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路径

[摘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新时代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文明稳定社区环境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城市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针对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保障资金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拓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构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新平台,创建“老有所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新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传统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日益弱化。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及共同参与下,结合我国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着力打造以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为前提、精神需求为基础,享受快乐、崇尚独立,愉悦幸福的美好生活方式,是新时代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推动整个社会安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当前,在全世界人口年龄结构中,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远远超出15岁以下的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正以超出以往预期的速度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87%,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1.91个百分点。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最新人口数据指出,至2017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56亿,占人口总数的11.4%。[1]同时,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我国城镇人口已达8.31亿,为人口总数的59.58%,城镇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城镇人口的10.7%。[2]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平均每3人中便有1人是老年人。[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并且速度较缓,因此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与之相比,中国老龄化出现的速度较快,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尽管如此,中国老年群体社区参与意识普遍较强,这为社区文化建设实现“老有所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已成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挑战。

(二)积极开展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人口老龄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社会对老年人的赡养系数提高,政府用于老年人的福利、医疗支出等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寿命的普遍延长,使整个有效劳动的生命时间不断延长,社会经济中的整体劳动成本下降,即一部分老年人由消费人口变为了生产人口,为创造社会财富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因为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有所为”意识的增强,老年人愈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新形势下,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带来的众多新问题,积极开展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1.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当前应对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举措。长久以来,中国的老年人习惯于接受子女反哺式养老,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上都由家庭成员安排。随着社会变革及经济发展,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独立生活的老年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并且由于中国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4-2-1式”的家庭结构。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物质上有保障、身体上又处在健康状态的老年人迫切需求城市社区能提供既减轻家庭成员负担,又能符合老年人意愿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开展城市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有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认知度。使老年人由陌生到熟悉,增进彼此的了解,感受到社区大家庭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乐趣,从而使社区凝聚力增强,有助于促进老年群体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开展城市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高老年人的文化道德修养,改变其固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彼此乐于沟通交流,乐于分享生活中的乐趣,积极参加社区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活动,舒缓心情,在娱悦、祥和的气氛中安度晚年。2.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文明稳定社区环境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加强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4]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把握时展脉络,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培养老年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文化素质,以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新生事物,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努力与时展同步。可见,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居民融洽共处的主要途径。通过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恭谦礼让的良好精神风貌,有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为居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文明进步。3.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是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要,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对于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代际和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推进老年文化建设,老年教育、体育及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如:对老年人的特殊精神需求关注度不够,服务供给不足,活动场所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切实改进。

二、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加上城市人口流动加快、群体构成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与时展不同步,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理论体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社区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规范;政府投入的力度逐步加强;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等等,都使得当今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同时,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城市社区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居住周边社区的实地走访,将当前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工作缺乏规范标准

部分社区在老年文化建设的活动组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相应规章制度仍处于空白状态,政府机构对社区文化活动的管理权限没有明确的条文依据。社区与文化、教育、体育及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不顺畅。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规划,工作机制不健全,大多数社区都没有制定保障老龄居民文化权益的相关办法和条例。

(二)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许多城市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经费匮乏,政府财政支持不连续,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广大老龄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需要,很多老旧设施形同虚设,亟待更新换代。

(三)城市社区老年居民参与意识薄弱

由于近年来城市人口流动性大,社区成员组成较为复杂,城市楼房建筑结构空间相对封闭,多数老年居民把自己当作社区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局外人,邻里交流机会少,社区成员互动性差,甚至出于安全的考虑,不愿意与小区中的陌生人打交道。城市社区老龄居民喜欢独处,人际关系淡薄,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大家庭”的担当,极少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四)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专业人员稀缺

部分社区文化活动经常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有的城市社区的物业管理者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或及时收取物业费。社区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达不到基本的能写、会画、能讲、会跳、会教的要求,也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另外,由于工薪待遇和编制问题,部分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经常转岗或离职,城市社区难以留住人才,导致文化建设工作困难重重。

(五)城市社区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特色

许多人一提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往往认为就是出出板报、搞搞宣传栏,或是逢年过节开展些文体娱乐活动,做些“表面文章”,没有完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城市社区的地域特色相结合。由于无新意、无创新,忽略了社区老龄居民的意愿,浪费了不少财力物力,结果却难以达到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宗旨。

