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博览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繁荣,艺术博览会逐渐成为文化内容推广与文化价值传播的新载体。本文聚焦艺术博览会行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文化产业动态,深入分析艺术博览会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艺术博览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策略,旨在为艺术行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价值;艺术博览会;艺术市场
(一)普及当代艺术内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博览会逐渐成为我国艺术市场上集中展示当代艺术的平台,并发挥着市场媒介与公共教育的双重作用。我国艺术博览会上的展品具有题材丰富,质量高,创新性强等特点,是群众与艺术家、画廊集中互动的平台。相较于单一的艺术画廊,艺术博览会能够云集不同体裁、不同创作风格的艺术作品,也能为参观者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艺术体验。相较于艺术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的赢利目的较弱,且具有更鲜明的艺术普及特点,能够提供更加客观有效的文化知识。具体而言,在艺术博览会上,人民群众有机会参观到不同题材、不同创作风格的艺术品。相较于在线或通过书本浏览艺术品,这种近距离、直接观察能够为参展群众带来更加直观丰富的艺术感受。与此同时,画廊策展人也与观众实地交流艺术内容,并致力于发展新藏家,这也客观为参展群众提供了关于艺术家信息、艺术品内容、材料体裁、创作风格的详细讲解。在推广商业的同时,艺术博览会也拥有公共教育职能。主办方设置的活动板块,通常包括艺术家对谈、策展人导览、艺术品临摹,可以为参展群众提供实践艺术的机会。针对少年儿童设置的活动亦能发挥文化启蒙和艺术教育的作用。相较于以书本或网络为基础的艺术教育,面对面时的互动活动更能够引发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少年儿童也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因此,无论各年龄段观展群众,参与艺术博览会都是了解我国当代文化内容,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良好契机。
(二)提高艺术市场准入门槛,保障文化产品质量。在艺术博览会进入我国的初期,艺术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曾是其经营的一大困境。如《艺术管理与市场》一书中提出的,我国一级艺术市场曾存在“发育不良,艺术鉴赏能力差,专业水平低”的问题。[1]为避免展出艺术品的鱼龙混杂,自2004年起,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首先提出拒绝艺术家以个人为单位参展。自此,以画廊为单位的参展评估使画廊成为低质量艺术品的过滤器。具体来说,个人艺术家想要有机会在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作品,其作品质量必须要达到能够在代表画廊展出的水准。而对于画廊而言,艺术博览会是提升画廊影响力,扩大画廊声誉的宝贵契机。因此,参展画廊通常将在其的个人艺术家中择优参展,这也进一步保障了参展文化产品的艺术性及高质性。这一举措,也正是实践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文化市场体系提出的“要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同时,以画廊为单位进行展览的艺术博览会兼具孵化新兴画廊与云集顶级画廊的双重职能,这也使得博览会上的艺术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一方面,大型艺术博览会通过分散展区,建立起系统的新型画廊孵化、升级机制,以促使画廊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以中国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为例,除了聚集行业翘楚的主展区之外,展会设立亚洲视野和艺术创新两大分展区,这些分展区旨在为包括中国本土在内的新兴艺术画廊,以及极具创新性的小众艺术题材提供发展平台。由于表现出众的分展区画廊有望于次年毕业至主展区,新兴画廊在参展前,通常会在其的艺术家中选择最具特色、最有声誉、艺术价值最高的人选参展,以期获得在主展区的参展机会。因此,即使是位于艺术博览会分展区的创新型画廊,其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和价值性亦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我国艺术博览会主展区则云集优秀画廊,展出当代领先艺术品。虽然我国现有的博览会在体量和影响力上与国际顶尖艺术博览会仍然存在差距,但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艺术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能够加入我国艺术博览会主展区的画廊,也都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行业翘楚。同样以2019的中国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为例,其主展区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包括瑞士吉莫新卡(Gmurzynska)画廊、伦敦古德曼(Goodman)画廊在内的242家顶级画廊。而亚洲艺术市场的兴起和高额的参展费,使得这些远道而来的画廊使尽浑身解数,运输最具价值的艺术品参展。也正因如此,2019中国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成功展出了3000多件世界顶级艺术品,其在国际上,尤其在亚洲文化产业中的影响力再一次得到认可。此类高水平艺术博览会的举办,带动我国艺术市场走向高质化、规范化。
(三)拓展一级艺术品市场,助力文化产业化。举办艺术博览会亦是拓展一级艺术品市场,实现艺术市场规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与交易规模远非个人艺术家和中小型商业画廊可比拟。文化博览会可以在短期内聚集大量受众,快速聚集艺术资本,传播艺术内容。当前,我国一线城市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已经相对成熟规范,并已在海内外拥有数量可观的参展、收藏群体。以2019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为期四天的展会吸引了超过六万观展群众。同时,展会上达成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远超同期商业画廊及艺术经纪机构的交易额之和。此外,即使是二三线城市举办的新兴博览会,也可以吸引过万观展群众和藏家。这些大体量、高专业程度的艺术博览会,也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文化产业要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实践缩影。此外,艺术博览会不仅是艺术品展出和销售的重要渠道,亦是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和实现文化产业聚集的重要环节。在当今时代,艺术文化内容不仅仅从属于艺术形态,它早已作为重要生产力要素与经济结合起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应着力实现由传统文化事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型文化产品经营方式转变,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当代艺术展示平台和主要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我国目前的艺术博览会已经能够发挥连接艺术产业,连接经济产业的作用。艺术博览会在产出文化内容的同时,也规模化聚集了观众、画廊、藏家、展会投资方等市场主体,作为规模化的文化产业活动,与经济紧密联结。在此基础上,艺术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要依靠运输业、旅游业、出版业、保险业、广告业等产业的支持。