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金融发展展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产业与金融发展展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产业与金融发展展望

【摘要】

文化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本文梳理了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各个阶段相关政策的重点内容与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与重点,主要包括构建财政多样化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制度,优化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以及构建适应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人才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

文化产业;金融;融合发展政策;回顾与展望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梳理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既有利于总结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到现阶段的成功经验,又是进一步促进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基础。我国学者在查阅文化部历年政策法规基础上,将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政策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文化向金融示好阶段;二是文化与金融初步合作阶段;三是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阶段[1]。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之间也大体经过了这样的三个阶段,但相较而言,政策法规的出台时间较晚,前期主要以配合中央政策为主,后期才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政策体系。笔者依据这种划分,主要对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政策的不足,提出未来四川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政策设计重点。

二、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政策回顾

(一)文化向金融示好阶段(2003-2008年)

在这一阶段,系统谈及文化产业与金融关系的文件主要是在国家层面。2003年文化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对文化金融合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争取金融支持对外文化贸易;三是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文化产业。这份文件主要着眼于为发展文化产业争取资本支持。2004年文化部印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文产发〔2004〕35号)表达了同样的立场与观点。2006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2号)首次将保险服务纳入金融支持文化范畴。在此阶段,四川省政府设立了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下发了《关于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和《四川省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6年,四川省在已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由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并出台了《四川省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申报和审批程序、资金监管等事项[2]。为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四川省财政厅、文化厅从2007年起又设立了“四川扶持文化产业品牌专项资金”,并联合出台了《四川省扶持文化产业品牌资金管理办法》。为推介优秀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与合作交流,四川省文化厅印发了《四川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荐册》,推荐企业免费参加会展,为企业搭建了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3]。可见,在这一时期,四川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是响应国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落实国家文化产业与金融政策提供配套服务。

(二)文化与金融初步合作阶段(2009-2013年)

在这一阶段,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相关政策出台比较密集,对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09〕36号)、《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09〕191号)、《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通知》(文产函〔2010〕1031号)和《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产发〔2012〕7号)等文件。该时期的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这说明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开始“互动”发展;金融机构成为了联合发文单位,成为了直接参与者,文化部门不再唱“独角戏”;文化产业与银行业的合作提升到了“战略合作”的层面;另外,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主体进一步扩大。该时期也是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初步融合的阶段。201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川办发〔2011〕96号)要求,加快培育文化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版权等要素市场,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的对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根据财力情况,加大对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川办发〔2011〕82号)则针对旅游业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以财政资金、民间资本、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支持旅游业发展。同年1月,四川省文化厅和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2月,省文化厅与工行四川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文化领域合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文化主管部门和当地工商银行分支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2011年11月)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2〕14号)是这一阶段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文件,将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提出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把文化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同时强调,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引导多元主体投入;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省内外股权投资基金对文化企业及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提升骨干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依法给予支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对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规划的文件,使得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发展融合更加系统化。《意见》从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型文化企业、中小文化企业等不同角度全面论述了金融如何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获得发展问题。

(三)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阶段(2014至今)

2014年是文化产业政策“大年”,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等文化产业重磅政策,对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进一步细化。更值得指出的是,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这是《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之后,又一项专门指向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重大政策。《意见》从认识推进文化金融合作重要意义、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加强组织实施与配套保障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要求,共15条具体内容。目前,推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成为各有关部门、各地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4]。与中央一致,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不仅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2014)、《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4)都有不少篇幅提及,更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4〕37号)和《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推进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此外,四川省还充分重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省财政厅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落实<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川文发〔2014〕29号)(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创新文化金融合作体系、创新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组织实施和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深入推进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要求。《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强调推进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强调要完善建立文化金融合作厅际会商机制,共同推动文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针对加快推进直接融资、探索建立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明确方向,以进一步拓宽文化金融合作渠道和范围。《实施意见》的政策亮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支持,一个探索,一个创新”,即加强对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园区)的融资支持;探索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以及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可以说,《实施意见》既提出了深化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全面部署,又突出了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重点,并对进一步拓展工作留有政策空间[5]。

