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文化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创新文化是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科研机构要重视创新文化建设,为科研创新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阐述了创新文化的内涵,从创新文化建设要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以及培育理念文化、构建制度文化、推广标识文化、建设园区文化、重视廉洁文化等方面总结了植保所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举措,并提出了领导高度重视,铸就文化灵魂;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等加强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2018年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发出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动员令”[1],“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成果的突破,又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还要倡导创新文化,弘扬创新价值,塑造创新规范,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实践。创新文化是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为科技工作者营造既坚持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又宽松自由、激发创新灵感的文化氛围。因此,新时代、新征程科研机构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为科研创新营造和谐、良好的科研环境,使创新文化成为催生科研成果的力量源泉,成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
1创新文化的内涵
创新文化,是激励创新的文化,是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研机构要以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培育打造特色文化,做到文化与创新共进、科学与人文交融、环境与精神兼修。正确理解把握创新文化的内涵,科学合理地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创新文化概括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标识文化和园区文化等4个方面的内容[3]。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始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将创新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纳入研究所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之中,创新文化建设成为衡量研究所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创新文化建设十分重视。
2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举措
2.1创新文化建设要与单位的中心工作高度融合
文化作为一个单位的灵魂精髓和价值取向,对单位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文化建设要与单位的中心工作高度融合,以文化聚人心、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谋发展,从而引领单位的快速稳健发展,保持和提升持续的创新能力。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提出了“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重要指示,对新时代农业科研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研究所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成立的5个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是科技创新工程首批试点研究所,中心工作是围绕“三个面向”,推进“两个一流”建设。植保所党委高度重视,围绕“两个一流”的建设目标,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形成了所长和书记挂帅、党委组织实施、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全所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构建研究所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积极发挥价值引领、精神支撑和制度保障作用,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营造适应一流现代科研院所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工程顺利实施的创新文化环境。
2.2培育理念文化,大力弘扬科研核心价值观
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灵魂,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点,它决定着创新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体现了一个单位和集体的独特气质。要塑造一个单位的良好形象,最根本的在于培育单位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渗透到科技方法、科技活动、科技成果及其运用等各个环节[4]。一个单位和集体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和凝聚力作为支撑,把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单位文化,使之深入人心,成为每位职工群众自觉的行为规范,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职工科技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植保所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历经60余载风雨洗礼,老一辈科学家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不畏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立足农业生产第一线;一代代植保所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积淀了深厚的研究所文化底蕴,培育了植保所“勤勉、精诚、求实、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了“情系农业、勇于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根基层、求真务实,潜心科研、攻坚克难,包容并蓄、团结协作”的植保所精神。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5],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将长期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塑造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通过加强对邱式邦、李光博、郭予元等老一辈杰出科学家的先进典型宣传,激励职工矢志报国,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实现“两个一流”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追求引领创新文化建设;通过开设“植保大讲堂”、“植保前沿论坛”、“植保道德讲堂”、“植保青年论坛”、“博士后论坛”等特色讲堂,启迪科研创新思维,树立“求真唯实”学风,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追求高尚、维护诚信”的学术氛围;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和“两优一先”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比赛,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职工的精神风貌;通过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救灾和爱心捐助等活动,逐步形成乐观、向上、互助、感恩、和谐的研究所文化。
2.3构建制度文化,持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制度文化是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由单位的领导体制、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一种约束职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3]。合理的政策制度都要体现科学研究的理念和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理念和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理念和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制度文化作为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塑造科研工作者的行为模式,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6]。“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1]。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托科技创新工程,广辟人才建设之路,创新“高端引领、需求导向、以用为本”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形成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制度环境。植保所通过全球公开招聘所长的举措,促进了高端人才的引进;积极实施“农科英才计划”,19名科学家入选,大大改善了全所科研人才的结构,激发了团队创新创造活力,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人才引育并举,率先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计划”,设立了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青年科技人才提升计划、优秀青年人才跨越计划和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等5个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提升青年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全所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另外,制定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管理和科技支撑系列绩效考评办法》等制度,实行绩效年度考核,根据当年绩效任务和成果完成情况发放绩效工资。通过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既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又符合研究所发展的行为规范,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研创新。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要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营造激励创新、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7]。因此,新时代、新形势下,植保所积极贯彻落实科研管理“放管服”,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激励科研人员矢志报国、潜心科研、攻坚克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4推广标识文化,不断增强职工归属感、自豪感
