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又综合性的工程,在农村建设中不仅是重要的,更是迫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文化的强力支撑。因此,新时期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实事求是探索解决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
党的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由此,以镇海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为背景,探讨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镇海区农村文化建设概况
1.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镇海区着力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百分百工程”,即100%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100%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中心);100%的镇(街道)、村(社区)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公共图书分馆。目前,镇海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式各样的文化场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诸如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休闲广场、文化馆堂、公共图书馆、棋牌室等随处可见。如东钱村的文化活动厅具备图书、阅览、棋牌等功能,深得村民喜爱。河头村作为宁波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除兴建文化厅室外,还开辟了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
1.2农村文化活动多样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村以点带面,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除了广场舞、下棋等村民自娱自乐的自发性娱乐活动外,各村也积极组织各类集体文化活动,如球赛、联欢会、文娱演出、戏剧表演、电影放映等,将村集体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等相结合,衍生出各类别具一格的乡村文化。如某些村集体合理利用乡村文化礼堂,举办“道德讲堂”,宣扬文明风尚、道德礼仪;或是在礼堂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如包粽子、做元宵、挂彩灯等;或是村歌比赛、农民画培训、摄影比赛等;或者是光明村的梨花节、九龙湖的葡萄节等,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画卷。
2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依然单薄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做支撑。财政支农在对农村投资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单单只靠财政资金的力量远远不足以维持农村文化建设。首先,镇海区已有社会力量通过赞助、捐赠等方式开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但大多以零敲碎打为主,尚未形成稳定的多元投入机制;其次,镇海区尚未出台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门性政策和具体措施;最后,政府对间接投资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政策,使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工商企业及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不足。
2.2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物质载体,包括广播、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广场、健身中心等。镇海区早在2009年底已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但近年来由于管理、队伍和服务不足,一些村只重建设,忽视管理和服务,各村文化员普遍身兼数职,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保障,造成服务群众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某些村的基础健身器材损坏,缺乏有效维修渠道;有些村的图书馆建成后缺乏维护,没有及时补充新的书籍。
2.3村民参与程度不高
从目前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人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不是很高,大多数村民仍然习惯于参加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传统模式,习惯于被动型的文化参与。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村的公共文化活动中,甚至有人认为这类文化活动是与自己无关的事务。在各种文化娱乐形式中,看电视是村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大多数人表示“视时间而定”是否参加村集体活动,仅有1/3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2.4农村文化建设优质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
首先,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多,但对文化基础设施本来就不健全和薄弱的农村来说仍有不足,不同区域和村庄之间的发展和差异依然存在不均衡。其次,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关键靠人才,然而现实却是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人才队伍不断流失,后备人才短缺,这对于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无疑是雪上加霜。最后,现在有兴趣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村民数量并不是太多,而且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也分层明显。大多数村民没有相应的技能,同时又没有能够对村民进行组织和培训的农村文化能人,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很难有新的进步。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
资金来源渠道的扩大能够广泛积累资金,扩大投入覆盖面,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农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①建立农村发展基金,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标准,集中各部门系统中的分散资金,有效保证支农投入的可持续性;②鼓励外来资本投入,积极利用外资,拓宽外商投入渠道,改善外商投资环境;③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农村文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3.2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首先,组建宣传工作小组,建立宣传工作联系沟通制度。区内各新闻媒体要开辟创建工作宣传专栏,对创建工作动态进行及时报道,对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和突出成绩组织力量进行深度报道,并及时报送省、市级媒体。其次,做好信息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报送有价值的工作信息动态,并注意挖掘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最后,对村民开展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村民参与活动,提升村民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度。
3.3促进公共文化优质服务均衡发展
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资源投资、分配上向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基础薄弱地区倾斜,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衡化,切实保障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建成行之有效的体系,可以探索综合+试点的模式,一方面整合不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包括教育、科技、体育、团委、党组织、妇联等公共服务单位的文化资源,将整合的资源形成一个公共文化资源网络,通过共建、共享、共利的模式,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社会资源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以政府牵头、集中采购或者优惠补贴等形式,推动文化产品供应商积极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从源头上推动均衡发展。同时,还可通过城乡结对、村企合作、村村交流等形式,缩小不同区域、不同村文化发展之间的差异。
作者:周莹 单位: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