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经验与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17年,河南省高工委、教育厅于启动了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建设工作。由河南农业大学主持的“七彩校园”网络文化工程首批入选,该工程围绕网络文化育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产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本文通过经验总结,对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积累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做好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为高校做好网络文化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经验;启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意识工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而高校是思想意识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意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抢占网络制高点,加强高校思想意识阵地建设,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网络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教育环境,高校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高校主流思想意识新渠道,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河南省高工委、教育厅于2017年启动了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建设工作。由河南农业大学主持的“七彩校园”网络文化工程首批入选,该工程围绕网络文化育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产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大学是青年“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和思想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现在网络传播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内容驳杂,良莠不齐
当前在原有的传统网络、QQ、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的基础上,以各类APP为代表的新媒体层出不穷,每天发出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既有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也有垃圾信息甚至是负面信息,比如炫富炫美的信息、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信息、虚假招聘信息、片面看待社会矛盾的信息等等,很容易引导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误入歧途。
(二)传播速度快、影响大
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微博,粉丝可以达到两三千万,中等的微博也有数万粉丝,一条信息只需手指轻轻一按就发出去了,加上转发,信息的传播速度成倍增长,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很大影响。在网络环境下,诸如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以及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都通过网络的“扩音器”作用宣泄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心理。而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主力军”,是网络产品的主要使用、消费群体,对待网络信息大多又缺乏理性判断能力。因此,网络的快速传播极易引发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意识的认同危机。
(三)监控不严,失之以宽
现代社会,掌握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电视台、人人都是广播电台,人人都有网络信息的能力。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具体举措,正在不断规范网络信息,严控网络信息源头。但相对海量的信息,我们的政府监管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自媒体,经常“打擦边球”“混迹灰色地带”,以新奇信息为主要赚钱手段,而我们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监管手段。
(四)高校现有工作手段单薄
面对新媒体的来势汹汹,很多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建立了工作QQ群,组建了网络文化工作室,试图用新的手段吸引大学生,但总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做到了形式上的创新,但是还存在吸引力不够、内容深度不够、专业人员配备薄弱、信息量较小等问题,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很好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工作经验和体会
面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文化形势,河南农业大学依托“七彩校园”网络文化工程,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核心,打造强有力工作队伍
任何工作,“人”都是核心,做好网络文化工作既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的专家学者,分析解读大家提出的问题,又需要技术出众,积极活跃的普通工作者,使得正面信息得到更好的传播。同时,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保证专职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河南农业大学一是构建了专职工作队伍。在校党委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春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组成了一支60人左右的学生骨干队伍。这支队伍与学校新媒体中心、大学生记者团等大学生网络文化骨干队伍互为补充,有效壮大了学校网络文化工作力量。二是定期开展培训。学校定期对骨干队伍进行培训,邀请知名校媒人、专家教授授课,选派优秀大学生外出参加教育部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学习培训活动,参加实战锻炼,带动提升骨干队伍的战斗力。三是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强有力物质支撑。学校为“春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新媒体中心、大学生记者团等骨干队伍均配备固定办公地点,购置相应办公设备,有效激发了学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紧紧抓住“作品”这个主体,打造强有力创作体系
内容是网络文化的灵魂和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媒体资讯发达,人们时刻在接触大量类别众多的信息,没有好的内容就不能吸引读者,而所谓好的内容就必须是“生动”的,贴近大家需要的,鲜活、富有生命的,也就是要提高表达的“本领”。同时,对于网络来说,正面的声音多了,负面的声音就少了,积极的信息多了,消极的信息就少了。所以,做好网络文化工作的根本还是要建强创作体系,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唱响好声音,用正面的声音压制负面的声音。河南农业大学一是注重作品的风格。引导师生用鲜活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故事,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善于运用师生自己的语言搞创作。比如,每年的年终总结,我们舍弃了传统的大而全、平铺直叙的文字总结,转而选择《我们的2016如此多彩》《河南农大:2017年好事有一打!》《2018,逐梦而行》等,以一个目击者、见证者的身份,图文并茂“细数”这些成就,迅速赢得了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喜爱,获得好评如潮。二是注重作品的受众。思政和宣传工作最忌空洞无味,而身边人、身边事更加的鲜活,更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打动师生的内心,使大家感同身受。为此,我们把镜头对准师生,注重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注重使师生成为网络文化作品的“当事人”。《假期大作战》《春风得意时“你”要去哪里?》《研究生的24小时》《我的社团故事》《毕业季:给最美的自己鼓掌》等大批作品直接展现了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境,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三是注重作品的时代性。