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产业下四库全书再开发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催生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并且是一种喷发的需求表现。此种需求下,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文化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并且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应当重视对于古籍的开发再利用,运用新思想、新技术,将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本文内容以《四库全书》再开发为对象,简要分析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古籍深度开发和利用。
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图书,是世界性巨制[1]。它是文献化的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反映出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自觉性和连续性[1]。而这三种特性则是中华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四库全书》不但是兴世之宝,更是警世之宝。它不仅表现出五千年之久的波涛,更是未来发展的佩剑。因此,对《四库全书》不但要研究,更要进行再开发利用。只有对其地位、价值和重要性进行研究,才能深度了解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必须用这种精神研究《四库全书》。对于这样有价值的图书,后人一定要研究它,并且无休止地研究,同时对其进行开发再利用,从而传承其中记载的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文明和故事,将其传递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面向未来,发挥借古鉴今的作用。
二、古籍深度开发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文化推向市场,并且形成以文化为内容的市场。文化将会被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经营,利用各种创新思维,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积累更多资源,推动文化发展。20个世纪70年代至今,文化和经济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已经变得让人叹为观止。当下,人们所说的文化产业,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之一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将文化行业当成产业进行经营;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在保证舆论引导前提之下,文化开发成为某一种具体产品进行销售,关注文化的商业利益和市场价值。现今,我国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已经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列入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因此,将古籍的开发和利用同文化产业相结合,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更好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现今,对于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在图书馆层面上有尝试,并且处于理论及实践的初始阶段。所以,必须加快这方面的脚步,运用多种多样的新技术,充分发挥创新,例如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能促进二者的结合,并提升古籍保护效率以及再开发效率。将古籍再开发融合到文化产业中,从多个角度开发古籍,将其文献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建立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模式,是古籍再开发的重要途径。
三、古籍开发的多种途径
(一)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数据库。文化创意的实现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是传统文化展现的载体,不但具备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更具备超高文化价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一种具有东方魅力的文化元素,其形式多种多样,内核非常丰富,有传统的色彩类元素、传统的图案类元素、传统的材料类元素、传统的文字类元素,等等。现代各种艺术门类都更加重视“民族化和传统化”的展现,在此种背景下,假设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从古籍文献中提炼出来,将这些元素整理和积累到一起,建立传统文化元素的数据库,这将是设计师或者文化工作者取材的重要源泉,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就是对于古籍再开发的一种途径,将其变成传统文化元素取材地,使其具备文化增值的作用,不但数据库拥有者可以受益,还可以为文化从业者、设计人员等一些需要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提供支持,进而可吸引更多资金,获得足够的资金保护古籍,实现古籍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古籍专题型文化数据库。建立健全古籍专题型文化数据库的这种做法,在国内很多图书馆中已经开始尝试。例如,国家图书馆建立了“碑帖精华”库,还有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气功基本古籍提要”库。这样就会让多种多样的古籍,分门别类地存在于文化数据库中,从而符合市场专项化的需求。因此,在古籍的开发再利用上,可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建立一个有特点的古籍专题数据库,这同样是一个发展途径。
(三)声像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古籍中有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乐谱曲谱等,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声像产品地开发,还可以编辑成一些舞台剧本,像舞蹈剧、历史剧等,也可以设计成大型演艺节目或者制作成光盘、收录到U盘中,进行声像产品的销售,不但增加了古籍的附加值,也有助于古籍开发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利用声像媒体技术重新加工古籍文献,可以将文字形式的古籍变成生动、直观的影像产品,还能科学、全面地展示出古籍文献原生态,反映出历史文化的变迁,也有利于提高古籍开发水平。古籍声像产品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古籍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文化产业背景下,《四库全书》的再开发策略
