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

摘要:文化产业为旅游市场提供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旅游市场,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能够满足各自的现实需求。此次研究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借助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几个维度,如:旅游产业融合的类型、动因及融合路径。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娘娘山目前的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娘娘山的旅游资源开发较晚,部分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管理人才紧缺。乡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娘娘山的实际,可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游客的消遣内容,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实现娘娘山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贵州省;六盘水市;娘娘山

1引言

关于产业融合的说法,国内外的研究者说法不一,日本学者植草益认为产业融合是一种现象,即原本属于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由于技术创新而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使两个产业或市场中的企业转为处在竞争关系中的一种现象[1]。而我国学者厉无畏[2]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过程。

2旅游产业融合相关概述

产业融合是20世纪70年生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下产生的经济现象,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包括旅游产业融合的类型、动因及路径等领域。有关旅游产业融合的类型,杨颖[3]认为目前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分为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或者非服务业融合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如会展旅游等,另一种是旅游业与非服务业的融合。有关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研究,学术界也众说纷纭,何建民[4]指出,产业融合可分享日益扩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可优化资源配置。规模经济与协同是推动旅游企业、工业企业、乡村、各国政府与各地政府等相关利益者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的动力因素。程晓丽指出,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消费需求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分别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5]。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而来的,麻学锋等人认为,各产业融入旅游产业的路径主要有资源融合路径、技术融合路径、市场融合路径和功能融合路径[6]。

3贵州娘娘山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和水城县的交界处,占地面积为2680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娘娘山风景区涉及盘州市普古乡、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等区域,规划总面积275km2,在2015年被列入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名录当中。景区内娘娘山的海拔高度为2319m,山顶上分布着3万多亩连片的泥炭藓类沼泽湿地,包括泥炭藓沼泽、草本沼泽、灌从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等湿地类型,是我国华南最大的高原湿地。

3.1景区旅游资源及接待设施的基本情况

贵州省娘娘山旅游区项目由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第一,已完成建设8.5km的观光大道,全长3.4km的旅游接待中心环湖公路,18.2km的入园公路,5.1km的娘娘山景区四级旅游公路,2.8km的蓝莓采摘园区环湖公路。第二,已完成建设3.4km的旅游接待中心滨水河岸,面积4.27公顷的银湖广场,占地1.87公顷的民族风情街建设正在实施,滨水休闲茶楼及木屋别墅项目也在建设当中。银湖吊桥、观音岩吊桥、鱼嘎丫口广场、天山飞瀑广场、娘娘山广场均以建设完成,银湖大坝建设即将完工。第三,银湖合作社流转土地1334.67公顷,已完成蓝莓、猕猴桃、刺梨等精品水果采摘园1220公顷。

3.2娘娘山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

娘娘山拥有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等较为富集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在区域乡村旅游资源中最为突出。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区位条件优越、资源开发的利用价值较高。区域的乡村环境生态普遍没有受到破坏,森林植物丰富,田园农耕的自然景色突出,乡村景区具有良好的美感度和适游度。区域内乡村景区全境处于1500m的黄金海拔高度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休闲旅游吸引力。区域突出的田园风光和优美生态环境形成了宝贵的自然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区域民族文化、农林畜产品与制品、特色菜肴、风味饮食等,都促进了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4娘娘山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内容

4.1与农业文化相结合

贵州省娘娘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打造传统农业向耕种采摘、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和农业产业化转变的发展道路,还可以通过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摘园等农业项目打造新的乡村旅游形式。六盘水市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是以蓝莓、刺梨、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园区,计划种植猕猴桃733.33公顷,刺梨2000公顷,蔬菜、红豆杉及其他特色水果3066.67公顷以上,总种植面积将达到6666.67公顷以上。为了对园区资源进行多功能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园区还增加了适宜发展的辅助产业,如红豆杉、茶叶、竹荪等。同时,延伸农产品初级加工、仓储及物流配送产业,将红豆杉、蓝莓、猕猴桃加工成旅游商品,以种植业带动娘娘山旅游商品的快速发展,缓解在农闲季节的劳动力。

