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建设路径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建设路径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学生社团是推进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创新平台。兼因文化自信地提出,传统文化深层次的育人作用被挖掘,二者的结合催生了传统文化社团。创建以构建文化自信为导向的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益处是多方面的。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传播,文化本身也能发挥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其次,建设传统文化社团,与校友会等社会资源合作,可逐步形成基于学生社团的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模式,激励学生创新、创造、创业。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便已明晰,即发掘、增强思政教育、社会服务以及“三创”人才培养功能。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立德树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思想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灵魂,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在德育领域,学校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而“德”出自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的行为总结与思想精粹。推进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可将学生社团作为创新平台,通过创建以构建文化自信为导向的传统文化学生社团,既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进一步发挥文化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1];在产教融合方面,建设传统文化社团,与校友会等社会资源合作,可逐步形成基于学生社团的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模式,激励学生创新、创造、创业[2]。

一、学生社团

(一)学生社团的定义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它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的互益组织。学生社团是其中一种,即在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的群众组织,可以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在不影响学习和学校教学的前提下,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具有凝聚力、自主性、综合性强的特征。

(二)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直接为学生的兴趣服务,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志愿公益、创新创业等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第二课堂”,学生可以获得多层次、民主性、开放性的成长发展空间,认识价值需求,综合提升能力素质。此外,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拓宽认知领域、实现自我价值、凝聚人心、激发创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学生社团

传统文化学生社团是文化类社团,它的基本任务便是保护文化,又因文化具备特殊的育人效用,可用以实现文化育人,而这些设想都必须依赖文化积淀,苏州文化内容丰富,氛围浓郁,适宜发展社团。

(一)文化保护。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美国、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冲击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长时期的职校学生。近年我国自上而下在文化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关注,正说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者,高职在文化继承方面责无旁贷,应创造一切条件弘扬、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知优秀的吴地文化,进而热爱家乡,致力于服务和建设家乡。而学生社团是高职开展学生信念、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既能汇集文化资源,也能发挥育人效果。

(二)文化育人。何为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本质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文化与教育的作用一直是双向的,一方面,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日益成为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文化自信”的提出使得文化功用备受关注和挖掘,教育领域的文化育人走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学校,校园文化的营造是文化育人的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与地方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拓宽认知领域、实现自我价值、凝聚人心、激发创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若以建设传统文化社团为媒介,发挥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和技艺文化优势,则能加速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三)文化积淀。以文化育人,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江苏是文化大省,苏州地区是典型代表,作为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地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郁等等。苏州文化有着崇文重教、尚德爱智、坚韧典雅、包容融合、宁静致远、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敏锐灵活的特点,这样的文化积淀自然地形成了教育的沃土。

(四)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及其作用。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群便在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的双重需要的背景下诞生。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即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与宣传为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围绕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技艺文化开展活动,发挥丰富校园生活、拓宽认知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孕育下的学生社团,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还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宣扬与延续。高职致力于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设传统文化社团,与社会多种行业合作,可形成基于学生社团的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模式,激励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已创建传统文化学生社团13个,分别是苏绣社、苏扇社、茶艺社、昆曲社、核雕社、汉服社、吴语社、剪纸社、珠算社、书画社、太极社、苏式盆景社和苏帮菜研习社。

