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市域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针对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建设多种形式集群模式、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与政府相互推动、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对策建议;山西

近年来,山西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正成为山西深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三五”后期,为了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需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一、文化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一)文化产业概念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最先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众文化”论争论中提出的。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不同国家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在我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对文化及相关产业(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三大行业。

(二)文化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产业集群概念和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将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包括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等。文化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一个内部分支,具有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还具有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兼具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特征,其特征有地理集聚、文化资源禀赋、产业联系、植根性、空间结构特征等。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与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需求要素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有效的需求能够不断刺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十分强的产业,具有强大的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侧向联系,支撑产业和关联产业可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周边服务等,营造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所需条件和环境。对文化产业集群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都可以称为区域环境因子,主要有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等。文化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等。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现象,有利于区域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文化产业内部分工和协作,增强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且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贡献不断增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优秀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区域特色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更有利于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多层次多样化文化供给。

二、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

三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幅均为两位数。其中,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最多,为1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比43.4%,是山西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0.87亿元、6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12.3%,分别占比为38.7%,17.9%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体地位显现,引领作用凸显。2017年山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32个,而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64个,占比为57.6%,实现营业收入209.64亿元,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山西各市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太原、晋中、运城、长治四市文化产业领跑全省。2015年,四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8.9%,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全省的66.31%,是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中,太原市增加值95.55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的35.57%,在全省总量最多,占比最高。文化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就显著。全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见表1)、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1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太原高新区。文化保税区、文化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重点骨干文化企业带动效应明显。截至目前,全省组建了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广电网络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山西演艺集团、山西影视集团、山西文博产业集团、山西工艺美术产业集团、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等九大国有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产业进入了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

三、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发展环境优越。当前,山西正处于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破解山西产业结构单一、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8年省政府报告提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这些都有利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2.文化资源丰富。山西表里山河,文明久远,素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看山西”之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质独特,主要有世界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5项等优势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文化、宗教文化、太行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农耕文化、德孝文化、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3.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服务融合发展、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支持转制院团发展、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业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旅游文化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等多个基金,省财政、税务、金融、土地、贸易、社保等有关部门也出台诸多优惠政策,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资本融资完善。山西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产业融资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等,设立了多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为文化和金融资本搭建了桥梁,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了一批民营、外资和混合经济结构的多元投融资主体,打破了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瓶颈,为文化企业注入了活力。

(二)劣势(Weakness)

1.文化产业链不完整,集群化发展水平低。目前,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虽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文化产业内部的构成和比例不协调,产业链不完整,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合作少、产业层次低等问题。有些政府只是简单地把文化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导致园区缺乏主导产业,产品单一,企业之间并无紧密的产业链关系,集聚效应未真正发挥出来。2.文化产业集群特色不突出,特色品牌缺失。山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正在形成,但集群特色不突出,还未真正发挥品牌效应。《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提出,形成“一个中心、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的发展格局。目前,各个区域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但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少之又少,各个市县大多数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特色不明显,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区域个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不多。3.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协调,集群水平不一。太原、晋中、运城、长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一半,晋城、大同、临汾、忻州、朔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吕梁、阳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其中,太原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人才等聚集于太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但是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尚未出现强势文化产业,各行业集聚程度不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低端水平。4.文化产业集群类型单一,功能定位不清晰。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的形式之一,但不是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山西有些地区积极设立文化产业园区,盲目跟风,通过大手笔、大投资,一哄而上设立了各种文化产业园,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功能不强,定位不清,出现了同质化恶性竞争,有的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变成荒凉。清徐县城北的三国城单纯依靠旅游开发,功能定位不清,耗资6000万,至今已荒废二十多年。

(三)机遇(Opportunity)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比重稳步上升,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8%(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了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四)威胁(Threats)

随着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正趋于支柱性、先导性、引领性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2018年颁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四川、河南、湖南和福建分别位列全国文化发展指数排名前十强。与山东、四川、河南、湖南和福建五省相比,山西同样是我国的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与同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四川、河南、湖南差距很大,文化市场转换能力较低、文化消费不足、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偏低等,这些不利因素成为山西赶超文化发达地区的主要威胁。