4.2与民俗文化相结合

娘娘山风景区涉及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水城县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顺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花嘎苗族布依族彝族乡等区域,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娘娘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一大特点。娘娘山风景区可以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农耕文化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对民间艺术及节事活动进行保护和传承,如彝族的酒令歌舞,还可以研发出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打造特色旅游住宿接待场所。

4.3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位于龙场乡的高家渡铁索桥又名普济桥,横跨于北盘江两岸,地处水盘中线公路旁,距乡政府驻地约13km。该桥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桥长61m,宽3m,距水面高度约31m,由15根铁索组成。在这一段的北盘江峡谷中,还有远古壁画、古城遗址、摩崖石刻、古驿道等人文景观。龙场乡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之地,境内存有红军飞渡北盘江的虎跳石据点,游客不仅能够观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4.4与养生文化相结合

娘娘山气候凉爽湿润,具有春干夏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水丰沛、气候温和的特点,且自然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银色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老年人和其他年龄组相比,时间更为富裕,支付能力更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娘娘山可以利用生态与气候优势,开发出老年人热衷的养生度假产品。

5娘娘山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5.1旅游资源开发较晚,旅游产品发展不成熟

景区的自然品牌资源与与精品农园资源虽然有一定的宣传知名度,但作为整体的娘娘山旅游景区精品打造,还需大力提升。如果不能迅速提高这种低水平的初始开发状况,这将成为制约娘娘山景区开拓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5.2部分旅游产品同质化,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瓶颈较多

在本市内,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经开发出了一个海坪彝族小镇,其发展日渐成熟,产品也比较丰富,娘娘山要想打造另一个彝族特色小镇就会面临着巨大挑战。

5.3旅游经验不足,缺乏旅游管理人才

娘娘山风景区尚未进行规模开发,起步较晚,旅游产品发展不成熟,旅游市场营销宣传不到位,在旅游开发方面的经验不足。从企业内部发展来看,旅游管理人才比较欠缺,尤其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开发人才,这些都是制约娘娘山发展的重要因素。

6建议

6.1注重产品的参与性,增加游客的消遣内容

在当今现代化科技水平发展较快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放松自己,修养身心。娘娘山不仅有清丽的山水,还有精品农园和特色民俗风情小镇,可以让游客亲自采摘时令蔬果,既能为农家乐提供新鲜无污染的原材料,还能增加农家乐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进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6.2塑造品牌文化,加强市场营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需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发展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多元化的特色旅游商品和特色服务是旅游业收益增加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特色是旅游的灵魂,娘娘山在产业联动过程中应注重当地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以旅游热点地区为重点,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旅游项目给予扶持,将旅游与文化联动发展作为特色项目,支持其向品牌化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

6.3重视人才培养,促进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属于服务业,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是提升产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条件。娘娘山风景区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情况,尽快引进一批专业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避免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领军人员缺乏、后备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低等情况。第一,加大对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力度,为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和发展环境。第二,可以在企业内部提拔优秀的人员作为管理者,以缓解管理人员急缺的现象。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教育与培训的优势,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6.4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打造产业示范区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融合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还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在完成娘娘山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规划后,还应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两大产业的融合工程。建设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既是国际上成熟的发展经验,也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7]。娘娘山在推进两大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力求使旅游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集群相契合,建设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形成示范效应。同时,构建以红心猕猴桃、蓝莓、刺梨等精品水果采摘园为主的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园,包括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戛乡与盘县普古乡、保基乡、淤泥乡的部分区域,娘娘山应根据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农业观光、农业采摘的产业示范区。此外,构建以泥炭藓沼泽、灌木丛沼泽、森林沼泽为核心的贵州凉都国家湿地公园示范区。通过泥炭沼泽保护、区域节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社区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集与处理等保护工程来维护湿地公园的水源与水质。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带和生态治理带,维护湿地公园水岸环境,建设凉都湿地文化示范基地,以维护凉都湿地的水源涵养、碳汇及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日本]植草益.产业组织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04):5-11.

[3]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22(04):6-10.

[4]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26(04):8-9.

[5]程晓丽,祝亚雯.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09):161-165.

[6]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04):678-681.

[7]杨洪,邹家红.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07):64-66.

作者:陈学念 杨莎 熊涛 秦趣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