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朋克养生”文化背后的心态和成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朋克养生”作为一种自相矛盾的养生文化行为,在青年人眼中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同时,该行为也表现出青年人对健康的积极向往、盲目从众、焦虑和高压、反叛和表达个性等复杂的社会心态。究其背后深层的社会原因发现,该行为与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商家推销的消费文化和互联网流行文化这三个方面息息相关。
【关键词】朋克养生;社会心态;成因
一、朋克养生文化的基本概念
“朋克养生”这个词语最先出现在2017年,黑豹乐队鼓手手持保温杯的画面被摄影师偶然抓拍到,因摇滚鼓手自身的硬朗形象和手持保温杯的养生形象产生的强烈反差使照片在互联网得到了广泛传播和青年人的注意。随后,黑豹乐队更是以“杯中不只茉莉和枸杞,还有摇滚和你”作为演唱会的宣传标语,将“朋克”和“养生”两个互相矛盾的行为彻底联系起来,进而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朋克养生”的热潮[1]。于是,类似于“熬夜玩手机害怕伤害眼睛,换上了绿色壁纸”“大哭之后喝盐水,吃油炸食品配沙拉”“无糖雪碧搭配黄瓜汁,川贝枇杷酒”这些朋克式的养生行为,在青年群体中迅速蹿红并流传至今。“朋克养生”是近些年才衍生出的流行现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朋克养生”现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胡良益通过定性研究认为“朋克”代表了青年群体自我个性和标新立异,“养生”则代表了青年人在现实世界中对健康的积极追求,而“朋克养生”则是该群体双重矛盾的一种文化实践[2]。胡冰则从晚期现代性视角中探究“朋克养生”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发现“朋克养生”不仅拥有“反叛”和“顺从”矛盾的特点,更蕴藏着两者融洽共生的特质[3]。关于“朋克养生”系统性、深入性的学术研究极为匮乏,因此,“朋克养生”的概念界定在学术界也暂无统一的定论。
二、朋克养生文化的心态表现
(一)对健康的积极向往
“保温杯里泡的不仅是枸杞,还有远方的苟且和诗意”,青年人“朋克养生”看似是荒诞和徒劳无功的行为,实则是青年人对自己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担忧以及对健康的寄托。90后、00后的青年人并没有像他们的长辈一样,到了一定年纪或身体出现问题时才考虑养生和自己的身体健康。恰恰相反,青年人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开始注重养生,哪怕是朋克式的养生,也是青年人对健康更加关注的表现。“996”的青年人加班熬夜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在目标和理想面前,健康又不得不被放在后面,为了自己的生活,青年人奔波在工作、学业、家庭之间,忙忙碌碌却也乐在其中。知道生理期吃红枣味的雪糕不仅没有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吃完垃圾食品,再吃保健品,效果甚微,依旧还会乐此不疲地这样做,青年人的这些行为一方面体现了对健康积极向往的心态;另一方面,面对身体状况好坏的未知和不确定,青年人将“朋克养生”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而产生出错误归因。比如,喝了红枣枸杞感觉自己精神和身体状态好多了,殊不知却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由于青年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等原因,生活习惯并没有那么健康,甚至某些熬夜行为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消耗自己的身体,青年人无力改变现状,却又极度地追求健康和心理满足,只能寄希望于“朋克养生”。
(二)盲目从众
近年来,网络流行词层出不穷,“朋克养生”更是继“躺平”“佛系青年”之后来形容青年人的盲目自救行为。“朋克养生”最初是少数青年人领袖主动地在网络上发布调侃的话语,在网络流量的带动下,“朋克养生”不再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青年人是否真正地需要养生或认同朋克养生的文化也不再那么重要。“朋克养生”作为青年人拓展社交关系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其实质背后则是一种盲目从众的“羊群心理”,一个朋克养生的青年带动了周围的青年人集体熬夜敷面膜、喝红枣姜茶以及玩手机时开护眼模式。由于人们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故而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又和不安全感相伴而生,部分青年人想要融入大的群体和同龄人有共同话题,同时又害怕被人误解和遭到排斥,这类青年被动地加入“朋克养生”的队伍中去,借此来表明自己紧跟流行和潮流,彰显自己是社交群体中的一员。总之,“朋克养生”是青年人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主动或被动的模仿过程。
(三)集体焦虑和高压心理
