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化产业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从生态文化产业概念内涵、生态文化产业优势、生态文化产业存在问题、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等方面分析了现在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情况。以期对生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产业;概念内涵;产业优势;问题;对策
生态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发展正是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响应党和政府建设美丽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而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则肩负这一重任,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追求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各位专家学者从生态文化产业地域特色、生态文化产业概念内涵、生态文化产业存在问题、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提出各自观点。本人认为,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美丽新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是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关于生态文化产业的研究,从本地域的情况出发,结合本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分析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研究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一、关于生态文化产业概念内涵
生态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至今还没有完备的表述,专业学者都认为它是生态、文化和科技的高度融合,主要体现以下理念:(1)认为生态文化产业应融合生态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特征。(2)认为生态文化产业是为大众提供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的。(3)它是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以人文历史民族文化为内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4)以森林文化产业、竹文化产业、花文化产业、茶文产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为表现内容。(5)以生态影视书刊出版、绿色广告包装策划、生态环保会议会展、生态旅游纪念用品、生态工艺绘画雕刻、生态艺术歌舞演出为表现形式。(6)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为手段,视生态环保为最高理念,向消费者传递或传播生态的、环保的、健康的、文明的信息与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态文化力量。
二、关于生态文化产业优势
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优势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恶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承担大国责任,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为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自然生态地理环境优势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地理环境多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西部高原广袤雄伟、东部沿海风光旖旎、南部地区小桥流水、北部森林郁郁葱葱、中部平原天下粮仓。各个地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山水特色风貌,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地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树立特色品牌。
(三)人文历史文化优势
1.历史人物、事件、古迹优势
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5000多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林林种种优秀中华儿女,自上古时代的女娲、后羿、神农、尧舜禹,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后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至近代建国英雄,无不引领时代,独领风骚。这些伟人都是中华时代精英、民族脊梁,推动着中华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些伟人的丰功伟绩都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榜样,各地都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人及其重要事件教育、引导现代人,传承中华文明。同时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古迹,比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城墙、福建土楼、凤凰古城等等,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活生生的印记。
2.民族、民俗文化优势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苗药文化、傣族泼水节、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蒙古马头琴、西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都凸显着各自的民族特色,是各自生存方式的实践结晶。是对天地的崇敬、对自然的敬畏和自身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典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体现了浓厚的生态思想。各民族也应该将民族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年画、剪纸、皮影、木偶、染织以及梅花篆刻、中华刺绣等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很深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各地区应加强抢救性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生态文化产业存在问题
生态文化产业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无论在发展理念还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发展还不太充分。
(一)缺乏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对生态文化产业重视不够,各级政府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没有能够高度重视生态文化产业,还仅仅停留在发展本地经济的单一思维水平,没有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本地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生态意识、发展理念还有待转变。
(二)生态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即使有所发展的生态文化产业,也仅仅是建立生态产业园区,没有将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科技、文化、博物馆等资源整合,生态产业链不完整。
(三)缺乏资金支持
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转换成经济效益,也无法实现本地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多方面吸引资金。
(四)缺乏专业人才
人才是任何产业发展的最终动力,目前既懂文化产业特性,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文化产业整体从业人员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创意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生态产业的发展。
(五)缺乏高科技支撑
现代生态文化产业是一种环保型产业,各种节能技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助推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缺乏公共服务体系
各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是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生态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开发、管理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关于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鉴于以上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如下:
(一)制定优惠政策、科学规划、打造品牌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文化产业的重视,积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生态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二)加大资金支持
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引导企业朝生态环保、文化繁荣的产业方向发展。
(三)加强文化与高科技融合,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增加创意元素,积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影视、动漫、传媒、广告等创意产业,实现生态文化产品等更新换代,向高、精、尖技术领域发展。
(四)吸引专业人才,注重人才培养
提供宽松舒适的就业环境,积极解决人才的居住、子弟教育、医疗等切身问题。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交流、会议等多种方式拓宽专业人才的学习、提升渠道,实现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五)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区,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设专门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区,调整产业结构。
(六)加大生态文化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国家应该加大生态文化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教育全国人民,提高生态文化素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鼓励提倡健康、节能、生态、环保消费理念,并注重生态实践的推行,从外部刺激生态文化企业制造、提供生态、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七)加强省际、国际经验交流
积极吸取各个国家、省市先进的生态文化理念和优良做法,改善本地生态环境,通过交流、合作促进全国以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建佳,冯丽娜.任建伟.多重视角下的原生态文化产业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395.
[2]梁敬升.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东营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31-35.
[3]王莹莹,刘芳,张晓然.衡水市县域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484-485.
[4]经宽蓉.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句容市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7(1):112-114.
作者:赵峰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枣庄市委党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