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大量农村资源转移到城市建设中,使得城乡“二元化”结构日趋显著,甚至导致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出现萧条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振兴乡村经济成为国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温州市为例,以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乡村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贡献,为温州市乡村经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

文化产业开发;乡村经济;乡村旅游

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与前沿阵地,素有“南有吴川,备有温州”之美誉.温州文化属于瓯越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南戏之乡.温州乡村地区的地方性、民族性文化特色更加浓郁,使得温州乡村地区在发展经济中,不仅拥有鬼斧神工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拥有丰富多彩、独特绚丽的文化资源,这对于发展温州乡村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独特的温州乡村文化能够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开发文化旅游,发展乡村多元经济,提升第三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而展现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

1乡村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文化产业开发最重要的动力,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评判标准是多元的,但最终目标都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提升乡村的整体经济,二是提高乡村居民的个人收入.由于文化产业的框架较大,其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在温州市的不同乡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进行整体研究时不具备普遍代表意义,因此选取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进行分析.

1.1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对于温州大多数乡村地区而言,农业与制造业仍然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从《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温州统计年鉴(2014)》的经济统计数据可知,温州市乡村地区第一产业(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收入比重为20.2%,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分别占44.9%与33.9%,并且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旅游收入贡献不足20%.独立的数据并不足以说明文化旅游或文化产业对温州市乡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改变,因此本文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对2005年~2014年温州市乡村各行业收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自2005年以来,温州市乡村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迅速,进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但仅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文化产业或文化旅游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统计数值上存在微弱的变化影响,由于本文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数据统计研究,所以当不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时,2005年~2014年间温州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发生的微弱变化并不能简单的归功于文化产业或文化旅游,也就是说,文化产业或文化旅游的发展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1.2对集体经济的影响

在研究文化产业开发或文化旅游对温州市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同样选择2005年~2014年为研究时段,对这十年间温州市乡村集体经济的变化与文化旅游经济的变化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设计乡村集体经济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两个层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2005年~2014年这十年间,温州市乡村旅游呈现逐年7%左右的增幅,与整体经济增幅大致相同,但是进行细致的比较发现,在楠溪、洞头等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集体经济净收入的增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说明在过来的十年间,温州市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对当地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此外,温州乡村地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统计数据来看,乡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带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这说明二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衔接与关联.

1.3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随着温州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进而带动乡村居民收入结构的优化.从传统乡村居民的家庭收入结构来看,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之前,农民的收入基本依靠农业收入或畜牧喂养收入,之后随着地区经济的不但发展,在有些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业,这无疑扩展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宽度.但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部分处于市场竞争优势位置的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文化旅游事业中来,比如农家乐、农业休闲、农特产品、文化产品、小超市经营等,这对于丰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统计数据结果也显示,从整体上来看,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确实优化了农村家庭的收入结构,带来了农村个人收入的增加,这说明文化旅游对个人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文化产业或文化旅游开发虽然给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否则宝贵的乡村文化资源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严重阻碍乡村居民继续支持文化产业开发或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2乡村文化旅游中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

2.1村民利益诉求

乡村居民作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利益主体,其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注来源于经济效益的改变,也就是说,文化旅游是否能够给其带来直观的经济收益,其是否能够在低壁垒的情况下参与到文化旅游经济中.对温州市乡村居民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不同地区村民对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态度是不同的,在文化旅游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村民的支持率较高,而在文化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村民对其支持态度有限,这说明村民对文化旅游的态度是建立在直接利益上的.对温州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居民关于文化旅游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居民住房问题、村道交通问题、乡村环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等几个方面.在文化旅游开发中,村民更关注自己土地的使用、自己参与方式的选择、收入分配三个方面的诉求,这说明民村一方面表现出支持文化旅游开发的态度,另一方面更为关注自身收入结构的改变与收入的增加.

2.2游客态度与需求

在对楠溪、瑞安、洞头三个地方的乡村地区进行调查后发现,乡村文化旅游的游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近距离游客占据比重较大,超过60%,中距离游客(即浙江省及周边省份)占比约为25%作为,其余为远距离游客;二是游客出游方式以亲友自驾游为主,约占受访游客的70%,其次为单位组织游客,约占17%,这说明温州市乡村文化旅游以散客为主;三是游客获取信息的方式方面,网络途径占据最大比例,约为35%,朋友介绍、旅行社信息以及其他媒体信息大致相当,约17%.此外,游客在文化旅游景观的停留时间、留宿情况、预计消费情况等方面,据表现出短期游的特点,即一天后两天的游客占据绝大多数.在对游客态度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地区的文化旅游项目获得了游客较高的满意度,但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态度,并且在选择重游方面,一年以内选择重游的比例不足10%,三年以内选择重游的比例40%左右,三年以上占据10%左右,其余40%左右选择“不打算重游”.游客对这几个地区的乡村文化旅游需求多表现在休闲、日常生活放松、对民俗的好奇、费用较低、获得传统农业文化体验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见,游客对文化旅游的态度表现较好,诉求较为明显,这也是温州市文化旅游事业今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3政府态度及需求

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者,政府在乡村文化产业开发中发挥中重要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仅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支持明显不足以满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需求,这必须要因素社会资金来共同开发.资金需求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增加了政府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难度,并且,乡村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短期内的经济效果并不明显,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上的态度.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长远来看确实能够对当地经济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丰富政府财政收入层次与居民收入方式.从这个层面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乡村居民,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又持有支持的态度.此外,政府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经济的利益主体,其对利益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政府政绩与基层社会的支持度;二是借助文化旅游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通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建新型农村环境,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化进程下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3.1城市大众文化消费与乡村文化产业开发

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的传统身份开始翻转转变,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带动机会,这种带动作用是全面性的,不仅包括经济的带动,而且还包括文化、意识的带动.都是大众文化的兴趣带动了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不断提升,大众文化消费的提升逐渐延伸到乡村地区,这给乡村文化产业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一条全新的路径.大众文化给都是市民带来了文化消费的热忱,这使得乡村文化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机遇,乡村文化产业开发的面向都市大众文化消费倾向不仅新增了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而且还导致了消费者消费结构的改变.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其具备了多样化文化消费的基础,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下,乡村经济亦可依托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城市大众文化消费观念接轨,打造创新的发展路径.

3.2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融入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在不断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土地利用性质发生变化,而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农村农耕土地逐渐转化为多元化土地运用模式,其中文化产业经营是土地的功能发生了转变,这必将影响农村居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文化产业资源的大力开发使得乡村居民有传统的第一产业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第三产业经营模式,展现出与城市发展接轨的倾向.此外,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与文化环境资源使其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比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面对这一优势,乡村在进行经济发展时应转变发展模式,逐步向城市化考虑,进一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3.3调整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文化产业

温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也展现出一定的优势,这也为乡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保障.温州市乡村地区应重视自身独特的瓯越文化优势,努力开发乡村文化资源,调整乡村经济发展方向,打造温州乡村文化品牌,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瓯越文化的基础上,由政府引导,建设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集群,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地域性文化产品服务体系,提供更为多元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温州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建立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特色餐饮、会议接待、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实现温州乡村由农业向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严再来 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学楠.中国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3.

〔2〕李娟.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中国乡村文化及其产业化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14.11.

〔3〕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5.

〔4〕章迪平.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4).

〔5〕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

〔6〕李子才.文化产业对厦门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