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突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1999年以后,升本的一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现代使命。这也就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必须发生改变,既要考虑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更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地方院校所处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地方院校必须思考的主要问题。依据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开设校本课程,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衡水学院是衡水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高等院校,2004年由专科升为本科,正好属于需要转型的地方高校之列。衡水作为冀东南一座最年轻的地级城市,地处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地,虽然建市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历史文化积淀却颇为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拥有儒学大师董仲舒、孔颖达、毛苌等文化名人,而且在传统民间艺术与民间工艺品资源优势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例如有内画、乐器、年画、毛笔、剪纸、黑陶、金鱼、雕刻、古玩等等。武强木版年画、冀派内画、衡水法帖、深州形意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廷金鱼、侯店毛笔与内画并称为衡水“三绝”;饶阳的乐器、武邑的雕刻也早已名扬国内外。目前,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支撑着衡水市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衡水特色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衡水学院的课程体系,而且可以真正实现其“立足衡水,服务京津冀”的办学理念,真正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变。通过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的开发,了解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凝练学科专业方向,突出办学特色,对于原有专业进行改造拓展,调整一些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根据行业产业链的要求设置相关专业,可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链的对接。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地方高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形式上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和终极追求。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校本课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校本课程强调差异性、区别性,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首先,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只有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才具有开发价值。校本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特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其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可以自己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自助选择材料进行研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加以运用。学生也可以对校本课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直接参与开发,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日趋完善。与其他专业课程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不同,校本课程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地域特色,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往往使用统一的教材,具有普遍适应性,但是缺少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被束之高阁,因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融入感。而校本课程则是针对特定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进行教学,将教育引向生活,引向社会,树立大教育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于在外求学的大学生而言,高校所在的城市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他们可以了解母校及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我通过平时调查,发现衡水学院的学生对衡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基本不了解,知道衡水九大文化产业名称的学生很少,即使是对武强年画、冀派内画这些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知之甚少。因此,开发“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培育学生爱乡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
“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会给当地高校带来好处,同样也会创新本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独特魅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促使地方文化产业不断创新,提升文化品牌格调,因而极具文化价值。
(一)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
校本课程是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本土文化不仅是生活在这方土地上人们历代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地方百姓的精神家园,同样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如何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是每一座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衡水学院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固定的教学场所、配套的教学科研激励制度和浓厚的课程改革氛围。这一切将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促使文化产业的呈现不再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而是有章有序。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可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程开发,他们可以了解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并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家乡自豪感,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把传承和创新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当做自己的使命。这样,他们会通过各种行动积极宣传和研究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产业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产品的外在形式,从而促使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创新。衡水学院目前在校学生一万多人,生源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这些学生无疑是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潜在宣传员。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历史渊源、丰富样式、产品特色、精湛技艺、文化底蕴以及现展状态,就会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传播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
(二)提升文化品牌格调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把文化产业当做一般的产业来做,只看到了产品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对于产品以及文化产业本身的文化品牌格调重视不够。“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进一步确认,对衡水文化产业品牌的提升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引入高校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衡水学院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作用,发挥地方院校教师学术科研资源优势,从理论高度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进行研究,为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例如,衡水学院教师对衡水侯店毛笔、武强年画、冀派内画等文化产业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申报了省、市级课题数十项,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论文和著作,大大提升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文化产业的文化底蕴,扩大文化产业的精神影响力,进而提升文化品牌格调。例如,衡水侯店毛笔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制笔工艺精湛,在清朝光绪年间曾被奉为“宫廷御笔”,并立碑表彰。如果将侯店毛笔开发成校本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毛笔本身的研制历史、生产制作工艺特点,欣赏历代的书法作品,提高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毛笔文化的内涵,并通过毛笔书写了解了做人的道理。写字要一笔一画清清楚楚、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做人做事同样要清清白白、踏踏实实、堂堂正正。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充分发挥特色文化产业在陶冶性情、铸造人品和提升品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学校教育不仅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任务,同样担当着传承和创新地方民族文化的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
作者:吴海涛 李爱云 赵艳玲 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