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文化产业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创新文化产业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创新文化产业论文

1研究综述

1.1文化产业创新相关概念及内涵

从人工自然过程论的视角看,产业创新是动态地反映人工物变成制造物的过程。在经济学中,产业通常被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生产同类或同一产品的所有企业的集合”。从现代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是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群。据此观点可以把文化产业定义为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企业群。但是从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上看文化产业生产出的产品兼有私有性和公共产品特征的一类特殊的“混合产品”,所以文化产业又是区别于所有其它产业的一种极其特殊的产业部门。单世联(2001)的研究认为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不同于商品生产在物质领域的产物只承载单一的“实用”功能,而是同时承载“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具有的特殊“文化属性”。目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因为各国国家战略,传统文化,文化政策,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不同的见解也在所难免。但综合起来说,他们不管如何定义,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关注重点基本是一致的。

1.2文化产业的金融制度创新

由于文化产业项目具有高风险、难量化的特点,所以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发展瓶颈。为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问题,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从文化产业宏观角度出发,俞晓敏(2008)指出国有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和机制的单一性,是导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还有学者指出金融机构的缺乏和金融的创新性不足,阻碍了地区文化产业的融资。高宏存(2013)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引进风险投资虽然是文化企业融资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在具体运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研究发现的以上问题,从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文化企业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相对微观角度对融资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贾瑛瑛(2011)认为目前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比重大,加之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大部分抵押担保机构对无形资产抵押这种贷款方式的信心不足。于孝建,任兆璋(2011)的研究认为单个或多个知识产权集合质押担保贷款方式更为灵活,能有效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刘德良(2013)等创新性提出6个模型评估方法,通过评估模型的系统分析,就有了具体的考核指标。这就相当于对整个文化项目或产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可以有效地规避政策风险,制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总的来说,以上相关文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文化产业项目要想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方面应该加强文化产业项目本身的质量,了解项目的潜在价值,评估项目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规范健全文化产业行业法律法规,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民间资本的参与支持,融资方式的创新等等。

1.3文化产业集群创新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集群企业间互动、创新动力两个角度对文化产业的集群创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1.3.1集群企业间互动。

Kieron、Mark(2004)研究发现,集群创新企业之间通过创新网络组织,不仅有利于创新企业向同行或上下游企业以拆借、购买等方式筹措到实施创新所需的设备、零部件、资金和原材料等硬件资源,而且有利于创新企业获得实施创新所需的技能、知识等软件资源。Jerez-Gomez(2005)研究发现高效学习的方式最终会影响到集群企业的创新行为。王铮(2004)等人进行的知识网络动态学研究,把主体间的广义距离和互动状态变量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数学分析模型创新性的把网络主体间的接近性耦合与互动强度结合起来,很好的解释了区域企业集群创新实现的机理。

1.3.2创新动力。

Freeman&Rothwell(1991)指出,创新早已不是单个企业的活动,与外部的知识资源的关联已经成为创新的主要因素,系统整合网络资源是创新的重要动力。Martin&Michae(l1999)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相对于生成动力来说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层次性,因此,产业集群强大竞争力的体现,要靠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驱动力的作用。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区域知识创新、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互信度和信息共享等可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Saxenian(1994)发现良好的社交氛围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与传播;Enright(1996)认为集群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成果共享程度和熟练技术劳动力的推动;Debresson(1996)认为区域化的知识创新是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对文化产业集群创新动力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多,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外部经济,技术创新,合作效率,社会资本整合,竞争效应,创新收益,创新积累,地域分工和市场需求等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创新驱动力来进行的研究。对比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文献,很多学者都认为文化产业的集群创新的动力需要很多方面的驱动力。也有学者认为在很多驱动力中,核心驱动力最重要,而核心驱动力包括技术,资源,学习能力,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分享等等。至于最终如何选择驱动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4文化产业创新评价体系

对于文化产业创新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对评价方法、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说明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可靠性,实用性的研究上。魏亚平(2009)等对文化企业选择EVA评价方法的原因做了分析和说明,得出EVA评价方法要优于基于利润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更能实际地反映文化企业投入情况。臧志彭、解学芳(2013)等通过建立三维评价模型和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网络文化产业制度体系得以确立,但制度效力、权威性尚待加强;②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能力已经基本建立,能够根据产业的发展演化从层级、范域以及强度方面进行适应性的制度创新。孙彤(2012)等在综合考虑文化产业融资环境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融资环境评价体系,得出某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瓶颈在于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张润清(2014)等在遵循科学性,可度量,客观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河北省农村的集体数据进行了具体的操作演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说明该体系具有相对广泛的实用性,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状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不同建议。

2结论与展望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产业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理论依据也越来越具说服力。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比如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选取的数据和数据分析模型不具有广泛的说服力。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和构建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评价体系。

作者:徐平 张金忠 朱志红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