正如独立策展人帕克·巴拉甘在《艺博会时代》一书所述,艺术博览会是“融合艺术产业结构的集合地”[2]。仅以单一艺术品的销售为例,参展画廊需要为艺术品投保,通过专业运输机构运输并装置艺术品。同时,画廊亦要与出版商展开合作,出版艺术书籍、展品目录,并于线上线下进行推广营销。此外,在艺术博览会交易期间,也可能进行跨境贸易、画廊投资等经济活动。而艺术博览会的举办,为艺术提供了产业化发展的机会。[3]艺术博览会对于文化产业的聚集,也正在助力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二、通过艺术博览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融合本土尖端科技,改革现有展出模式。从经营方式的微观角度分析,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要求艺术博览会更新呈现模式,突破传统媒介。首先,电子艺术的兴起使展品的呈现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而我国在电子艺术呈现领域仍存在缺口。随着3D立体打印和像素技术的提升,电子艺术逐渐成更多艺术家的创作选择。同时,电子艺术品保存成本低、易于运输、创新性强的特点,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成为跻身艺术博览会的宠儿。在我国,虽然电子艺术于近十年逐步现身各大博览会,并广受藏家喜爱,但我国艺术博览会上的电子艺术呈现仍主要依靠海外支持。以我国电子艺术领域历史最为悠久、最为知名的博览会——上海电子艺术节为例,其电子艺术的呈现主要依赖于包括日本互动传播研究中心、美国德洛岛学院在内的海外新媒体机构。然而,我国现有的电子技术与像素技术的成熟程度已经能够完全支持电子艺术品的呈现。因此,艺术博览会可以通过与本土新媒体、电子行业展开合作,成为融合艺术与科技产业,展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平台。其次,随着经营成本的提高,线上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一直以来,艺术文化与互联网就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融合力。近年来,“互联网+文化”的组合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因此,艺术博览会可以通过线上化尝试,展开经营模式改革。在当前的艺术市场上,艺术创作直播、在线艺术品拍卖、艺术内容传播已逐步成熟,而当前一级艺术品市场中的线上化尝试证明了线上两大传播的优势:交易透明、受众广。一方面,艺术品在同一时间公开对所有观众展出,使得标价和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化。传统藏家不再能依靠与画廊的熟悉关系,率先获得低价收藏杰出艺术家艺术品的特权,而网络的实时性也客观保证了艺术品竞价的公平性和艺术品交易的规范性。另一方面,线上化的文化推广能够以低经营成本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受众,其效率是传统线下经营不能比拟的。以线上艺术品拍卖为例,顶尖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的大型线下艺术品拍卖会通常能够容纳百名左右的竞拍藏家,而其线上拍卖则能够允许各地藏家在线了解艺术品细节,并以电话竞拍、在线竞拍等形式加入艺术品交易。此外,受疫情的影响,线上化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艺术博览会亦可以通过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成为文化产业推广的重要渠道。参照拍卖行的线上化发展,艺术博览会也有机会通过线上化的形式将我国优秀的当代艺术内容与更广阔的观众群体、收藏群体进行分享。
(二)推动艺术博览会国际化,传播“中国价值”。从发展规模的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当前艺术博览会仍以境内市场为导向。然而,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已经足以支撑国际体量的艺术博览会的举办,这也为我国艺术博览会、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从受众层面分析,我国较为成熟的艺术博览会已经能够长期、稳定地吸引境内艺术消费群体,其逐步扩展的海外影响力,也为艺术产业接轨国际提供了可能。以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该展览会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其观展人次连续四年稳定在六万人以上,收藏者覆盖日本、法国、美国等40余个国家。这一数据已经可以比肩世界领先艺术博览会的水平。从画廊竞争力层面分析,我国画廊已逐步具备世界级的经营水平,与世界接轨的艺术博览会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近五年来,我国头部画廊逐渐在包括巴塞尔在内的国际级艺术博览会上崭露头脚,以北京现在画廊和北京公社为首的中国当代画廊不仅通过国际头部艺术博览会的平台获得关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交易额也得到飞速提升。目前,我国画廊已经能够基本实现交易额盈利完全覆盖顶尖艺术博览会的参展费用。因此,在我国艺术产业与文化实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接轨并举办世界级艺术博览会可以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方案。一方面,来自全球的参展群体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引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国际顶级艺术博览会的举办,将吸引来自包括参展投资、艺术品交易、旅游消费在内的第三产业海外资本的流入。在输出文化内容的同时,以艺术博览会为代表的艺术行业也能够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文化软实力切实转换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型助力。另一方面,艺术博览会可以成为宣传我国文化价值的平台,以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4]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以中国艺术文化为主要内容,面向世界推广的艺术博览会恰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推广我国文化价值的可行手段。以艺术博览会为代表的艺术行业,也能够成为文化价值输出的中坚力量,引领中华文化价值的推广。
三、结论
综上,在我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背景下,艺术博览会的举办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我国文化产品的质量,并助力文化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艺术博览会所提供的聚集文化产业的契机,也能够助力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保持当前的良好发展态势,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做出贡献。同时,以艺术博览会为代表的文化活动应关注与互联网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并适应市场进行展出方式改革。同时,应发展国际化视野,将我国优势的文化产业内容发展到世界舞台,以推广璀璨的中国文化,深入传播我国文化价值,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颖,舒怡,叶建新.艺术管理与市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2]巴拉甘.艺博会时代[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3]王福生.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传播[N].中国民族宗教,2019-2-11.
[4]曾灼三.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79-80.
作者:刘佳欣 单位:墨尔本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