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校园文化是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和推广,尤其是有助于在广大受教育者中加以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大力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对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培育工匠精神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结合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这为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提供有益启发。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误区
校园文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息,以及历史传统的长期积淀和综合表现。校园文化的本质是全方位塑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具有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专业人才[1]。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种深刻反映了精益求精、充分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精神的优秀代表———工匠精神,近年来不断被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所推崇和肯定[2]。积极采取一系列包括课堂教育、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等在内的措施和方法寻求充分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这种积极尝试和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3]。可以说,大学校园近年来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孕育和培育不同行业具有工匠精神内涵与特征的从业者的重要基地,是不断提升受教育者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环境、载体和有益平台[4]。在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宏观背景下,大力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对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中国,“工”“匠”与“工匠”有着不同的含义,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也,谓之工。”可见“工”包含“匠”的意思。随着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工在籍谓之匠”,自此工与匠合为一体[6]。传统的工匠指的是具有一门手艺的手艺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匠不再指的是所谓的手艺人,其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拓展。从本质上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体系,除了充分体现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之外,还包含着以下两个新的时代精神特征。一是工匠精神还包含着深刻的敬业精神。“敬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之一,敬业精神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对大学而言,不仅仅需要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一种高标准的敬业精神,深刻理解被赋予了敬业内涵的工匠精神是对自己今后步入社会、接受社会及行业评价的重要指标[7]。二是工匠精神还包含着一定的创新精神内涵。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在原有的技艺、标准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提升,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反思现有的技术边界和知识边界,并在敬业精神的支撑之下,实现在行业领域中的再创新和再发展。创新精神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意味着不断追求进步[8]。创新,已经日益成为一名优秀工匠所不可或缺的时代气息与品格特征,这也是一名大学生毕生追求的精神灵魂。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
通过对工匠精神基本内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结合大学尤其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与要求,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培育受教育者在爱岗敬业、追求创新等品格特质方面尤为必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充分明确这种关系存在的必要性及具体内容,有助于后续深刻理解在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时所存在的误区的原因,并为解除有关误区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校园文化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实际上是客观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对校园中的受教育者在人格以及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驱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够很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气质的培育。结合工匠精神来看,其不仅仅是一种对专业技术和技能、技巧的极致追求,同时也包含着对职业的崇敬与尊重,这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突出表现,是做事态度的自然显现[9]。高校校园环境充分回应当前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强烈呼唤,在进行具体的校园文化定义及内容建设方面,通过受教育者精神品质的突出作用和价值,能够通过文化建设和文化熏陶来塑造受教育者的基本人格与职业品质,成为塑造和影响未来职业人才的综合环境和生长土壤,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二)培育工匠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校园文化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环境,而同时积极培育工匠精神也是当前我国提倡和鼓励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基于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创新等深刻内涵,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对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内核的实际行动的具体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最根本的使命就是文化育人,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内容来感染和熏陶身在其中的受教育者,进而对其人格与精神,对其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强化对受教育者在职业领域关于基本操守的认识与理解,能够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促进其自身的快速成长与综合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全面融入和积极培育,可以由此不断提高对不同群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校园文化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彰显校园文化的整体精神风貌,并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强劲的生命力。
三、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误区
随着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极大推崇,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日益深入地将工匠精神的相关内涵与要求融入其中,进而实现对文化育人、知识育人、精神育人、科学育人水平的再创新、再提高。不过,也需要充分意识到的是,由于社会中有部分个体存在对现代工匠精神的误解和误读,存在部分缺乏认识和理解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实际情况,由此造成了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时的若干误区。综合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及对培育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认为目前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一)思想认识误区
所谓思想认识误区,主要是在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个体认为这种融入方式是通过传统的课程教育来实现的,是通过程序化的课程教育及课程开发技术来实现的。这种传统的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工匠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程度和效果。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来看,其并不只是一种职业技能和技术,更多的是注重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探寻和塑造。工匠精神不仅仅是通过课程化教育来实现“如何做”,其真正的价值很难在程序化的课程中加以体现,需要将学术研究、文化感染、思想熏陶等进行综合作用,实现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二)价值维度误区
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误将工匠精神肤浅地理解为一种技术的提升,认为工匠精神是技术理性,而且这种认识也逐渐在校园文化形成中被掺杂进去。校园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价值其实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基本维度,一是技术理性,二是价值理性。如前文所说,目前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以技术理性为主,而价值理性的渗透和传播并没有得到充分实践,或者说至少效果远不及前者。这种工匠价值的误区必须及时得到纠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求技术层面的工匠,同时也需要具备精神层面的工匠。
(三)培育方向误区
工匠精神正式进入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激发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和讨论,工匠精神成为一时的热议话题。社会上的一部分企业家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传统的复古式的精益求精,其实这种态度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校园中的受教育者造成误导,甚至对部分校园中的教育者造成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认识,认为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过分追求对职业的精益求精,这种单纯的、肤浅的认识和理解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工匠精神培育造成方向上的偏差。真正的工匠精神包含了创新,而不仅仅是精益求精,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匠精神的内涵,正确引导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培育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蕾.融合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才智,2018(31):70.
[2]王子山.高职院校创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7(25):102-103.
[3]李黄珍,靳静,孙祺童.校园文化建设为工匠精神培养加分———访襄阳技师学院院长周先芳[J].职业,2016(25):6-7.
[4]周懋怡,赵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6):103-105.
[5]徐佳.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9(1):102-104.
[6]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7]窦红平.诚信品德工匠精神——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61-62.
[8]黄春梅.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75-78.
[9]曾海宾.融合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CI体系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5):63-68.
作者:解积文 程远峰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