三、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建设路径

(一)创建。1.依托学校专业资源。学校的专业资源是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创建的重要依凭。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特殊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三创”人才的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所在。地域性、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专业的设置。在此基础上,学校六大系(商贸系、财经系、艺术系、旅游管理系、风景园林系、国际酒店管理系)开设上百门专业课程,储备了丰厚的专业资源,为社团的专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如苏帮菜研习社与西餐工艺专业的结合,苏绣社与纤维艺术专业课程的结合等。此外,拥有一定的专业教师资源,吸纳专业教师参与社团指导,对接专业教学和技能大赛,以专业性加固传统文化社团的内核。2.获取校外行业资源。除学校专业资源之外,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群的建立还需校外行业资源的支持。这类资源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是学校名师工作室。学校已建多个名师工作室,如江苏省卜福民园林名师工作室、汤坚花艺名师工作室、陶友华文化旅游名师工作室、曹建调鼎烹饪名师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展现了学校专业建设的高度,联通了校外行业资源,为社团“走出去”创造可能。三是校友联合会。校友所在的行业领域本就受学校专业群影响,他们中从事与传统文化相关职业的不在少数,他们在苏扇、木刻、缂丝、刺绣等领域的从业经历积开发了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这为传统文化社团的创建提供了行业资源支撑,也为将来扩充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铺垫。总体而言,基本能形成社团与传统文化从业单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管理。传统文化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社团的一个构成部分,遵照《苏旅财社团管理办法》创立社团,接受监督,成立管理组织,获得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接受考核评价。在学习成果方面,也需按照《苏旅财学生社团活动学分化管理实施办法》进行社团活动学分的设置、采集与上报。因传统文化社团常对外开展活动以扩散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实践频率较高,在学分的转化上,便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学分挂钩,进行抵用。此外,传统文化社团在建设社团学习资源期间,需要社团指导教师倾注较多的心血,在对指导教师的考评政策上也作适当倾斜。总之,传统文化社团从创立到正常运作,离不开社团机制与制度的保障。

(三)发展。要让传统文化学生社团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明确此类社团的存在意义以及发展方向。由前文所述可知,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在文化继承与发扬、专业发展、价值观引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作用推导发展方向,可得出以下发展思路。1.探索传统文化,积累学习资源。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即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与传播,如苏绣社便以苏绣作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对象,并肩负推广宣传苏绣工艺的使命。因此,一个传统文化社团,便与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对应,需要探索并掌握这门传统文化,相应工艺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积累势在必行。在社团活动中逐渐形成资源库,一方面为社团活动直接提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也便于社团在实践中提取传统文化精粹,提炼、凝聚成理念或精神,以深化社团成员的品德素养和文化素养。2.主导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群的存在,为校园文化带来了新的风向。该社团群有着较为鲜明的创社理念与发展思路,它们传达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能通过社团的交流与跨界合作辐射至其他社团;此外,通过社团文化节等展示、体验类活动,在全校刮起传统文化风,将价值观念传递给全校学生。例如对工艺成品及工艺制作过程的展示,以及开放性体验,能直观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对传统工艺的兴趣,亦能让学生体会专业的魅力,引导其感受职业精神。3.寻求社会合作,扩充服务功能。传统文化学生社团遵照“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活动原则,通过名师工作室、校友联合会、社区学校共建体等媒介,积极寻求与外界的合作机会。例如,学校社团与8个社区街道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每学期进社区开展活动,形成技能特长服务社区居民的长效机制。学校传统文化社团参与共青团苏州市姑苏区委主办的五四主题活动——青年文创展示活动,苏帮菜研习社在现场展示了特色苏帮菜,包括精美的船点、冷拼、蔬果雕塑,苏扇社带去了学生设计制作的众多苏式文创产品,备受好评。这样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古城保护、文化传承做出了创新与努力,产生了文化影响力。4.坚持产教融合,培养“三创”人才。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的大力推进,校园与企业的合作愈发密切,学习与生产也不再泾渭分明。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即使无法做到“生产”,也应将创新、创造的理念深植,顺应传统文化形式创新的潮流,激发社员的创造能力。苏绣社一成员即在该社面向外国交流生的苏绣技艺讲解中获得了新的灵感。当他认识到“中国潮”深受世界喜爱时,便开始思考如何善用古典元素,如何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现代快捷生活大环境下,他将目光投向了日用品,缂丝封面笔记本、缂丝团扇、缂丝方包等作品,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类创新创造的实例说明了社团在“三创”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社团本就拥有技艺积淀,再赋予传统技艺新的呈现形式,就离实现创新与创造更近了一步。

四、总结

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的创建依托学校专业资源和校外行业资源。本学校遵照《苏旅财社团管理办法》和《苏旅财学生社团活动学分化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发展,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此外,发展路径也因其功能得以明确:建设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库;利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实现文化育人;积极寻求社会合作,扩充服务功能;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将培养“三创”人才作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一鸣.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2]熊佳,王瑞.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摭探[J].成才之路,2020(14)9.

作者:陈丹彤 俞羚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