国际经济形势的连续低迷和人才数量的上升都使得整个社会环境发生急速变化,类似于“不努力就要落后,落后就要被淘汰”的话语时刻提醒着青年人,这也使得社会焦虑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如影随形地萦绕在青年群体的耳边。身处校园,紧张的学习任务、复杂的同学关系、对陌生职场的恐惧都使得青年群体需要借助“朋克式”放纵的养生方法来缓解不安。当从校园进入职场后,全新的压力更是接踵而来,社会的飞速进步离不开青年们的高强度工作,快、准、狠的工作节奏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既能给工作出色的青年们带来机遇,又会让青年们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互联网公司职员加班猝死的消息比比皆是,各种职业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日积月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得青年们身体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甚至出现身体早衰的现象,失眠多梦,日常焦虑,身体健康的现实问题赤裸裸地展露在青年们的眼前,让青年们对健康的焦虑和压力无限放大,因无法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和习惯,只能寄希望于“朋克养生”,让自己的心理获得一丝宽慰。
(四)表达个性和崇尚自由
“朋克养生”不仅是青年们日常调侃的话题,还代表了青年人表达个性和崇尚自由的心态,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无底线的自由,而是一种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温和的自由。青年人生活大多受制于学校或工作单位的限制,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节奏,本质上克制了青年人追求标新立异的频率,权力缺少的青年人极度渴望释放内心的欲望和获得自由。基于此,为了张扬个性和摆脱社会的束缚,青年人选择“朋克养生”来表达自我独特的风格以及向学校、公司或社会所谓的领导权力发出独属于“朋克”青年的特点。比如他们故意把朋克音乐中代表反叛的元素穿在身上:“身着紧身皮衣和尖头皮鞋蹦迪,破洞牛仔裤里贴暖宝宝,铆钉衣服喝养生茶”,这些行为无一不表现了青年人想用朋克特有的个性来表达自我的个性。事实上,青年人不仅通过身穿朋克元素来表达自由和个性,还依赖于口头上的语言表达,如:“没有什么是一杯酒解决不了的,蹦迪的快乐你体会不到”“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护肤”“我熬夜变秃了,但我也变强了,我的生理熬夜了,但我的精神快乐了”。其中熬夜、喝酒以及蹦迪等行为是人们传统价值观念所不认同的,但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短暂的解放,青年们一方面肆意地开展朋克行为,另一方面又把代表养生的暖宝宝、保温杯等物品穿插到行为中,可见青年人不是一味接受的顺从者,而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主动行动者。
三、朋克养生背后的文化成因
(一)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即神农氏尝百草时期就开始出现并发展,包括有中医按摩、针灸、太极、保健、气功、华佗五禽戏等各类医学文化。《黄帝内经》中主张:“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是哪怕没有病也要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养生可以提前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4]。《管子》则认为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太极养生则强调强身健体和陶怡情操同时进行。传统养生文化要求修身养性,而“朋克养生”却是解放思想的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归根究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在物质丰裕的同时,人们对健康也越发重视起来,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开始通过互联网、报纸、健康讲座等各种形式传播并发展起来,形成了不论老少年幼皆知养生的场面。尤其是青年人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和感受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看到了我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激发了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的意识。因此,青年人“朋克养生”的行为并不是无迹可寻,“朋克”虽是国外文化的产物,但“朋克养生”却是在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独具时代特色、符合青年人生活习惯的本土行为。
(二)商家营销的消费文化
