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

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石,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大学校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1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

1.1以档为基,繁荣文化

档案文化作为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文化创造和创新的基础。高校档案记载着高校沿革脉络,呈现了高校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汇集了其在办学管理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它不仅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大学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探索反映大学精神文化的人文景观,设置具有深刻内涵的路牌路标,需要查档;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构建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必须考虑学校传统,借鉴学校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需要查档;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则更需要从档案中提取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历史资料,丰富爱国荣校的教育内容,增强师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因此,校园文化的繁荣应立足于档案文化的建设。

1.2以史为鉴,立德树人

高校的发展史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师生可从中受到德育教育;高校的校史里记载着大量知名校友奋发图强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感人事迹可用来开展理想和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高校档案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

1.3以档强校,提升实力

如果一所大学想要在众多高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不败,就必须确定并培养其核心竞争力。人才可流动、硬件设施可复制,资源带来的竞争力无法持久,而在高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聚积淀形成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则可成为整合优化学校资源、知识、管理、技术等要素的核心能力,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力。因此,探索高校档案的文化内涵,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建设高校档案文化,完备的馆藏档案是前提,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支撑,高水平的档案编研是关键。但在实践中,这三个环节均存在着问题。首先是档案资料内容不全。目前,许多高校馆藏档案数量偏少,且结构单一,存在着“一般档案资料多、文书档案资料多、重复档案资料多”的“三多现象”和“特色档案资料少、其他载体资料少、科技档案资料少”的“三少现象”并存的局面,难以反映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内涵明显不足。其次是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在很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人员配备不足,从业人员大部分时间耗费在档案整理的重复性劳动上,消磨了自己的主动服务与创新服务的干劲与激情,工作消极被动,服务意识差;另一方面硬件投入不足,服务手段落后。有些高校尚未采用档案网络信息系统,无法实现档案的电脑检索,而是沿用以往的手工操作,效率低下,查全率、查准率不高,大大影响了服务效果。三是编研工作深度不够。档案编研缺乏精品意识,“量虽大而质不高”,集中体现为“标题+目录+原件复印”结构的史料汇编多,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少;对微观层面人、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研究多,在宏观层面上寻找到人、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因研究少;编研成果大多采取平面文字媒体进行传播,未充分利用馆(室)藏档案中现有的声像档案资源。

3强化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强化对高校档案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3.1提高馆藏档案的质与量

关注需求,重视归档,保证馆藏的齐全完备。首先,丰富的馆藏是实现档案文化功能的物质保障。为此,档案馆应积极了解各单位的工作动态,加强对学校名人和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全面收集各种载体和内容的档案资源,建立起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的馆藏体系。其次,关注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的热点,积极探索新的分类。如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信这一热点,加强对师生诚信档案的搜集,搜集归档审计报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合同履行记录等材料。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充实档案馆的文化底蕴。要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学文化必须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馆藏档案的收集也应突出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高校档案馆可从名人名师、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方面深入挖掘本校校园文化的独特性特质。首先,作为高校的名片和旗帜,名人名师可谓高校最宝贵和最独特的资源。档案馆可从名气、资质与潜力并重的角度,筛选出近当代学术名人、政治名人、文化名人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本校历届主要领导人、杰出校友等名单,确定收录名单和编写方向,广泛收集他们的手稿、照片、字画等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研,出版专题资料,有条件的可进行陈列展览。再者,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于服务于不同的地方经济,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自身发展历史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因素对学科的建设进行投入,形成了具有学科性和地方性的办学特色,并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特色档案。对这一部分特色档案,档案馆也要及时做好相关的收集和利用工作。

3.2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

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新时期的高校档案工作,需求日益增加、外延更加宽泛、内涵不断丰富,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转变坐等上门的工作状态,克服闭目塞听的心理,主动关注高校发展趋势,结合档案馆藏,寻找切合点,以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其次是管理内容的创新。就服务对象而言,兼具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的高校档案馆,其服务对象应当扩展到三个方面——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为学生和校友等特定群体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就服务内容而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从传统的服务校内师生查考利用,逐步扩展到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服务;就服务深度而言,工作重点应该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扩展到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第三是管理手段的创新。高校档案必须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指尖上的档案馆”“24小时档案馆”,采用线上线下方式,构建多维立体档案文化空间,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3.3加大高校档案编研力度

高校档案编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既是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高校档案编研水平,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根据学校的办学主旨,教学、管理和科研等中心工作的需要确定切入点,编纂出具有服务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档案精品和参考资料。其次,正确处理“编写”和“研究”工作的比例,加大研发力度。在研究中要结合学校所处的历史背景,从宏观层次上深入分析历史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动因,而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微观视角下事物的发展。最后,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和学术性高的智力活动,编研工作不必拘泥于形式。编研载体应该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载体,还可以对图片、录音、录像等档案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编研主体应该更加开放化,不应再局限于本馆校史编研人员,还可以与本校科研部门、校外单位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走联合编研之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葛美玲.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探[J].兰台世界,2012,(20).

[2]金俊兰.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李玉梅.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作者:肖茜 单位:四川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