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新艺术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产业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产业创新艺术人才培养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产业创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对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重要摇篮,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理应成为其教育的主要方向。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应当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相一致,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高职院校;创新型;艺术人才

一、影响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元素

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发挥关键作用的元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框架、创新能力等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众多作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元素中,最为关键的为兴趣爱好。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动力来源于对专业的兴趣,如果学生丧失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爱好,便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无法将创新的情感和意志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取心等积极情感就会受到压制,无法得到释放。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过强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熟练应用艺术技巧,发挥优秀的操作能力。很多用人单位都把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作为其选人用人的主要依据,至于其是否出身名校等因素则不那么重视,由此可以看出,专业能力对于一个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2.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文化产业创新不仅需要艺术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包括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一方面会考察艺术类大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也会结合单位的需求对学生们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考察学生们是否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在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单一化、片面化已经成为制约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社会对于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无论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最终都会以艺术创新能力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也逐步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对创新人才的重视逐渐增强。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前提在于内心拥有创新意识,在实际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时刻保持创新的思想,维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激发内心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等。艺术失去了创新就会逐渐凋零,文化产业失去了创新就会面临着被淘汰,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类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明显得不足,已经成为十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措施

高职院校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应当重点关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产业对接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上述几方面的要素进行优化。

1.营造面向文化产业创新的教育环境。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文化产业的创新为中心,适时调整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形成为文化产业创新服务的教学环境。第一,在设置艺术专业课程时,要紧密结合文化产业的需求和特点,形成文化产业和艺术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设置。同时,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产业内容,让新的专业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与学生们的需求。从另一角度来说,要求学校深入教学改革,在学生的课程内容中,加入大量的成功企业案例,分析其中的设计和管理理念和资源,逐步将教学重点向文化产业创业转变,增设文化产业及周边产业的设计和开发专业,打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第二,培养服务文化产业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文化产业动态,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融入教学方案中,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学生进入真实企业参与社会实践,将自身的创新思想展现在实践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扩展想象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联合企业,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组织优秀的课题研究项目,让学生们在这类项目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项目的创作与设计中,在学术研究中开展教学。最后,加强艺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按照文化产业创新的发展状况,从人才培养环节,要完善课堂的教改制度和社会实践制度,以及科研的考核制度等;在评估人才培养步骤,要广泛开展教师督导、学生评价、学校考核等综合的人才培养评估制度等。

2.增强与文化产业的对接能力。在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摆脱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方式。重点应当以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专业优势为依托,加强与文化产业的对接,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首先,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政府、文化企业三者联合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学校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性以及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能够扩大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为学生们未来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其次,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高职院校要以文化产业的社会需求为基础,结合产学研的特点和功能,搭建服务于文化产业的综合平台,从而扩宽培养人才的方式,提高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大的人才资源。一方面,学校要与文化产业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按照企业的需求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加快教学成果产业化转移的进程,也提升了高职院校服务文化产业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环境,真是体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有效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构建文化创新企业汇聚的大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与文化创新企业共同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

3.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首先,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引入导师制度,鼓励导师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高职院校应当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导师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导师、学生、产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增强。以设计专业为例,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国际和国内典型的企业案例,同时根据文化产业的社会需求,提出相对应的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为今后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打好基础。其次,积极探索建立工作室教学的模式。专业教师以文化产业创新为导向,将科研、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机地融合,充分运用自身在专业方面的优势,整合各类文化创意企业的优势资源,融入实践性较强的课题,重点培养学生们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关注那些具有前沿性、挑战性、实战性的研究课题,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既培养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创新能力,又锻炼学生们把握文化产业创新方向的能力。最后,实施创新型创业鼓励战略。高职院校在设置艺术类专业时,要积极加入创新型创业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参与社会创业实践活动。要加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建设力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帮助学生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定期邀请在文化产业创新方面的企业家来校举办讲座,或者举办艺术创意竞赛,使学生们在聆听成功人士或者参与艺术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晓婷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爱邦,刘可.文化产业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07:52-55.

[2]董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河南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21.

[3]陈海鹏,申洪涛,刘德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138+140.

[4]陈俊.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82-84.

[5]金暄,张丽莉.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初探[J].中国外资,2013,15:316-317.

基金项目:

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4年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园区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DGZ2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