标识文化是体现单位创新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是将单位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视觉中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标识文化是单位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单位的文化内涵,成为彰显院所理念、精神、创新发展的明显标志[6,8]。研究所的标识文化包括所徽、所旗、所歌、宣传片、展厅、文化墙、视觉识别系统等,在研究所中英文网站、宣传栏、宣传材料、办公用品、个人名片等载体上推广使用所徽,在运动会等重大集体活动中使用所旗,统一规范标识,彰显研究所的特色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提高研究所的品牌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形成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
2.5建设园区文化,着力构建优美和谐的科研环境
园区文化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健康向上的园区文化是凝聚广大职工的重要方式。园区作为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进行科研创新的主要场所,必须始终将科研工作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与时俱进,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和环境条件,在园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将人文环境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将艺术、美学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将学术环境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宁静、信息畅通、服务便捷”的优美园区,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利于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热情[8]。
2.6重视廉洁文化,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建设和重视廉洁文化是促进单位科技创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环境影响人,让广大职工在廉洁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理念,逐步外化为廉洁行为,形成诚实守信、勤奋钻研、洁身自好、忠于职守和勤俭节约的廉洁素养和品格,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植保所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科研经费监管“阳光工程”和“防火墙工程”建设,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开设道德讲堂,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风道德;强化正反面典型宣传教育,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提升干部群众遵纪守法的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注重家风建设,组织“寻找最美家庭”、“家风建设在行动”等特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把家风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职工群众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3加强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创新文化建设是科研院所管理的核心,应将其作为治所之本来抓。坚持厚植创新沃土,凝聚创新思维,汇聚创新人才,使创新文化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认可和遵循的行为准则、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的精神动力、催生科技创新的文化支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坚硬基石。
3.1领导高度重视,铸就文化灵魂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文化建设对单位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一个单位的灵魂精髓和价值取向来抓,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发扬光荣传统,加快特色创新文化建设,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2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
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创新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方向,指导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宣传创新文化理念,表扬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文化建设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文化承载的是研究所的理念与精神,使文化建设成为党建工作更加肥沃的土壤,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9]。
3.3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文化创建
创新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研究所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与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同步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将紧紧围绕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的目标,聚焦科技创新中心任务,坚持文化建设贴近于科研工作实际,文化建设服务于科研工作,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文化氛围。
3.4凝聚创建共识,人人参与创建
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就是群众性,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构建广大职工群众共同认同、遵循的价值观,使研究所成为制度共守、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大家庭。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营造和谐向上、人人参与的文化环境,让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提高职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阵地优势”,为群众文化建设“搭好平台”[10];引导广大职工加强自身修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定奋斗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拼搏奋斗。
3.5优化创新政策,健全制度规范
要营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鼓励创新、利于创新的评价体系,高效激励的管理机制是增强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激励、评价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营造价值导向明确,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环境。进一步落实科研放管服,给科研人员松绑,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道德约束并举,建立良好的科研诚信体系。
3.6营造自由氛围,构建和谐环境
自由和谐的学术创新氛围是科研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11]。通过弘扬学术民主、崇尚学术自由,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宽松的科研氛围。
3.7打造特色文化,着力创新发展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因行业类型、学科特点、发展历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4]。要立足实际,坚持把研究所特色文化资源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按照科研院所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管理,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品牌,反映自身的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3.8坚持不懈创新,厚植文化沃土
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综合的系统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进行长远规划,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开展下去。要与时俱进,围绕研究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为研究所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两个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立霞 沈文君 李红康 沈银书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