三、创建“老有所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笔者对所居住的N高校社区老龄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生活的60岁以上老人90%有养老保障及医疗保险,并且绝大多数是该校退休职工,少部分是从外地投奔子女来此社区居住。这些老人的社区参与意识比普通小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强,对现代科技产品如电脑、智能手机等掌握程度高,乐于参加老年大学,或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为社区居民开展相关知识讲座,或者从事家务劳动照顾孙子孙女等。这些行为基本代表了当今城市社区老龄群体的生活方式。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年龄群体的文化活动,老年居民参与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消遣、修身养性为目的,少有功利性,并且不求成绩,所以注重的是群众性、娱乐性。日本社会学家山崎史朗说过:“长寿社会的真正含义是年长者学会放弃上了年纪的这种观念,从而让老年人可以继续发挥健康和家庭中心的作用”。[6]社区文化象一条纽带,将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居民联系起来,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区文化,这种地区特色体现在风俗、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社区管理者应结合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实际,以社区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载体,开发和创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一)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根据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老年文化建设融入到社区建设整体规划中。健全社区人员管理机制,明确权责,规范协调好街道、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文化、教育、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积极贯彻执行政府社区文化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时将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反馈上去,配合制定并健全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促进城市社区老年文化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保障社区老龄居民的文化权益,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时代社区新风貌,不断推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繁荣兴盛。

(二)加大财政支持,有效保障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经费投入

当前社区承担着救助保障、便民服务、社区安全、社区就业、民事纠纷调解、社区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普法维权、环境卫生等多种职能,大多数职能不能实现“财随事转”,更不用说用于老年文化建设活动的专项投入。从经费来源看,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社区自筹资金,如驻地共建单位的扶持。因此,在城市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开展的起步阶段,首先,政府应重视在财政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大公共财政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设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老年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并建立资金保障与增长机制。其次,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团和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专业化运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产品,努力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投资渠道,确保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关爱老年群体,努力提高城市社区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情

根据调查发现,影响城市社区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居民与社区的关系、与邻里的关系、社区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及组织安排,还有不同老年群体的老龄观的影响。社区做为“国家基层治理单元”,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年居民和社区关系越融洽,越易于在社区的组织动员下,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去。此外,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老年群体产生信任共识,自愿自发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对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老年群体的案例调研发现:如果老年人持有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则有利于拓展老年群体对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意识,并能增进培养老年人守望互助积极向上的老龄观。

(四)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活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工作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工作者首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社区老年文化事业,爱岗敬业。其次要具备无私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奉献的品质和作风,甘愿全心全意为城市社区老年群体服务。再者要一专多能,具备文化专长,擅于组织协调安排,具有工作创造性,能真正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把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活动办好、办活。此外,还应鼓励发动更多社区居民志愿者加入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队伍,特别是那些有文艺爱好和文体特长、热心社区事务的能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团体,培育更多老年居民成为文艺爱好者和文艺骨干,形成联动效应,营造人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人人都是社区文化建设主力的氛围。

(五)拓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构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新平台

新形势下的老年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自身道德修养、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进而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形式多样的社区老年文化活动,为社区建设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使居民在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担负起复兴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1.大力开展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相吻合,又符合时代主流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以城市社区为根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并与时代相结合,摒弃那些形式老套、内容陈旧、少有说服力的苍白说教,营造睦邻友善的社区环境氛围;要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符合居民生活情趣的文体活动,如:传统元宵节的猜灯谜、闹花灯,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打月饼、家常菜品鉴等等,让社区居民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要发挥老龄委、老年协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学乐结合的养心活动,探索以关爱、慰籍为目标的文化活动形式和服务内容,引导社区居民学习中国书画、摄影、乐器、民族舞、唱歌、花卉栽培、烹饪、家政等有益身心、陶冶情操、充实生活的各项活动,寓乐于养;要鼓励老年人相互扶持、树立自我管理的独立意识,通过搭建“社区文化大舞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良好互动,让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在丰富多彩、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升华。2.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培养老年群体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养老理念。社区管理者应拓宽渠道,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搭建老年人养生健体、休闲娱乐的社区文体活动平台,让老年人从社区文化活动中找到生活的美好;要鼓励发动社区居民中有文体特长、热心有能力的人,牵头组织成立社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团体,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运动,如健步走、慢跑、健美操、广场舞、太极拳等低强度的健身锻炼方式;社区应将老龄群体的健身体育活动纳入日常工作议程,定期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体育运动周、健身月、各类健身趣味比赛等;组织健康讲座普及宣传老年人养生健身和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让社区老年群体健身养生更具有科学性。3.与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养老养生度假文化旅游产品,在丰富社区老年群体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我国城市养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大幅提升,退休后选择外出旅游、养生度假成了城市社区大多数老年人最热衷的方式。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应创新理念,多措并举与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合作,搭建社区养老养生文化旅游服务平台,积极开发多样化具有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旅游项目。如,理疗保健游、生态养生游、人文特色游和观光娱乐游等;以休闲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第二居所式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度假型养老旅游等。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应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有效机制,进一步规范社区老年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内容及价格,改善老年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切实保障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旅游权益,创建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养老养生文化旅游需要的服务产品。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安宁的社区氛围。在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中,邻里相互守望、互敬互爱、有效缓解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和压抑感,使老年人过上真正有质量的晚年生活。透过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唤起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适时化解危机和缓合矛盾,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丽 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