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价值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文化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剖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我国高校在武术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传承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武术文化体系。
【关键词】高校武术;文化;价值
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术文化作为最具特点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与相关人士的深度访谈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虽然进行了相应的武术教育,但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承明显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求我国社会在践行中国梦思想的同时必须要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1]。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图构建出文化传承领域下我国高校武术文化建和的相关体系和发展策略。
1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
1.1强化民族认同,铸就尚武正能量
“软实力”(softpower)是约瑟夫•奈在1990年所提出的概念。“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视,提升“软实力”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竞争的不断加剧,文化“软实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作为我国特有的武术文化,近年来不仅仅在我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软实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礼”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精神。我国武术中的“礼教”文化是在不同派别武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我国传统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在入门之前必须要进行尊严[3]拜师仪式等。同时武术文化中的“礼教”文化在各种演练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礼”的指导下,我国武术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彰显时代价值的“武化价值”,即“择师而承”“择徒而授”“仁爱守礼”“扬恶惩善”等价值。在武术文化的长期发展中这些文化不断沉积,逐渐成为我国武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礼乐教化”“武德规矩”“武艺规范”的形成成为我国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我国武术文化中所形成的“礼”对于个人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价值。我国武术传承的本质就是传承武术文化[4]。中国武术千年不衰,在武术文化的传承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武术技艺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武术道德的传承。修道必须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开始。“以德明道”“以技显道”“以身行道”在武术文化传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要求学习者通过细小的环节来实现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武术突出显示了中华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因此武术必然将成为我国高校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之一。
1.2德武相融,弘扬武术文化
“文化自信”是优秀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其主要取决于文化主体本身的实力和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强大性。武术文化根植于我国民族特色文化中,在发展中不断适应历史发展的环境,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现有的武术文化。我国武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家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与文、史、理、医等不同的学科进行渗透和融合,使其成为综合性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文化之一[5]。武术练习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习练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武术中所融合的哲学理念,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武术练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付出、勇于担当、尊师重道、明辨是非的个人品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武术的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将德的理念始终铭记于心,并且在实践中践行德的理念。武术文化自信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3增进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培育民族凝聚力
我国武术被称为是“国术”,这也是我国社会对武术文化自觉的主要体现之一,也为我国武术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承奠定了优良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在武术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武术文化中的教育功能,通过传播和弘扬武术文化来提高和唤起学生的民族人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高校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的挖掘来实现民族魂的薪火相传。
2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武术通过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武术文化传承方面,受到武术理论的积淀以及传承者综合素养的影响,在高校武术教育中,教育者不仅仅要十分重视武术技术和技艺的教育和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武术教育和武术教学来发挥武术文化在学生人格塑造和学生品质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从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较为重视武术在健身方面的作用,同时受到国外体育项目的影响,导致武术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对于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1武术技术传授与文化传承相分离
武术文化的特点要求在武术教育中要将武术技艺教学和武术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我国在武术教育以及其他的体育教育中一直以运动技术为核心,部分高校将武术教育看成是武术技术教育。事实上,武术技术是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缺乏合理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导致武术文化层面的功能被忽略。以武术技术为核心的武术教育过度重视武术教育的表层属性,导致目前高校武术教育中的理论存在缺失的情况,必然会导致武术文化传承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脱离了我国传统文化挖掘和文化遗产挖掘的轨道。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中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同时在武术教学中不够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术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功能。武术教学中传技不传“道”的现象导致武术文化传承与实际的要求之间无法达到契合。秦子来在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提出,重“武”轻“文”的现象在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导致我国高校武术教育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和目的;邱丕相则认为,在西方竞技文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武术教育过分重视武术运动的竞技性,导致我国传统武术文化逐渐丧失。因此,结合我国武术教育的现状,必须要对武术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还原武术文化的本质以及武术文化的属性。在高校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武术理论的研究,弘扬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武道观念和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武术文化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提高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武术教育教学的效率。
2.2高校武术教育流于形式
我国武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武术之所以会成为“国术”,其不仅仅是由于我国武术中存在大量的名拳套路,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武术中还囊括了大量的优秀文化和文化特质。1983年,我国为了进一步传承武术优秀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武术文化挖掘整理活动,通过该行动形成了大量的资料。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并没有以这些宝贵的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这些资料在我国武术文化传承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弘扬武术文化。我国国画大师徐悲鸿认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7]。而在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中必须积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及武术资源,不断挖掘武术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扬我国武术文化。
2.3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远离武术教育的本真
体育文化在当今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武术文化来讲,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纯的生物冲动,在不断的文化融合和文化交互中成为我国体育文化中的佼佼者之一。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体育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其在满足生物本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迎合人们的价值追求和终极追求。武术文化的品牌核心在于追求身心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要求我国高校在武术教育中要突破单一内容的限制,积极发挥武术文化的核心品牌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武术教学和武术文化传承的效率。
3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路径设计
3.1设计前提
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路径设计的前提在于坚持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结合,以此为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路径设计的指导思想。武术教育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要实现武术技术和技艺的传授,同时还存在道德和智力的培养。人对文化的理解是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的中介,而教育为成为提升学生对武术文化理解和武术文化认知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通过不同形式和方式的教育实现文化的不断传承。武术文化传承必须要与武术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3.2设计内容:
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路径设计的内容方面,必须要实现理、功、套、用一体化[11]的设计。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内容对于整个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高校武术教学的目标以及武术文化传承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武术教学内容的实施和相关的方法来实现,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实际的需求和要求为出发点,立足于培养德、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为高校武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目的,同时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与高校教学整体内容和目标保持一致。在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路径设计中,以理、功、套、用一体化为设计内容就需要将武术文化建设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实现理论、功法、套路和用法的完美结合,实现其健身、防身、修心的功能。
3.3设计重点:秉承培养高校武术文化传播者为己任
3.3.1提高武术文化传播者的综合素质
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在文化传承及文化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我国高校中大力传承武术文化,开展武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通过武术文化在高校内的传承和发展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国高校“文武共体”的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师掌握武术的相关技术和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在我国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中需要积极引入社会和民间高素质的武术大师在我国高校中开展讲学,为我国高校武术文化建设提供全面的人才保障。
3.3.2强化文化传播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校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地,也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功能,高校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武术教育来强化我国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以及文化内涵,在武术教学中积极践行武术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使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武术文化价值在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结语
武术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发挥武术文化的价值,通过武术教育来发挥其在传统文化传播和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认同感;积极发挥武术文化的自信、尚武崇德、相融共生,实现我国高校校园的和谐建设和发展;积极利用武术文化中的文化自觉,在武术教育中积极发扬民族热情,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我国高校在武术教育中必须要重视武术文化战略的发展,积极剖析我国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做出合理的应对和响应,建立一套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武术文化传播策略,积极展示武术文化的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武术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武术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袁金宝.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内涵及提升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
[2]何敏学,宋强,姜勇.文化同质化背景下我国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3]申国卿.“文化强省”视域下的中原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11).
[4]金红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校武术教育的“文化渗透”[J].搏击.武术科学,2014,(10).
作者:来博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