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腐败问题也在所难免的日益严重,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学校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以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为研究样本,分析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价值观塑造、制度建设、法治精神培育、载体创新四个维度去探究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基本路径。
[关键词]廉政文化;依法治国;价值观;法治精神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是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严重漠视,不仅危害学校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路径载体,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远性工程。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党的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从“决定性作用”到“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是关乎全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新时代高校党建提出了新的期许、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高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损害了教育公信力和公益性,侵蚀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高校内部加强纪律建设、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表明了我党对腐败问题的深恶痛绝和“零容忍”的态度,其作为一种事后惩治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治病救人”不仅在于解决病痛,更要防范于未然,要从思想上树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意识,要通过教化真正破除腐败滋生的内生土壤。中国古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之,文治教化”、“人文化成”的释义在深刻解释文化作用的同时,阐明了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即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挥文化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熏陶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党纪国法和法治精神与实践等通过文化的触角渗入人心、渗入骨髓、渗入思想,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鉴于此,我们从不同维度设计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满意度调查问卷,并以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为样本学校,向在校师生随机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68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教职员工占12%,本科生占55%,硕士生占21%,博士生占12%;其中,中共党员43%,派4%,共青团员47%,群众6%。四所高校问卷分析如下:
(一)廉政文化活动项目丰富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四所高校参与调研的大部分师生都参加过相近相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约96%的被调查者对学校举办的活动表示满意。其中,以观看廉政教育电影和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主。如,安徽大学在2017年依托第六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举办廉政公益海报展,遴选50余份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集中展览,约10000人次参观了该展览。同时,与合肥市纪委共建“清风影院”,以及编排原创民族歌剧《包青天》,浙江大学部分学院组织毕业班党员、各党支部书记、预备党员赴浙江省第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开展以“廉为本,洁自好”为主题的爱莲(廉)摄影大赛和廉洁主题动漫征集活动,制作并推广廉政屏保、结合毕业生去向开展树廉倡廉毕业教育等深受师生欢迎和喜爱。
(二)廉政文化建设由线下拓展到线上
在调研的四所高校中,通过官方微信、微博、校园网等网络媒体开展廉政教育,如四川大学全力打造“一网三微”全媒体平台,建立新媒体联盟实现对1000多家校园新媒体的聚合联动,通过打造网络栏目、策划精品内容、塑造网络品牌等,精心组织“8秒正能量”等“微”活动,倡导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郑州大学通过校园网、纪委网站积极宣传报道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2017年共在学校网站91篇纪检工作新闻,每周组织全校处级以上干部接收、学习《廉政周刊》手机报,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学思践悟”微信群,开通面向全校党员干部的官方微信平台“清风郑大”。
(三)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师生对于高校腐败问题表示深恶痛觉,认为高校腐败是对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的严重亵渎;仅有少数人表示无所谓,认为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必然会将社会中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折射到校园里,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办学规模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腐败不可避免,而作为大学人,应该注重于教学科研,这些不和谐的行为自有法律和道义去惩戒约束。通过调查,在四所高校腐败案件中,以职能部门居多,特别在财、人、物等方面,严重违反清洁廉明之义务。就教师而言,则往往集中在转移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抄袭剽窃论文、收受学生礼品和吃请等。而在学生群体中,则往往集中在诚信缺失,特别是学术诚信堪忧,另外在学生干部选拔、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环节有行不正之风的倾向与苗头。
(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仍存有认知误区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法治思维不够,在内容上往往过多集中在道德说教、案例介绍等方面,没有很好的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统一、相结合,没用将法律条文中所蕴含法律精神有机融入于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二是约有41%的被调查者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不全面,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征文演讲比赛、观摩警示教育基地、等文娱活动等,没有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等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量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三是约有23%的被调查者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理解存有误差,特别是对于二者之间互动共成的关系认知不够清晰。
三、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维度
正如所说,在新时代,我们的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党内存在“七个有之”的突出问题,“四风”回潮复燃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言论等。这些情况,在高校中也普遍存在,这也为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
(一)以价值涵养为根本,筑牢廉洁奉公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廉政文化精神特质的内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元素,多层面开展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廉洁教育实践活动。“涵养价值观”,体现的是一个过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文化载体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塑造品格,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价值观的培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导向,为“价值涵养”培育养分丰富的廉政文化氛围,实现全方位全环境全过程育人。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依赖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校根据依法办学治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预防、监督和惩治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高校廉政制度建设本身而言,首先必须立足于国家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个基本范畴,同时也要注重具有法律属性的大学章程的制定完善。要必须坚持以大学章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立治有体搭建更牢固的发展框架和更规范的治理轨道;同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通过施治有序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法治化转变,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在各个领域中稳步前行。
(三)以法治精神为内涵,提升预防惩治的功用效果
高校腐败问题频发,其根源主要就是少数人的法治意识淡漠,校园中法治文化得不到彰显。法治文化与高校廉政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法治文化作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约束人类社会生活的刚性文化领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理支撑。另一方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将法治思想、法制观念、法治原则等通过文化的触角柔性的渗入人心,形成人人敬法、畏法和守法的法治氛围。推进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增强师生法治意识为目标,通过文化这一载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树立遵纪守法、克己奉公的正确意识;要以强化法治培训为抓手,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健全法治基础为保障,加快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要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根本,大力倡导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四)以载体创新为路径,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共成发展的特性。在新时代,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廉政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了廉政教育的路径。要打造好高校廉政文化,必须将廉政建设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效结合,把法治教育、廉洁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细微处,要突出课堂载体,在春风化雨的言传身教中提升师生反腐倡廉的意识;要突出活动载体,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养成“清正、廉洁、奉公”等观念;要突出校训和历史文化载体,在学校光荣历史传承中增强廉洁教育的渗透力、感召力;突出网络载体,在贴近师生的网络传播中弘扬正能量;要突出环境载体建设,加强公共空间文化氛围营造,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艺术化”地进行“廉政”教育,“形象化”地塑造“法治”人格,以美导真,以美导善,培养和唤醒每一个师生的法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健,周飞.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当代意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113-114.
[2]新华社.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0-24(1).
[3]杜艳艳,董贵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渊源、特征与价值意蕴[J].学习与实践,2014(10):5-11.
作者:张健 单位: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