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汉语言变异之我见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文化汉语言变异之我见,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文化汉语言变异之我见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我国已逐渐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在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进行其他多种网络活动。但随着当前我国网络活动的增多,我国的网络语言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生存,我国的汉语言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及构成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关键词:

网络文化背景;汉语言;变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文字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汉语言的变化速度也随之增加,一种崭新的语言形式由此形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全盘的否定我们的网络语言,而是应该积极地研究网络语言,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相关概述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在互联网发展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字、图标、符号、英文字母及标点等多种组合,在网络媒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及提高聊天的效率对我国的汉语言采用了替换、简化的方式,并随之约定俗成。现阶段,随着我国传播媒介、社交软件等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我们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网络语言的特征

当前,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汉语言在变异时具有符号化、数字化及字母化等显著的特征。符号化主要是指网民在计算机上输入文字时经常会发送一些符号语言,如:-C代表撇嘴的样子。数字化主要是指网民之间在进行交流沟通时为了提高效率来采用数字的谐音,如88时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和数字化的作用相同,字母也常常被用于网络聊天中,如+U代表着加油的意思。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

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汇的变异

词汇的变异是当前我国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最为明显的变异。词汇的变异主要包括了词形的变异和词义的变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词形发生变化主要包括词语的拼音化、词语谐音化、叠音词的大量使用及词缀化新词的大量运用等。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汇使用的过程中呈现出词语拼音化这一趋势,人们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聊天时为了提高聊天效率创造出了缩略词,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在聊天中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将文字具象化,加强了网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MM是妹妹的意思,BT则是变态的缩写。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词语逐渐的谐音化主要是因为在网民在输入法输入的时候由于错误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如神马等。此外,包括如3344、837等类似的数字词语谐音化。人们在网络聊天时应用叠音词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例如将吃饭说成饭饭、将东西说成东东等。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叠音词会给人们一种矫情弱智的感觉,所以使用的频率较低,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使用这种叠音词可以帮助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词缀化的新词在不断地发展繁荣,词缀化的新词或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人们在当前网络文化背景下对个性化的追求及对新鲜事物的新鲜感。高素质、高品位、高富帅、月光族、手机组、追星族等都属于词缀化的新词。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义发生变异主要是指人们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会对词义进行一定的联想或是重新给老词赋予新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新鲜事物和创新的追求。例如神童被联想为“神经病儿童”、偶像被联想为“呕吐的对象”、楼主则是指第一个发帖子的人等等。

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法上的变异

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法上发生变异主要包括人们在聊天中简化省略用字、词性活用及缩略语等多方面。现阶段,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聊天时会忽视汉语言的语言根据自身需求对词语进行简化,即在进行网络聊天时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虽然这样方面了人们的聊天,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网民自身的文化程度及知识背景[1]。词性活用主要是指网民在聊天时将名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副词用等。例如,网民在聊天时经常会说今天你谷歌了吗、我对你严重支持等等。新构词、新缩略等是网民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为了简化交流创造出的一些新词,如当代表下载,取英文单词down的谐音,瘟都死是Windows的谐音。

3、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用层面的变异

由于我们在互联网上大都是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自我保护意识会高于平常。例如当有人在网络上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这一隐私性较强的问题时我们一般会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回答,拒绝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同时,我们在利用互联网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也存在着运用词语夸大化的现象,如跪求答案等,这样不仅能够更形象的表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会增添别人的新鲜感,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经常使用这些词语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肤浅、浮躁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些词语时要慎重。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进行网络交流的频率也更加的频繁,所以汉语言在这种环境下会形成一些新的固定用法,词义也更加的丰富和明确[2]。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语言的产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推动的,它是在绝大多数人在探索与磨合之后形成的一个统一性的结果,所以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充分的展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为促进我国汉语言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发展网络语言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刻的保持着我国汉语言的纯洁性。

作者:彭倍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余,杨爱林,王小平.对理工学校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路[J].才智,2011,25:305-306.

[2]谷瑞丽.网络语言: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89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