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审计监管体制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产业审计监管体制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产业审计监管体制构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其发展本身就具有不平衡性,因此不同国家对其理解的角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对这一行业本质的把握。21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文化产业做出以下定义:按照工作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即为文化产业。

关键词:创新视域;文化产业;审计

1引言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化产业即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领域更为宽泛,不断增加新的形式和内容,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精神产品的需求和消费。2003年,文化产业初次出现在政府文件当中,文化部出台相关规范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将“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统一定位为文化产业。之后,又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特别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文化强国的目标和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将文化自信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势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文化产业因其独特的精神属性和市场属性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和重视,美国、日本、韩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均占很大比重,可以说这种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但这种精神属性和市场属性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要问题,加上文化企业在特别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发展道路与市场经济下的体制机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突,导致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上遭遇若干瓶颈,在政策、法律、市场等方面的监管也出现若干问题,急待解决。本文现就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如何构建审计监管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单位均为事业部门,实行事业管理,运行经费由财政划拨,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体制不断转换调整,文化单位逐渐摆脱政府管理缓慢走向市场。电影公司、书刊发行这类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率先实行机构改革,跃入市场经济的大海。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文化单位也被捡到改制的前沿。但是由于文化产品本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属性导致其无法同其他产业一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改制,政府仍旧占据重大的投资地位,管办不清的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其呈现出以下特征。

2.1政府部门的投资管理与文化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存在较大矛盾

中国目前文化投资主体依然以政府投入为主,产品产出也多属于政府行为,导致产业投资活动具有政府导向性和随意性。文化资金在运作环节中主要依靠行政调节,监督与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2.2文化企业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与文化产品社会价值产出存在较大矛盾

由于政府行政干预大于企业自主发展,导致文化企业的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文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也具有明确的政府导向,无法按照市场规律生产文化产品,实现经营目标。

2.3政府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法律体系、运行机制无法顺畅对接融合

中国固有的法律规范尚在修订变化中,地方政府在制定、执行产业法规和管理中难免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文化产业在一定领域会出现行业垄断、流通体系不顺畅,无法建立健康的市场体系。

3中国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规避策略

由于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道路,政策利好较大,文化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较大,但投资风险也难以规避,急需采取有效策略。(1)政府创造政策条件。一要鼓励并辅助文化事业单位顺利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文化企业散、滥、差、小,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分割严重,必须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实现资本扩张与市场发展。二要优化文化企业的内部经营结构和管理机制,特别是中小型文化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降低经营风险。三要加强文化产业业太创新,包括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和运行模式创新,促进和引导新型文化消费。(2)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培育引导风险投资功能,在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化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引导投资走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行业外资本投资文化产业。(3)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从促进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单纯依靠政府扶持来规避风险是极大的错误,文化企业应该联合社会力量催生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建立风险中介机制,特别要妥为利用财务审计等方式加强企业管理。

4文化产业审计监管模式构建策略

在企业监管中,“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一直是基本监管途径。而审计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有效率的监管方式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1文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管

文化企业要长远发展,自律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内部审计的运行效率不可忽视。十分有必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利用独立的信息优势,对政府文化导向、文化市场供求做及时、准确的分析,识别和防范企业风险,并持续监督所审计的经济活动,实现防微杜渐。

4.2引入民间审计部门辅助监管

民间审计部门即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特点,由其对文化企业的经营善进行定期核查,出具相关报告,掌握真实的企业经营数据,制定相应的投资决策。由于民间审计部门的客观性特点,可以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流动、资产善、负债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真实、有效、客观的审查监督。审计过程可以减少投资方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公开的审计报告还可以规避内部舞弊等风险,对监管细则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应该说民间审计是审计监管的第二道防除,对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信心确立和风险防范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4.3政府审计部门权威监督

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具有权威性,特别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审计具有独立性、强制性和综合性,使其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企业监管的第三道防线,有利于提高审计监管的整体能力。

5文化产业审计监管保障机制

为保障审计监管模式在文化产业业内有效运行,有必要建立系统的审计监管保障机制。

5.1内部控制要素审计

文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由环境控制、评估风险、活动控制、沟通信息、内部监督五要素组成。一是控制环境。不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一旦形成,企业的议事规则便如同无物,抬高企业的操作风险。由于文化市场和文化企业的特殊性,文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是懂文化懂市场善经营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变化极快的时代,任何一个错误的决策都会导致经营失败。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识别企业经营风险点后,积极地控制,应提示建立能有效指导企业运营的治理结构,调整企业的运营模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文化市场。二是做好风险评估。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承担风险识别的职责,包括投资风险、项目立项风险、运行风险等,并且要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识别风险的等级,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风险。三是重视控制活动。所谓控制活动就是控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活动的各个阶段是否正确,从而识别风险点。四是强化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内部审计人员在防控风险时要注重对信息与沟通方式的审查。五是加强内部监督。良好的内部监督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监督环节审计时,更要关注管理层的自我监控是否到位,各部门的运行是否正确等等。

5.2外部控制风险

民间审计部门在此环节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文化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巨大,民间审计部门可以采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进行外部审计,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

5.3政府审计再监督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策导向直接影响其投入与产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把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审计部门的再监督职能必须充分发挥。但由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文化市场的研究可能会不到位,也会影响审计的质量,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政策又懂市场的专业型审计人才。

6对构建文化产业审计监管体制的建议

6.1深化认识,统一行动,规范流程,达成监管共识,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文化市场变化较快,文化企业的改革速度难以匹配,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根源还是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要打破瓶颈,加快改革完善改革十分重要。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政府主管,法律法规监管,行业规范,企业自律,审计监督”运营管理模式。共同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府要加快出台政府,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原则,设计文化企业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统一管理,也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实现持续改进和科学发展的长期指标下达到各文化企业,督促和引导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可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协会,利用行业规范自律促进文化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6.2摸清家底,建立管理台账,夯实管理基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清产核资是企业监管的前提,归根到底,管钱管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文化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做好清产核资的基础性工作是重要环节,只有全面理清家底,掌握企业资产规模、结构、质量等实际指数才会做好管理和发展。另外,还要开展市场深度调研,建立常规工作机制,确保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信息流通畅,形成全面管理台账,便于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6.3建立健全内部机构,特别是建立监管机制,确立管理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文化产业行业内部存在历史性管理体制瓶颈,国家尚未出台有效管理法规,因此十分有必要按照“抒情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体育,对文化企业投资人、企业法人、资产和导向进行明确的定位,并对责、权、利做清晰界定,使得文化企业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6.4强化引导,做好规划,形成战略管理

目前,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逐步完善,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或纲领性文件,但许多文化企业因为监管导向不明确和自身管理原因没有形成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或者与地方性战略规划配合不上,为解决这一矛盾,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引导,做好规划,实行统一的战略管理,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6.5优化机制,强化考核

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各文化企业的人、财、事可能归口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权责不分和协调乏力也制约了发展,因此应该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统计体系、监管体系,将其真正推向文化市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视域下,文化产业要健康发展,势必要破解多个难题,强化审计监管,建立科学体系是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只是初步探讨,还需在实践中认证。

参考文献

[1]赵永刚.区域文化产业在不均衡状态下的均衡发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

[2]卢衍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研究的转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3]刘嫦娥.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力机制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2).

作者:李敏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