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育与文化产业互动整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文化产业日益成国家、社会以及人们关注的话题。文化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与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二者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一者,文化产业可以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拓宽高校音乐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渠道,丰富校园的文化艺术建设的厚度,拓展学校教学课程范围的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以及创意的能力;二者,高校科学、严谨、正规、专业的音乐教育,也能为社会文化市场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理论支持。因此产教二者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助,有利于取得文化事业与高校教育的同步突破与发展。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其中包括最独特、最具优势的草原民族文化资源,西口文化资源、红山文化资源、黄河文化资源等。因此构建音乐教育与企业、社会互动的文化产业平台,打造内蒙古古文化产业的发展链条,探索一条适应内蒙古地区特色的音乐文化教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路径。
一、文化产业对音乐教育的推动作用
当今新型的文化产业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新课题,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服务音乐文化类市场、地域戏曲类文化市场等为目标。要求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过硬的技能技巧,还必须注意音乐和相关文化的教育引导。了解我国和我区的音乐、文化资源及其变化发展特点。注重发掘和开拓音乐人才的历史和文化视野。要关注世界音乐发展的潮流趋势,吸取有益的文化艺术成果,了解世界音乐趋势,市场需求,创造更多更好的音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注重创意人才的创造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着重了解历史、社会和市场。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市场分析、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人才。音乐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传承性、创新性、时代性的人才,传承性是指文化资源的形成要有历史的承继性和沿革性,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就是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音乐艺术文化产业要具备时代性,与时代同步、意味着不断向前进化与发展;创新是指音乐艺术和文化产业应吸收多种优秀音乐艺术的精华。不应当局限于本民族或地区的文化资源。有效吸收世界各国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模式和成就。音乐文化产业也应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特征。社会意识形态是指音乐文化产业应通过各种音乐产品或服务呈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以实现积极的社会效应。在音乐创作、制作、制作、推广和销售过程中,艺术文化产品和服务一般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阶段。精神生产是指以创造性心理工作为基础,通过思想创造、音乐创作等为相应的目标群体提供一种文化产品的音乐和文化产品的创作阶段。所谓物质生产,就是创造主体精神产品物化的过程。是主体观念、审美趣味和主题表达的物化。在推广、宣传和销售过程中,某些音乐文化观念、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社会和意识形态特征,不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就业机会。如城市剧院、音乐厅、各类琴行、音乐培训机构、各类官办民办演出团体等。音像市场的发展对各类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推进;演出市场的发展造就了艺术人才和策划经纪人;对外文化交流对音乐和英语人才的需求;文化产业市场管理系统的形成需要艺术行政管理人才;社会文化事业的变化发展为音乐商业管理人才增添了就业岗位,各类、各级别音乐类培训机构对相关专业音乐艺术教学师资类人才的需求等,这些都为高校音乐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要做好地方高校与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宣传机构、文化团体等的有效对接。就内蒙古古地区来说,许多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毕业后都会面临就业问题。许多人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种情况不了解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现状,选择到别处去,或从事与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职业。这实际上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造成人才流失。内蒙古各级政府和有关教育就业部门应重视这一问题。为了响应当地的文化产业,联系当地的大学,并选择合适的人员签署协议,毕业后,学生可以在相关的音乐文化产业或部门工作,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内蒙古的音乐文化产业行业提供后备人员。
(一)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我国音乐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优秀的专业技能,但不会使用,也难以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这些所谓的“钢琴室音乐家”,当他们走出钢琴室时,就会变得毫无用处。无处安身立命,找不到适合自己才能的就业机会。社会又缺少优秀的、全面的音乐人才,音乐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的、全方位的音乐人才的支撑于实践。因此,这样的一种产教不协同、不配套的体系,造成了一方面大量的人员无就业渠道、一方面却得不到需要的专业人才的脱节状况,既造成了人员流失,亦导致了资源浪费。所以,因此,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产业密不可分。只有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相互支持才能不断继承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才能使音乐文化教育丰富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产教充分结合、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共同进步发展。音乐、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反映着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特征。因此,每个音乐艺术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与特点,本着和当地的文化产业能够有机、自主地相结合为原则,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与改革,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与时俱进、学以致用。课程的设置等要丰富、适用、灵活。例如音乐管理专业以音乐管理为基础,涉及音乐艺术鉴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以音乐传播、音乐产业营销等新的应用范畴为主要教学研究范畴,以案例调查、专业实践和媒体技术为专业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跨学科和现代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如果学生熟悉学校的专业,将为自己就业多增加选择的机会。因此,高校的相关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必须适应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开创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特色的、结合时代特征的、传统与潮流兼容并蓄的学校教育模式。
二、内蒙古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整合研究方案
(一)建立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产业整合的专业协会
一些地方的音乐和文化活动将下放到学院和大学。将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产业活动纳入政府与行业协会统筹计划和管理。例如内蒙古地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等的那达慕大会、西口风、草原风情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官办、民办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赶交流、庙会等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更积极地参与。去年11月份,内蒙古地区启动了第一个大学文化艺术活动月。15所高校成立乌兰牧骑,每年服务地方的演出任务多达几十场,目的在于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传承乌兰牧骑优良传统,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扩大社会合作,构建大学实践平台
扩大与各类艺术学校、歌舞剧院、琴行、音乐培训机构等官方或民办相关音乐专业机构的合作,促进各级机构对学生的吸收。诸如包头师院与包头歌舞剧院长期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目前,包师院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各类音乐专业培训、教育、演出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短期等不同的合作模式、促进了就业;包头艺术学校与晋剧团、漫瀚剧团合作推出新版二人台剧目、漫瀚剧等。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级机构媒体举办表演比赛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参与,增加与社会的互动,如草原歌曲比赛、红歌比赛、选秀比赛等。高校学生通过政府、学校、演出团体等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系列的文艺活动:如舞蹈、音乐剧、小品、大合唱、小合唱、歌伴舞、诗歌朗诵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还有独唱、独奏音乐会、消夏艺术节、那达慕大会、乌兰牧骑艺术展演、等。在活动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在愉悦的环境中和体验音乐美。
(三)建立有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链
特色是竞争力,特征是生命力。只有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和发展条件,深入挖掘内蒙古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科尔沁文化、红山文化等),才能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产业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依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等因素,聚集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传递和提升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最终形成现代辉煌与历史魅力、商业利益的和谐共生。潜质和文化特色,没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将是同质化和重复的,失去独特性和竞争力。内蒙古高校要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产业的实际发展。充分利用当地音乐,艺术和文化资源;如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可以利用当地的二人台和漫瀚调;内蒙古古大学可以利用特色的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赤峰地区可以利用红山文化、科尔沁文化来形成自己的特质;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可以将少民族音乐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等。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民族音乐文化归属感。内蒙古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区内高校云集,许多音乐院校的资源不应被忽视,而应合理利用。因此,创建多渠道、全方位的音乐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市场、业务、经济和社会意识,使区域文化产业与高校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内蒙古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洛秦.城市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2(2).
作者:王玲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