三、四川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政策展望

四川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进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川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政策仍然不成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现阶段四川省相关政策仍然以配合国家为主,多是国家政策的细化,没有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政策设计与出台在完善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合作机制、优化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环境、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以及培养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专业人才方面着力不够。但这也为未来四川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政策制定指明了方向与侧重点,笔者将这些政策设计的侧重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财政多样化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机制

政策导向与财政支持在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发展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四川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低,但资金投入形式单一,政策的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根据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验,下一步财政助力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方式应当更加多样化,通过积极的政策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除了要给予相关文化产业直接的财政资金支持外,还应该实施有差别的政策,不断创新融资的方式,建立一些基金、担保平台以全面推进四川省的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为加快推进四川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支撑。例如,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扶持创业期和萌芽期的企业起步和发展;灵活运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契机,以合理配置文化市场资源,从而吸附各地区、各类文化创业资本;设立文化企业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担保来提高文化企业的信用度,进而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二)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由于文化产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殊性,文化产业投资的主体比较单一,文化企业融资大多来自于银行贷款。但要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及其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融资体系,既要规范银行贷款融资,也要支持企业的直接融资,完善整个产业链的融资体系。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类型,可以通过以下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对于大型文化企业,政府要建立文化企业上市的激励机制,协调好文化企业与金融投行合作关系,培育有上市潜力的优秀文化企业;对于中小型文化企业,政府应该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集合发债,针对单个中小企业独立发行债券的可能性较低的问题,探索集合发债的融资新模式。同时,下一步的政策也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创新与文化企业经营产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风险管理的新方法,降低贷款门槛,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业务。

(三)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制度

虽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有形资产不足的天然局限,但是文化企业拥有的版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从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文化产业中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管理部门在对假冒产品打击方面主要是采取受害企业报案方式,缺乏主动性,处罚力度不够;四川省对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认定和评估还处于摸索阶段,知识产权及版权质押贷款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为解决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给文化产业的融资和发展带来的困难四川省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由此提高文化企业融资的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业的深度融合。相关的政策切入点可以从加强优质版权推选与登记、推进版权权属核查与价值评估、建立版权交易专业化中心加强版权监管等方面入手。

(四)优化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

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是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四川省可以从构建联动机制、发展资讯平台和提供专项服务等入手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环境。在政策的加强顶层设计方面,要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联动机制,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产权保护,给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设立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咨询平台,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服务的深度对接。另外,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文化专营机构、专业服务团队,对文化产业投资风险的顾虑,同时控制投资文化产业的风险,为文化企业顺利实现融资提供机会。

(五)加强兼备文化产业与金融知识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文化产业与金融业都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二者的融合发展更是需要大量具备文化产业和金融投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从实际情况看,四川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的专业性不强,而四川省在引进与培养相关方面人才的政策措施又相对滞后,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四川省在下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工作中,必须制定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构建适应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人才体系。短期政策可以以相关人才培训和引进为主,如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基金管理人进行文化产业知识的培训,与国外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但是从长期来讲,应实现人才的自给自足与素质提升,如鼓励高校开设专门的文化产业融资课程,培养专业的人才,同时对整个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教育进行长远的规划,形成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建立基金管理人资格考试制度和淘汰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使其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作者:陶恒 单位: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为四川省社科规划文化产业专项“加快推进四川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SC15XS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4]孙家宝:文化金融合作政策研究(载张洪生、金巍主编《中国文化金融合作与创新》第1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09.

[2]中国文明网.四川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EB/OL].2009-10-30.

[3]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窦维平介绍我省为了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而出台的优惠政策.[EB/OL].2012-09-17.

[5]四川文化信息网.《关于落实<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解读.[EB/OL].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