真正的好作品必须是与时代同行的作品,必须展现时展背后的故事,让广大师生的个人进步与时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工作室推出的《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邀请1978年出生的教职工畅谈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体会;工作室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专题报道,紧密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讲述师生自己和祖国的故事,不仅受到师生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三)紧紧抓住“长效”这个根本,打造强有力体制机制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筑基工程,需要常做常新,久久为功。因此,不断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打造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体制机制的建设必须尊重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律,找准网络文化工作的特点,保持一定前瞻性、开放性、引领性,既要有宏观指导,也要有微观约束;既要有明文规定,又要留出活动空间,以此保证网络文化工作政治方向坚定,思想意识正确,形式方法灵活,语言生动活泼。河南农业大学一是注重网络文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出台了网络信息规定、新媒体联盟建设章程、网络平台申请审批、新闻三级审核和作者署名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比如,新闻作品署名制实施后,我们推行了文责自负的举措,既增加了作者的荣誉感,又增强了作者的责任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二是注重建设媒体融合发展体系。与地方单位相比,人手短缺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部分的通病。高校要想做好网络文化工作,必须整合优势资源,打通人才使用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融合发展。以河南农业大学的做法是让人员“转动起来”,交叉使用,负责理论宣传的也要会摄影、会写新闻,编报纸的也要会做新媒体,总之是一专多能,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经过实践,这样做确实产生了三个好处:一是人员经受了锻炼,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做新闻宣传工作,为新闻宣传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文字、视频、图片等不同形式得到有效融合,报纸、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实现了真正的互融共生。三是注重大宣传格局的构建。网络文化工作不是一项独立工作,它是与常规宣传工作、与传统平台互为补充的,也是与其他网络工作互为支撑的。因此,要坚持开放的理念,推动网络文化工作与其他工作的交流。为此,河南农业大学突出优势,整合资源,探索构建了两个“五位一体”大宣传格局,即以门户网站、新媒体、校报、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宣传工作平台,和以宣传工作负责人、新闻评论员、教工通讯员、网络信息员、大学生记者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宣传工作队伍,让信息在平台间、在不同工作队伍间流动起来,有效提升了网络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影响力。同时,河南农业大学注重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互动,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网络互动、新闻信息共享、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等机制,使学校成为社会媒体的“信息源”和“新闻眼”,扩大了高校网络文化作品的覆盖面。近年来,先后有100余件作品被社会媒体采用。
三、工作理念和启示
在工作实践中,河南农业大学依托“春雨”网络文化工作室,在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收获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凝练了一些工作理念,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善于使用社会媒体的力量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可供高校选择的宣传平台越来越多,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媒体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他们需要大量的新闻点和新闻信息源,以便抢占市场。因此,河南农业大学有三点感触:一是在工作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媒体也很需要高校的支持,需要高校发挥人才、智力、科技优势,为媒体提供咨询服务,需要高校的创新性活动来丰富版面。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媒体的电话,请求联系专家解读某个问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所以,方法得当的话,高校可以调动比以往更多的媒体资源来帮助工作。二是积沙成塔、连锁反应、集聚效应。比如,一个单个的微博、微信看起来很小,但是这些微博微信就是星星之火、就是引起连锁反应的催化剂,他们会吸引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其它新媒体的关注、会与社会媒体发生互动,进而发生几何级数的变化,迅速变大、变强,最终由量变引发质变。三是一次采集,多元传播,多次传播。高校的原创作品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破解高等学校网络文化工作人手少、资源紧缺瓶颈的必经之路。
(二)宣传策划要灵动起来
当前形势下,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势复杂,一次成功的活动,必须要有精心的、灵动的策划,所谓精心的、灵动的策划,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目的性比较强,有连贯的动作,确保宣传方向和舆论导向;二是焦点集中,一系列的动作全部围绕一个中心、一个论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发力;三是灵活性比较强,要因时因势利导,灵活运用舆论焦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例如,网络自媒体“青塔”曾一条题为《最近的5年里时间里这10所大学的进步幅度堪称恐怖》的网文,该网文将河南农业大学列为进步“恐怖”高校之列,一时间在朋友圈疯狂传播。河南农业大学看到这篇报道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是积极回应,与“青塔”进行有效互动。二是迅速组织了《他们只告诉你河南农大进步恐怖,没告诉你更恐怖的》一文,并通过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同时发出,一时间成为农大师生和河南高校同行竞相转发传阅的热点文章。三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河南自媒体“时话实说”“河南日报”等都以该文为素材重量级宣传报道,有力扩大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影响。学校与“青塔”的互动收到了积极效果,“青塔”在发现学校的报道后,又组织进行了后续报道,再一次在平台上专题了学校的文章,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环。
(三)找准源头活水
说一千道一万,高校网络文化工作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核心没有变——这个核心就是“讲好校园故事,凸显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力量,展示学校形象”。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创作素材的发掘,应该当把师生作为主体主力。实际上,每当有好的网络文化创业发生,最先发现并发出声音的,往往是老师和学生们自己的微博、微信。比如,河南农业大学的一个学生,国庆节期间同宿舍的其他同学都回家了,他由于家离得远没有回家,就帮同宿舍的同学把军训期间的衣服、鞋子都洗刷干净。有个学生发现这个事情后,就把洗好的衣服、鞋子拍了照,发了微博,结果迅速就红遍网络,大家都称其为“中国好室友”。在发现了这条线索后,学校立即跟进,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但是,从源头来看,正是师生们的自觉行为,才激活了一潭春水。所以,做好了引导工作、形成了师生自觉参与的氛围和机制,自然就有了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李成恩,张远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任务[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1):27-30.
[2]周颖.信息时代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为例[J].科技传播,2015(2):245-246.
[3]杨瑞萍,魏昊.论网络文化生态价值及其建设[J].人文杂志,2013(4):124-128.
[4]管煜武.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内江科技,2008,29(8):127.
[5]郝晓玫.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132-133.
[6]高春娣,沈自友,林子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教育观察,2016(12):50.
[7]杨华宏.微时代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5(11):92+79.
作者:郭治鹏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