘。在庞大的道教神仙系统中,西王母是所有女神仙的头目。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对她的崇奉包含了长命百岁的追求。在最初的时候,西王母的角色是人兽为一体的。《山海经》中三次记录西王母,每次都有不同的内涵,如其中一次的记录:“西王母的身体外形结构如同人一样,她有着像豹子一样的尾巴,头发茂密而蓬松……”这一阶段,西王母的形象特征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这时期的神还没有脱离世俗的色彩,人们只是出于对自然界的无奈而幻象出来的不男不女的神灵形象。到了《穆天子传》时期,西王母的形象逐渐人王化,记录中显示:“天子去做客西王母,西王母接受了他的朝拜”“她在徂彼西土之上,很喜欢在野外居住。与虎豹为伍,和於鹊一起相处。我保护着土地但是不做转移,因为我是天帝的女儿。彼何世民,又将去子。既可以吹笙也可以打击簧,中心翱翔。世民的孩子,是听的希望”。可以看出这时的西王母已经称自己为“帝女”,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同时她为人类带来了利益,人们看待西王母的形象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进步,这才使西王母的形象特点更符合人们心中想象的女神形象的样子。最后到了魏晋南北朝,在《汉武故事》中更加美化了西王母的形象,西王母慢慢地成了群仙之榜首。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保管长生药、惩罚坏人、提前告知人们灾难即将发生并做出有效防护的长生女神,因此,才有了后羿向西王母取长生不老药之说。所以,西王母的形象一变再变,从而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和思想改变的过程,西王母身上有很多人类的身上共同的特点,符合了各个时期人们的追求和理想。
(四)值得信赖的保护神
保护神是指百姓们遇到困难或者遇到困难之前通过自身的功能、价值来消除困难的神仙。南方信奉的妈祖与满族的喜利妈妈,都属于保护神。福建地区广泛流传的妈祖神话文本大概是这样的:当年在莆田等地方有旱灾,人们说只有妈祖才能拯救本次灾害。申刻一到,立刻乌云滚滚,瓢泼大雨,长时间的大旱遇到雨水,大地才克复平日的活力。
二、女神形象演变及特点
在上古时期,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人们过着群居的生活,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低下,没有政治观念和文化素养,因此,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现象,比如风雨雷电、暴雪、生老病死等,也没有办法面对毒蛇猛兽。在面对四面楚歌的环境下,人们不得不期待神灵的救助,把一切的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神灵身上,从而得到庇护,远古时期的崇拜由此而生,直到商朝的时候人们的思维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特点,表现为相信神灵。加之,在远古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百姓们崇敬母亲,通过祭拜,祈求儿孙满堂,所以当时女性的地位比男性高,祭拜的神灵大多数为女神。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逐渐的意识和深入了解到了自然现象以及个体的身体结构,女性神灵的地位也随之改变。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提高,迎来了私有制社会,男性先天在体力方面更受一筹,这就代表着捕获的食物较多,生命力更加旺盛,部落的战争中生存的机会较大。除此之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当时的社会下,男子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最后,也受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首先就是在汉代,百姓的独尊儒术,儒家的思想有很多都会对女性有所局限。到了宋代,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规范和禁锢着女人们的一举一动,女人们的地位更加地下,她们不得不依靠男人,成为男人的附庸。因此,古代时期的女神从受到重视逐渐转化成为附庸的地位。
(一)充满悲剧美
最初的古代神话大多都带有浓烈的悲伤色彩,主要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悲剧,古代神话的女神命运亦是如此。比如:女娲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人类以后,大地上热闹了很多,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土地上勤奋的劳作,快乐的生活,女娲的脸上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可是昙花一现,灾难降临人间,主要是火神和水神之间的争执,非要争个高下不可,最终火神胜利,水神认为自己没脸见人,来到了不周山下自尽。但是他自己却没事,把支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女娲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世界,以身填洞。还有精卫填海,淹死变鸟;白蛇报恩,被镇压于雷峰塔。
(二)女性形象从崇高转变附属地位
在中国上古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人们认为母亲能进行繁衍,孕育生命,因此女性社会地位崇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转变,认为男性的生产力更加高,因为他们可以上战场,捕猎能力强,而女性的身体素质往往低于男性,因此女神的地位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女性英雄形象从崇高变为附属。比如:旱魃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皇帝的部落和蚩尤的部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蚩尤命令手下呼风唤雨,狂风吹得皇帝部队东倒西歪,暴雨淹没了他们的营帐,将士们被风雨吹的七零八落。这时,旱魃仙女从天而降帮助他停止风雨,最终帮助皇帝赢得了胜利。但因为神力耗尽回不到天上了,皇帝给她找地方安置,但是她住在哪里,哪里就有旱灾。相传,旱魃的形象不像之前那样貌美如花,只是总会穿着青色衣服,并且还是一个秃子。可见,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女神形象已经从女娲时代的崇敬到了男性为主了,女神形象被丑化甚至收到了惩罚,侧面的体现了当时时代对于女性身份的歧视的看法。
(三)拥有抗议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虽然在父系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大不如从前,还逐渐地成为男性的附庸,但是她们的精神并没有因此衰退,始终拥有着抗议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意志力,比如精卫,她因为不满东海,便想办法填海,并没有因为地位的下降而委曲求全,而是世俗教条对抗,坚守自己的本心。嫦娥奔月,不想下凡,便偷吃了仙丹,并且抛弃丈夫,侧面的体现了女性反抗男尊女卑的意识。她们不甘于受到世俗与道德的压迫,这在封建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三、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的女神精神
(一)创造与奉献精神