(一)再开发的主线是从文化到文创。清朝著名古籍《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套规模超大的文化工程,代表着当时人们对于文化的投入和关注,并且直到今天也具备应用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四库全书》,可以看见另外的内容,就像千年之前的“敦煌卷子”一样,时至今日依旧具有高度的学术文化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对于《四库全书》本身文化价值的挖掘,一定要通过不懈的研究,才能使其不断凸显和体现。现今,文化良好发展的前景下,《四库全书》的再开发,一定要与文创产业结合。为此,分析文创产业中主要本体有哪些,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其一,让文献出版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资源“活动”起来;其二,升华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实物载体,提取其中的文化因素,并将这些导入实质性产品中。通过这些产品熏陶人们,使人们可以享受其中,文化实物也就成为一种引子或者活化剂,例如,做成可观赏的扇子,节选其中内容用书法展现出来等。具有实际形式的产品将成为文化传播载体,这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所以,从文化走到文创才是《四库全书》再开发的主线。将一些非文化型产品,赋予其文化内容,不仅仅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更是文化创新产业的新范畴。
(二)系统化地开发与再利用。当下,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得最好的传统文化创意营销就是“故宫文创”,对于《四库全书》的再开发可借鉴相关方法和思路,从而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四库全书》再开发中,最开始的思想和做法比较“碎片化”,未能形成系统化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找出《四库全书》的文化主题内容,并让其落地生根。例如,选取《四库全书》中的部分资料,编辑专门图书,像《福清先贤史传辑录》《二十四史莆田人物传记辑录》等,将古籍内容用现代化编排方式和整理方法,整理成新的书籍,不断强调其唯一性,既提高了实用性,也突破了四库典籍编辑的那种完整束缚。第二,开发具备创意性的文化元素产品。收集《四库全书》中的图案,将其优化创新,印到信纸上,进而形成系列“笺纸”,这样可以让《四库全书》中难懂和难用的内容,变得灵活,进而让大众接触到《四库全书》涵盖的内容,无声地传递文化内容。第三,运用创新方式,依照《四库全书》中内容的不同主题,对其进行重新编辑和出版。虽然同样是出版的方式,可是更加重视外在形式展现。要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播,以不同形式展现给大众,才能让大众接受和了解《四库全书》,类似做法有《香典》《茶典》等。第四,发挥科学技术的创新作用。在原有思路下,对于《四库全书》的开发,总喜欢运用重新出版的方式,可是这种方式普通民众并不是非常喜欢,只有有专业需求的人,才会关注。因此,可走曲线救国的路线,挖掘一些与《四库全书》有关系的内容,并用科学技术展示出来。例如,使用VR虚拟技术,将《四库全书》藏书楼虚拟出来,或者将乾隆皇帝摆放文房四宝的景象模拟出来,参观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欣赏到相应场景,从而实现创新式开发《四库全书》。因为《四库全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的资源非常多,普通民众会觉得其高冷,很难理解。所以,需要运用上述各种文化创意方式进行《四库全书》的再开发,形成系列化产品,让其具有整体性,突出实用性,可以让普通民众接触到,进而才能更好地传播其中的文化内容,形成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三)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对于《四库全书》的再开发,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使传统文化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将《四库全书》中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精准提炼,对其中原典有深刻研究以及把握。比如,在挖掘福建莆田文化时,就可以利用《二十四史》中的内容,其中单纯莆田该地就包含了近百个人物,由此可以发掘莆田当地的鲜明历史现象。除此之外,《二十四史》中还有关于其他省市的内容,关于江西省的内容最为著名的就是陶渊明,他是中国文化名人,用这一点宣传江西省,则是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能凸显《四库全书》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其再利用。另外,必须要注意,虽然要对《四库全书》进行文创开发,重点是“创”,可是目标必须是“文”,文创产品的核心点是具有鲜明文化特点。在《四库全书》的再开发中,一定要关注“文化”这一内核,然后将其与其他产品结合,才能准确地找到活化《四库全书》的途径。再开发利用中,新观念和新智慧是发酵剂与灵魂。对于《四库全书》的文创,一定要将旧文化表达与文化形态创新有机结合到一起,技术手段的利用是一种途径,并不是文创产品的重要主体。并且,一定要关注当下和未来生活的发展,找到相应的历史空间和支点。例如,整理《四库全书》中描写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来往、通商贸易的内容,并借此思考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优化“一带一路”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全世界共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四库全书》再开发,就是将古籍再开发融入文化产业中,从多个角度开发古籍,将古籍的文献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建立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模式。一方面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累经验,实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到新的出路,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铁映.《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之宝藏[J].四库学,2017(2):1-9.
作者:薛霄琳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