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体育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现代人的体育新理念,使之把体育作为愉悦身心、享受健康生活、获得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是时代赋予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职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正在践行这一重要使命,为实现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培养现代中职学生的体育新理念及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中职学校校园体育文化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相互交织,既受到后者明显的制约,同时又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校园体育文化与我国所积极倡导的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对于加强现代中职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层面的内容,良好的文化理念对于人们现实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驱动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工作,实现积极的效果。在校园当中,校园文化对学校学风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注,校园体育文化得到了教育体系的重视,中职学生处在少年阶段,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开展体育锻炼,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培养出良好的身体素质。基于现代社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有必要共同努力,共同帮助职业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文化,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艺术文化、工作文化、民族文化,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时刻存在,文化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当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文化理念的影响,从而在开展实践活动当中体现一些文化特征,实现良好的结果。例如,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身上天生流淌着一种勤劳付出、敬业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当中属于非常勤劳的民族。这说明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文化甚至会直接决定一个人具备怎样的性格,培养出怎样的工作作风。针对文化在推动人类行为当中的作用,中职学校必须要借助良好的校园文化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格局。随着社会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教学体系要求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素质优异、技能素质高超的技能人才,更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体育文化理念,积极提高身体素质。

二、互联网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几点原则

(一)改革创新,面向未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自然要引起社会各界以及职业院校的重视,真正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必须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的转变,以面向未来的体育文化建设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实现工作目的。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推动传统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当中,显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威力和作用,今后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要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为工作引领,面向未来,开创新的校园体育文化模式,为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而努力。

(二)补足短板,融合互联网文化。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遇到一些突出现实问题,如:教学器材短缺、教学课时被挤占等现象在,这些都是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当中遇到的物质条件问题。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体育文化在社会当中逐渐兴起,这就要求今后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要以物质基础条件的完善为依托,实现文化建设工作基础条件的改善,提升体育文化宣扬活动的吸引力。同时,互联网时代,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现代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新颖的体育文化交流平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当中,要及时吸纳这些手段和技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渠道,满足年轻人的体育文化需求。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民族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在今后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当中要多宣传民族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文化,实现新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三)借助互联网,畅通信息渠道。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其模式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所建立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学校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的不够深入,这是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所导致的。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学生所反映的意见不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学校管理层中。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就可以实现学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顺畅沟通。现代教学下,要借助互联网手段,为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建立流畅的沟通渠道,及时地实现信息沟通,借此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性。一方面可以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组织,帮助学生向教师传递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校园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体育建设工作的方向进行调查分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新的方向。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公众平台开展一些调查问卷,准确地把握当前学情、教情和校情,有针对地制定完善措施,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实效的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一)深化体育文化建设机制改革。现代社会随着新的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也应站位高远,以工作观念的变革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的改革,实现新时代校园体育文化的新局面。随着互联网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今后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也应以互联网为依托,主动吸收社会当中良好的文化建设资源和文化传播路径,推动体育文化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助推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吸引学生锻炼身体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推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也必须主动求变,建立现代工作机制,切实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进步。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要设法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案制定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加入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实现学生地位的提升。中职学校可以开设一定的电竞课程,帮助学生对新时期的网络游戏加深理解,同时中职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校园电竞赛事,助推电竞赛事在校园范围内的发展,借此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

(二)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随着近些年社会青年肥胖症多发,体育运动素质不断下降等现象的出现,教育体系察觉到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体育教学势在必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必须要有所改变,解决青少年身体成长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转变和改善,应当首先从办学条件的改善抓起,为学生提供现代体育竞技场地和设备,如vr运动体验馆、电竞项目活动中心。同时,学习要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维护好校园电竞网络安全。在今后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当中,首先要配齐配全体育教师,教师在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可以说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离不开一支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开展高质量教学,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视野使教学融入新的元素,真正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能力。

(三)丰富校园体育评价考核方式。体育课程不应像文化课程那样,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多少和卷面分数高低。体育教学工作应当以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应当丰富评价考核机制,切实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责任,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科学的运动意识。为完善校园体育文化评价考核,学校可以通过实行学分评定和完善学分评定标准来实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评定,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1)学习规定的学时完成情况;(2)通过项目学习阶段中的详情记录、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3)参加学习成绩测试分数;(4)教师按照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评判条件;(5)开展多元体育运动的表现。这些不同角度和方面的完善对于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四)发展现代校园体育活动。从世界体育赛事发展较为成熟的项目和地区来看,成熟的高水平赛事的举办,离不开校园体育赛事的繁荣,中职学校在今后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当中,要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新时代的校园体育赛事机制的完善。学生对于欧洲的足球赛事感兴趣,中职学校不妨以互联网思维,仿照一些成熟的赛事机制建立校园体育运动队,与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校园联赛和友谊赛事,借此助推校园文化赛事走向繁荣,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同时,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两根主线,如网上益智比赛、线上跑步,使碎片化时间合理使用,使个性化训练、健身、爱好等充分实现。利用软件与数据,测量各个学生身质数据,积累学生体育偏好,进行网上约跑、约赛,了解自己体能与潜力,设置个人阶段性目标提高自律性与有计划训练等,比以往更容易实现,进行数据分析,体育计划制定,个性化指导。网络科技进步与人的需求认知进一步融合,未来很多不确定与拓展性,所以体育老师要紧跟时代,努力学习,武装自我的信息之脑,让体育脑信息脑成为双核驱动,让学校体育丰富化精准化。

四、结语

结合新时代教育理念,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需要社会各界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合理的建设路径,从而做好新时代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方亚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5):15–17.

[2].张锦锦,赵曼曼,赵新莹.“互联网+”背景下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8(04):175+243.

[3].郑继超,赵娜.“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50–53.

作者:潘赛丹 单位:上海市环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