生于原始时代的先祖们,他们从未停止对宇宙、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思考。以当时人类的认知,尽管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但他们已经接触到最为本源的哲学问题:“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是由谁创造的?”于是他们创造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泥造人的神话。而在发明创造神话中,同样也体现出了崇高的奉献与牺牲的精神。炎帝的女儿在死后化为十分香艳的草叶,女子佩戴或服食之后可以更加玲珑可爱,明艳动人。这种模式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释读,但如果抛开幻想的外壳,可以体会到被神化的英灵们的牺牲奉献精神。
(二)百折不屈的抗争精神
先民虽然以神的意向解释着身边的自然现象,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形成,原始居民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与尊严,于是神话中也出现了挑战神明、与险恶的自然抗争的英雄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无论是挑战神明还是征服自然,大都以失败告终,化身为鸟的精卫至今还在衔石填海。这样的结果这正与先民在与自然斗争时结局相同,与创造力和认知水平一致。虽然这类神话的英雄在个人行动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但神话故事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勤劳勇敢、百折不屈的反抗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超越自然的力量,也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我们的先祖度过了无比艰辛的岁月。
(三)追求光明的乐观精神
远在千年前,原始部落的生产力低下,不仅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时常提防毒蛇猛兽。从《山海经》上对许多带来灾难、甚至食人的妖兽的记载来看,远古先民的生存环境是十分艰苦的。但先民一边在艰苦的环境中探索发展,一边把这些人力所不可匹敌的困难想象成神明的产物,使灾难看起来理所当然,看起来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先民将干旱想象成十日并出造成的结果,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掉多余的太阳,这样后羿射日的神话就产生了;洪水是共工触山的结果,天破大洞需要石头填补,水患需要泥土堵上,这样女娲补天和鲧窃息壤的神话也出现了。而且在众多神话中可以看到,在困难和灾难中挺身而出的神性英雄大都是手执工具的劳动者和发明者,如困于混沌时,手持巨斧开天辟地的盘古、天塌地陷时,炼石补天的女娲、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明巢居的有巢氏等,在艰难困苦的面前,女神与男性神一样,为人类的早期发展贡献了不朽智慧和力量。
四、女神形象文化意义给我们的启示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女神形象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日常生活与早期教育当中。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倡导男女地位平等,并且不管是社会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获得了很多的保护和待遇,而在古代社会中,生产力和生殖权力的变化渗透着历史的问题,这正是女性地位的转变。其次在早期教育中,神话故事起着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因为幼儿阶段的想象正处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的过渡阶段,所以成人可以通过讲述神话故事来进行干预。
(一)在现代生活中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女性神话形象的变化也映衬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维逐渐增强,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各种权利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女神”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内涵,可以是神话故事当中拥有巨大超能力的神祇,也可以是你我身边优秀、优雅的女性。
(二)女神故事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幼儿时期的教育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发生发展,因为想象力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的感受,能推进大家的学习和工作,并且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部分。著名意大利学者维柯认为,原始人和幼儿的想象力一样丰富,他论述道:那些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里程碑而且也能在儿童的生活不断的再现着。在幼儿教育中,给幼儿讲述神话故事,通过续编故事或者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儿童受益匪浅,也让神话的人类精神财富在幼儿教育中发出光彩。但是,也要注意到神话的局限性,可能有些不适合今天的儿童,要认真仔细的研究进行搜集、开发和整理,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促进想象力的培养。
五、结语
神话是早期人类社会的童话,它们一般代表着先民们的信仰和智慧。人类文明的早期形式是母系社会,因此在古代神话中女性角色的地位便的尤为突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大都是承担着为百姓服务重任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绽放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美丽花朵。但是上古女神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男女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就算是在现代,有些人的心里依旧会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此,如何能彻底地将一碗水端平,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神话不仅是让人们追根溯源、见证历史的一面明镜,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指引,是引领人们不断进步与超越自我的精神宝藏。在西方文化仍在世界占据强势地位的今天,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重拾起人们匮乏的信仰与理想,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作者:张中旭 宋佳怡 单位:赤峰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