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城建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是以城建档案信息文化资源建设为前提,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社会公共服务程度。因此,加强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和拓展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是每一位城建档案管理者的应尽之责。

关键词: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公共服务

“城市建设档案”(简称城建档案)虽是20世纪80年代才被确立的一个概念,但据考证,从夏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第二次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加之用于记录的金文已经取代甲骨文,在形式、内容上记录城市建设活动已日趋成熟,就已形成城建档案的雏形。城建档案文化定义较为宽泛,除包含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外,还包括城建档案的依托介质、展示内容、表现形式、存储方式及其形成历史、整理状况、文化特点、地域属性、利用价值等,涵盖行政、宗教、军事、商业、建筑等方面。城建档案文化源远流长,共同构成中华文脉。城建档案作为一个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的见证和缩影,既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活动重要凭证,又是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保障城市人民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又为城市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城建档案具有专业性、机要性、管理性、服务性等特点,所以决定了其内容较为固定、形式较为单一,传统机械的管理模式也造成其文化属性的狭隘。而城建档案管理者如何在既枯燥、乏味又严谨、科学的工作中谋求提升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和拓展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最大、最优化,成为城建档案管理者的初心。本文仅以城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的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对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与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提升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与拓展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存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是以城建档案信息文化资源建设为前提,以服务社会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服务目的,采取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开发并传递城建档案文化信息,是实现城建档案价值的过程。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社会公共服务程度,而以城建档案社会公共服务利用为突破口;拓展其功能,更容易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基础环节工作的创新,进而促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是城建档案提供公共服务利用的前提,只有扎实充分的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城建档案公共服务利用才能及时、准确、有效。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基础不牢固,档案收集不完整、整理不规范、归档范围和价值鉴定不准确、保管不完善都将严重制约城建档案公共服务利用。

二、开拓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是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由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归档直至提供公共服务利用的互有联系的若干环节组成,并共同构成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城建档案的公共服务功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提供城建档案信息文化为城市建设事业服务的一项工作。良性地开发和使用城建档案文化信息,可以将“死档案”转化为“活动力”,从而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统计工作均可视为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建档案文化信息储备的过程。而开发城建档案公共服务功能则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没有城建档案的公共服务利用,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

三、实现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是对城建档案文化的有效宣传

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档案工作者与全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认识与支持,让全民树立城建档案意识,需要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而最直接、最有效地展现独特城建档案文化魅力是实现其公共服务价值。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发生6.4级地震,人员伤亡不大,但经济损失严重,大震过后,房屋开裂、损坏倒塌,城市公用设施、公路、桥梁破坏严重。其中包头市第一文化宫位于包头市主要三区交界处,1956年建成,是包头市当时规模最大的影剧院和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其建筑具有苏式风格,是包头市地标性建筑。在此次地震中主体结构多数基本完好,砖填充墙出现裂缝,通过对该建筑城建档案资料的调阅分析,专家论证出一套既保持原设计风格又安全可靠的维护方案,使该建筑得以顺利维护,使用至今。此次城建档案展现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得人们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内容、作用、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挖掘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是对城建档案文化基础工作的有力推动

内蒙古包头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是隶属于包头市规划局的二级科级事业单位,在完成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外,还兼具服务规划、宣传规划的职责。为充分展示包头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成果和城建档案文化的公共服务功能,包头市城乡建设档案馆开展了以“档案资鉴城建历程、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为主题的馆藏资料展览活动。在确定展览的主题、组织形式及明确目的性之后,围绕展览的特点和内容开展筹备工作。展品多以规划管理类档案和规划审批类档案为主,因为辐射范围较广,所以触及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多个环节,从而带动了很多基础工作的创新性开展。

(一)抢救修复库存历史档案,提高耐久性。展览基于馆藏“一五”时期珍贵的规划图纸、照片及文字资料,由于年深日久,存在自然损毁及人为毁坏的情况,许多都已破烂不堪,展览品相丧失。以此为契机,包头市城乡建设档案馆对库存档案进行全面筛查,在保持历史原貌兼顾美观整齐的基础上,对损毁档案进行修复,增加和恢复资料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加固恢复文件字迹,同时进行数字化,挽救即将损毁的历史档案,使其继续发挥作用。

(二)创新档案收集门类,丰富馆藏。为使展览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主题,包头市城乡建设档案馆对参与包头市第一版规划编制的参与者及见证人分别进行座谈访问,拍摄他们对“一五”时期包头规划工作的回忆,记录珍贵的口头资料,形成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照片摄相等,收集那个时期的设计笔记、会议记录、手绘图纸、往来信函、工作照片、人物留影等,最终形成“口述历史”档案。城建档案所反映的多是文字、图表等城市建设方面管理、技术基础资料,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部门的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而对于形成背景、过程往往无法展现,在城市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口述历史可以给干瘪枯燥的城建档案史赋予生动、鲜活的人文情怀,人们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索研究事件背后形成的条件、因素,多角度地再现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促成背景。这不仅丰富了城建档案馆的馆藏和门类,而且拓展了城建档案的文化形式与文化内涵。实现拓展城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不仅需要现代化管理理念、先进的设备、高新技术,对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模式进行逐步更新改造,还需在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依照符合时代进步的主题,合理开发、科学规划、系统展示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并发挥城建档案的资鉴作用,以公共服务机制的创新带动城建档案的管理形式、服务内容等文化建设的创新,赋予城建档案文化一个崭新的维度,促成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姜之茂.档案人员上岗必读[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5.

[2]李忠谋,王淑珍,姜中桥.中国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简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申红 单位:包头市城乡建设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