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文化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网络文化的基础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

由于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交流、沟通环境,所以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十分突出。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最终形成多元文化和综合文化,有利于文化范畴的进一步扩大和文化体系的充分完善,其意义和作用非常之大。

(二)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

由于互联网是摸不着的虚拟事物,所以人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和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虚拟性特征与文化的实体性特征形成强烈的反差。尽管网络文化是虚拟的,但是依然能够对实体文化产生强大的作用,人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网络虚拟文化对实体文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由于互联网之上的文化不分国别、地区,不同国家、民族、信仰的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发表各自的文化观点,并且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在此背景下,网络文化表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为文化的自由发展和创新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能够充分增强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学生作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方向、创新水平的主体力量,其创造能力弥足珍贵。由于网络文化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特征,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多方面、多层次认知和了解文化,并且能够创造文化、创新文化。与此同时,网络文化能够充分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和实践辩证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能够大幅提升大学生的平等理念。

由于网络文化具备一定的虚拟性和自由性特征,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社会的真实看法,避免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局限性因素。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没有身份差异和知识层次之分,均可以参与到某个文化命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去,以自由、公平、平等的方式参与交流和讨论,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有利于大学生平等理念的大幅提升。

3.能够从本质上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互联网之上的文化资源均是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共享的,人们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便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和利用网络文化。当然,人们在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文化资源共享出去,上传到相关网站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参透。如此一来,大学生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自然会树立起来,在获得别人资源帮助的同时,也不忘将自己的文化资源分享给他人,这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体系的形成。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主流价值意识被弱化。

由于网络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所以大学生在接受主流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倘若受到非主流网络文化的影响,那么势必不利于其主流文化的学习和主流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同时,网络文化集聚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流行、非主流因素,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格局下,大学生主流价值意识难免会被弱化,从而形成多元化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激励和引导,使得主流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2.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受到侵蚀。

网络文化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形成,由于当前互联网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网络文化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必然会扭曲事实,歪曲文化的真实性,亵渎文化的传统意义,大学生倘若不假思索与辨别,势必会接受不良网络文化,受到网络文化的侵蚀,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势必会受到冲击和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对文化理解的偏差,非理性的行为长期存在,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恶劣影响。

3.网络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其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其价值辨别水平较低,文化分辨意识较弱。因此,在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极易受到部分非理性网络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使其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近年来,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极端主义者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蛊惑,肆意在国内传播分裂思想,制造不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恐怖极端活动,其性质极其恶劣。在此背景下,倘若大学生的意志不坚定,极易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蚀,将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从某种层面来讲,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正确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塑造策略

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的形成,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与大学生四者共同提出应对策略,笔者通过本章节内容,从以上四个层面出发,详细阐述各主体的应对策略。

1.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互联网环境平台集中整治和统一监管策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直接关系到互联网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要结合网络文化发展趋向以及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学习意识,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针对网络平台上的违法软件、违法行为,政府要多方筹措,提出严厉打击方案。同时,需要进行网络文化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创建,专门维护网络文化良性环境。此外,政府要加大对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利用公共教育经费,设计、开发正规、专业的网络文化交流、互动平台,为高等院校师生和文化爱好者提供安全、舒适、可靠的文化环境。

2.高校层面。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培养的主体,其教育教学水平和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体系的形成。针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高等院校必须打造专业化、精英型师资队伍和文化教育团队,针对网络文化环境下各类大学生,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方案,充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辩证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认知水平,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文化。同时,高等院校要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设计、开发出符合高校本身实际和大学生网络文化学习现状的网站平台,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学习环境。此外,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力度,培养大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来应对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和不良影响,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家庭层面。

家庭作为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行为意识。因此,家长在处理好家庭融洽关系的同时,要从小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的习惯,正确辨别互联网之上的各类文化,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侵蚀。同时,家长必须与学校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将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防止网络文化对学生正确行为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4.个人层面。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到不良影响,除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家长的宏观调控、悉心指导之外,大学生必须保持健康、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待网络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良的网络文化拒之门外。同时,要从小树立起远大的学习目标和政治抱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有益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寻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塑造的正确方法,最终达到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作者:张童童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