“朋克养生”如此流行与商家营销、市场化的手段是分不开的。商家为了增加商品的销量,经常会采取一些宣传手段和营销策略来达到商业盈利的目的。比如通过邀请明星代言或电视中穿插广告向青年消费者灌输各种各样的流行趋势,青年人为了紧跟时代潮流,从而产生非常需要,必买不可的心理[5]。黑豹乐队的公司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大众关注,从中获得更多利益才发行了“朋克养生”的宣传标语。他们通过连续不断地推销“朋克养生”这个理念,促使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并接受它,从而购买与“朋克养生”有关的各种产品。随后,“朋克养生”的概念越来越火,甚至还在成都地铁内出现了“朋克养生展”。“朋克养生”衍生出来的产品五花八门,受到大量青年人的追捧。比如网易严选推出首款熬夜茶,专门针对经常熬夜、加班、学习备考的青年人,该茶集各种珍贵滋补药材于一体,主打提神补气的功效。虽价格不菲,但也销量可观。青年人是“朋克养生”的主力军,故商家的养生滋补产品也特意根据青年人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而设计。比如使用新潮的中西方饮品相结合的方法,在咖啡里加入滋补的阿胶,收获青年人一番好评。社会学家鲍里德亚就曾表示,在大众传媒和大型技术集团的共同统治下,必然会形成当今社会符码消费异常流行的局面[6]。由此可见,“朋克养生”如此火爆,不过是商业公司设计的一出戏码。
(三)互联网流行文化的发展
高效、快捷的互联网作为青年人主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是青年人展现真实自我的渠道。互联网与青年流行文化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同样,“朋克养生”作为青年文化中众多的一种,也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广泛传播。身处自媒体时代,青年人拥有更加平等和自由的话语权,青年人可以自主地将自己宣扬“朋克养生”的流行文化,通过互联网进行创造、表达和传播。青年人利用互联网便捷的技术条件创造和传播代表网络流行文化的流行语、流行段子,从而将现实中无处发泄的情绪进行表达。青年人纷纷戏谑自己:“一边作死,一边自救”,在微博关于“朋克养生”的帖子中,网友们不约而同地分享自己“朋克养生”的经历:“我一般吃麻辣火锅要喝水稀释,这样才能感觉自己吃得很健康,毕竟我那些火锅的辣油进入肠胃太难消化了”“年轻的时候随便熬夜都没事,现在我20岁了,熬夜过后会有黑眼圈,所以我现在就用最贵的眼霜,依旧熬最长的夜,眼霜可以弥补我熬夜带来的伤害”,这些看似玩笑的行为却是青年人盲目追求互联网流行文化的表现。用社会学的眼光来看,流行在深入生活,使社会生活规格化的同时,又能够超越生活,把看似平淡和普通的日常生活变得朝气蓬勃。正如朋克养生一样,看似平平无奇的养生行为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青年人的极力推崇,带给了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一时的流行并不代表永久流行,永远流行的文化在当今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结合“朋克养生”现象看,它是对此前的网络流行文化,如“打工人”“佛系青年”等文化的发展,其本质是一种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得到大部分青年人认同的文化[7]。该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未来可能会因为青年人本身追求流行和新鲜感的特质,而进一步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换句话说,一方面,青年人因为热衷于流行文化,故而关注和认可“朋克养生”并使之流行;另一方面,“朋克养生”也会跟随青年人流行喜好的变动而不断地与时俱进。
四、总结
身体健康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但青年人“朋克养生”这种“放纵+努力”的养生方法,不仅效果微乎其微,甚至还会在该养生方法凸显心理安慰的作用下适得其反,加速青年人对身体的消耗。当然,文化或流行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对青年人“朋克养生”的评价不能太过狭隘,尤其是带着负面的眼光去评价它更是有所欠妥的。与此相反,人们要用更加开放和理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不论青年人朋克养生的效果是否显著,但青年人养生的心态和对健康的向往却是真实存在的,这最终也会演变为真正向上的动力。毕竟,大多数的青年人是愿意且希望通过自律、朋友监督等方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状态[8]。因此,大众传媒、商业公司等要多多提倡和引导青年人养成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青年人不要“亡羊补牢”的养生,在商业盈利的同时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同时,并不是所有青年人都认可并推崇“朋克养生”。比如,有网友就受不了满屏的朋克式养生,讽刺说:“朋友圈都变成养生达人了,你们都在保温杯里泡枸杞,只有我啤酒里面泡枸杞。”还有人干脆抵制这股潮流,在朋友圈发“保温杯里泡枸杞,保温杯却爆炸”的新闻。可见,“朋克养生”不仅是青年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它背后还混杂着各种社会心态,有对社会压力大的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更重要的是青年人对健康的积极向往。因此,“朋克养生”本质上是一种青年人展现独特个性的表达方式,是包含调侃、希望等复杂情绪的矛盾体,折射出当代青年人多样、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状态。
作者:郝苗苗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