四、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不同类型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山西支柱产业,可以集中优势资源选取重点行业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以优势文化产业引领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山西可以选取文化旅游产业、演艺文化产业、文博会展业、出版传媒文化产业等行业集群发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山西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演艺文化产业是近年来山西发展最快、发展成就较突出的文化产业之一,许多文化精品持续涌现,优秀文化大力传承发展;文博会展业是山西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之一,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出版传媒文化产业是山西重要的传统文化产业之一,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较高,是发展基础较好的文化产业。

(二)不同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山西文化资源丰富,不同区域之间文化资源特色不尽相同,突出地域特色建设的“一个中心、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格局已基本形成,但区域内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较低,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现象较明显。省会城市太原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是山西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域,在率先转型发展中着力发挥好太原文化产业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其他区域需充分利用好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继续发展壮大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晋商文化产业区、根祖文化产业区、太行红色文化产业区、黄河风情文化产业区等五大产业集群区,加强区域内同一特色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达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独具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不同市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不同市域的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需要每个市、县、乡积极聚焦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形成县县有产品、市市有项目,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文化产业竞争格局。每一类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结合地方特色,努力形成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文化产业集群,突出特色县、镇、村、街等集聚功能,重点加强“一策一业一品一节一剧”五个一工程和“三个一批”文艺精品工程的建设,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政策,积极争取“一地(县、镇、村)一品”特色文化产业培育计划等。各级政府加大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发展文化产业所需各要素的支持力度,选取主导产业,做好文化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延伸文化产业链,建设成地域特色鲜明的集聚区。

五、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多种形式集群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发展

从2004年起,山西已经先后建立了9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正逐步推进。今后,山西应加大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保税区等多种形式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积极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等,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促进企业孵化和产业集聚,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当前的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大多数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应从吸引、引进文化企业进驻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中转换出来,让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探索新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让园区内各个文化企业相互联系,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关联,形成关联效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集群模式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增长点。

(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形成需要选取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且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加快骨干文化产业集团培育,使其成为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吸引中小微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吸引市场资源向文化产业流动,带来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共享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和专业化服务,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中小企业的进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为此,山西应积极整合企业数量,完成大资本、大集团的运作,培育骨干文化产业集团,扶持一批优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具备龙头文化企业优势,根据自身的资源类型、区位条件、产业特色、发展现状、产业链延伸、周边产业等,整合文化资源,塑造品牌文化产品,发展产业集群。

(三)以市场与政府相互推动,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文化产业集聚形式主要有市场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政府推动型文化产业集群、市场需求与政府导向型文化产业集群等三种。山西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多是以政府推动形成的,这与山西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等政策密切相关。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更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诸要素自发集聚,防止盲目跟风,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新模式形成。

(四)与旅游、金融、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融合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信息、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产业融合增强了文化集群效应。山西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利用旅游平台,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节庆的吸引力,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山西要积极搭建特色文化投融资平台,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解决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文化消费金融产品,发挥金融创新对文化消费的刺激,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推动山西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围绕“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技术改造,推动新技术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依托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支撑,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除此之外,山西还应加强文化产业与创意、信息、体育、农业、工业、建筑、会展、商贸等融合,加强各要素集聚于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速。

(五)依据竞争优势,挖掘地方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山西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需依据山西竞争优势条件,结合不同区域资源要素,形成各具特点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和政府等因素决定。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产业环境优良、文化资源丰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资本融资体系较完善、市场需求广阔等优势条件,各地结合自身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挖掘特色资源,放大地方资源的文化元素,特别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应借助转型发展机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以促进当地经济稳步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袁海.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7-21

[5]焦斌龙.对我国构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思考[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9(2)

[6]焦斌龙.集聚度、根植性与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0(8)

[7]《山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路径》课题组.关于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N].山西日报,2013

[8]于同桐.从世界形势看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当代经济2017,(11),32-33

[9]山西省统计局.2015年山西省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发展[EB/OL].山西统计信息网,2016

作者:张文霞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