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概况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现已有95%的学生公寓开通宽带,其中9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购物、娱乐;而用于学习的仅占到10%;经常浏览学校及学院网页的学生仅占4%。可以看出,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状下,如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是当前高校的重大课题。

(二)大学生对多元网络文化的态度。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观点、思想,大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95%的学生认为需要对网上的观点进行辨证的思考;5%的学生没有看法。在对网络不健康内容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持反对态度,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了解一点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思想,此外还有表示欢迎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多元化、开放性的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加强对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规范意识。

大多数学生“只和熟悉的同学、朋友”进行私聊,但也有少数学生“只与陌生人闲聊”“进聊天室与大家一起聊”。对于QQ、微信等多数学生设置了身份验证,但也有少数不想设置,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网络安全隐患问题,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关于网络安全方面,不到一半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相关指导,仅有三成学生清楚网络规范等知识,因此,需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学生上网规范的宣传、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四)大学生校园网络使用情况。

仅有四成的学生浏览学校主页,而且其中多数学生是查看新闻、公告、就业信息、教务选课、就业指导、学团活动、公共服务等与其日常密切相关的内容,而党建、科学研究、本科生教育等板块却很少有人关注。这说明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缺少吸引力,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学生使用校园网板块内容也是由于学习的需要而被动进行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主动使用的。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开阔视野和思想,丰富知识和情操。

丰富和开放的网络内容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的思想与社会接轨。通过高校网络平台,大学生及时了解和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及时了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消极影响———歪曲价值观,过度依赖网络。

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缺乏价值判断力和自控力,多元网络文化带来了新的意识形态,一些反社会、反科学的非社会主流思潮、文化糟粕以及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认同,容易使学生树立不良价值观,导致学生对学业重视不够,没有担当意识、奉献精神。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缺乏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学生对校园网关注不够,是由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观念滞后;忽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没有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缺乏网上与网下交流互动,未能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丰富,缺少吸引力。

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形式、内容、实用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形式和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网站的页面设计严肃、呆板;内容不丰富生动,政策性内容占95%以上,而忽视了思想、文化、交流、服务等内容,说教色彩浓厚,引导功能较为淡薄,不能吸引学生。

3.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人员都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政工干部兼任,在网络文化意识、管理技术等方面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同网络文化建设又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需要网络技术人员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而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技术队伍缺少常态的专业技能指导培训,使得网络技术人员难以及时地掌握新技术、新应用,导致网络文化建设不能跟进。

4.缺少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指导。

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鉴别能力有限,加上高校缺少相关的规范指引,缺少对学生常规的网络相关技术和道德的教育和引导,网络的虚拟性、多元性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在网络上也会出现“无道德”的现象。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占领网络思想文化宣传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力的思想武器,指引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和价值导向,甄别着校园网络文化的善与恶、美与丑。当前,思想、文化竞争日趋激烈,要占领网络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一定要不断转变落后的网络文化建设理念和模式,在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二)丰富形式和内容,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实效功能。

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把网络作为与学生交流和育人的重要平台,掌握大学生上网规律,运用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整合优质资源,与时俱进,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相结合,优化育人环境,吸引学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兴趣和满意度。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教师是建设者,同时,学生也应是重要的参与者,要让师生形成协同学习、互动交流的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打造思想引导网络平台、多样文化交流网络平台、多彩活动网络平台、便捷服务管理网络平台等。

(三)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高质量、深层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思想觉悟高、专业技能强、视野开阔的专职师资队伍是建设好校园文化网络的人才保障。因此,德才兼备的专职“网络政工”必不可少,定期、系统地对专职师资队伍进行理论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其思想和网络意识,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社会动态,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加强网络教育指导,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网络各种平台,进行网络使用、网络素养、网络道德的教育指导,强化学生主流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认知网络的两面性,提高鉴别能力。将传统和现代宣传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微信、微博等渠道加强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构建“学校心理中心、学院辅导员、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网络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针对学生易出现的网络心理问题,进行防范和干预,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代牧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