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时代特征下网络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网络文化的诠释
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和文化内容的综合体。而“文化”一词,源自西方拉丁语cultura,原指农耕以及对植物的栽培。15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一词引申为对人的能力和品德的塑造。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家A.R.拉德克里夫•布朗指出,文化是指社会阶级或社会群体在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感觉、思想和活动的方式。[2]16《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界定了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既指文章、文字,又指法律条文、礼乐制度,还指文采;“化”是教化的意思。“文化”是指用礼乐来教化百姓。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孕育了先秦文化、两汉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笔者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练就技能、铸成信仰、培育情操的过程。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等,是各国各民族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经济繁荣中的积淀,是人对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能动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的元素很多,主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要素、语言文字、法律制度、社会组织等等。文化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积累出来的,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动态过程,文化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区域性。就中国而言,有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就世界而言,有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中国文化等等。网络文化源于文化,是当代文化在网络时空下的集中体现。国内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始于1996年。笔者以“网络文化”为关键词,搜索“知网”得知,1997~2013年,共有304页,6061条,其中2008~2013年,共153页,3043条。目前对网络文化的界定并无定论。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从网络上鉴别、存取和使用电子信息的能力。[3]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4]也有人认为,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5]还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主体,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载体,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称。[6]以上各种表述虽然有所侧重,但有一个共同点,即网络文化是伴随网络而孕育和壮大的。笔者以为,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而成的。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而产生的文化,因此它包含文化的诸多特征。网络文化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文字、法律制度、社会组织等诸多元素。
二、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
网络文化源于网络,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印记。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是割裂的,它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同时又凸现出全新的时代特征。
(一)快捷性
网络传播最显著的特点是快捷,这是网络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以网络文学为例,网络文本传播的快捷化,表现在作品上网、读者反馈、文本更新的快捷化。网络的作品完成后几秒钟即上传完毕,在线的网民瞬间可以看到当天更新后的版本。以“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为例,每隔几秒就会有新的文学作品问世。短篇如此,长篇亦然。再如,刊载在起点中文网上的长篇玄幻小说《诛仙》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小说历时3年完成,自2003年以来,“《诛仙》的网页多达265000项,网络总点击量为3000万人次,并且每天还以200万的人次向前推进。”[7]相比之下,传统文学在文本传播的速度上望尘莫及,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是其软肋,入门门槛高有助于提高文学质量,同时往往将一批文学爱好者拒之门外。
(二)开放性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说过:“网络是一组互相联结的结点,是一个开放的、能无限扩展的结构,所有的结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动态、完全开放的系统。开放性、全球化是其区别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网络使全球变成了一个村落,天涯海角在网络上触手可及。网络的开放性特征赋予了教育新理念,今天我们通过网易公开课等,可以享受中外教育界大师们的饕餮盛宴,聆听他们的智慧,领略他们的风采。再如,“国际在线”网站,已拥有42种文字、46种语音音频节目。该网站内容主要分为外语教学、资讯、音乐、谈话四大类。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大约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访问该网站。其中,境外访问中文网站的比例为25%,境外访问英文网站的比例为53%,访问非通用外语网站的比例超过85%。
(三)交互性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生存方式,互联网是不寂寞的。从来没有哪一种媒介,能像互联网一样的你来我往。特别是一些热点事件,大众参与更是激情四射。在网络文学中,网络也不寂寞。网络文学的线上读者异常活跃,网络与线上读者的沟通非常频繁。线上读者的点击、评说以及文学网站的阅读排行榜大大激发了网络的创作激情,甚至左右他们的创作。更有甚者,网民不仅仅可以阅读和点评,他们的回帖和评论也成为网络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情感小说《风中玫瑰》堪称代表。《风中玫瑰》原是网友“风中玫瑰”在“玫瑰园”论坛上发表的一篇有关自己情感经历的帖子,帖子讲述了自己和已婚男人江明的情感纠葛。在帖子的连载过程中,众多网友不离不弃,积极跟帖,出谋划策,有的网友甚至跟帖贴上了自己的原创诗歌,发表自己对爱情的感悟。人民文学出版社独具慧眼,一并打包,统统出版。可以说,小说《风中玫瑰》就是网络和网民在交流和碰撞中共同完成的作品。[7]
(四)娱乐性
以网络文学为例,最初的网络文学,满满的是游戏的味道。网络们或是为了排解压力,或是为了打发8小时之外寂寞时光,或是为了练习打字,他们肆意妄为,在网络上发帖灌水等等。不少网络笑称,他们的网络涂鸦就是自娱娱人。著名编剧宁财神出道时就是个网络,谈及自己为什么网络写作,他说:“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目的,是为了那些个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网络小说中点击率较高的是情爱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的联姻,营造了空前的收视效果。近年来根据网络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亮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杜拉拉升职记》、《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倾世皇妃》、《盛夏晚晴天》《甄?传》等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都创下了极好的票房。2011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倾世皇妃》、《步步惊心》、《裸婚时代》、《千山暮雪》更是家喻户晓。特别是2011~2012年间,根据网络流潋紫的小说《后宫甄?传》改编的76集电视连续剧《甄?传》在《北京卫视》、《上海卫视》等各大卫视轮番热播,叫好又叫座。
(五)平等性
网络赋予了芸芸众生以绝对的话语平等权和自由表达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曾经成为网络冲击波中最响亮的音符。网络中没有差别、没有权威、没有阶级。一切都是平等的。恰如尼葛洛•庞蒂所言,“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个人不再被淹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希望的声音。”[10]191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听到大师们的声音,可以看到明星大腕们的博客,也可以感受到芸芸众生的小情小爱。“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曾经唤起了多少人的亲情;博客、播客、维客、极客、闪客、黑客让我们应接不暇;“我爱春卷,我爱馄饨,我爱炒饭,我爱面条,我爱炒面……我爱中国菜,不骗你哦”[11],让我们激发了些许民族自豪感;“土豪”、“女汉子”、“暖男”、“?丝”、“喜大普奔”等等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海纳百川。这一切,都源于平等。
(六)多元化
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而且还是文化。网络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既有西方文化,又有东方文化;既有主流文化,又有边缘情怀;既有官网和官方微博,又有个人博客和微信;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既有正能量,又有负效应。这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网络社会,对当代人的视觉冲击、信息甄别和道德底线,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海纳百川,上至国家大事,中至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乃至邻里长短,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内容、快捷的传播、多元的选择。
三、网络文化的应用价值
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化及其折射出来的范式、风格、本质、功能、特征等属性,赋予其无法比拟的当代应用价值。
(一)促进了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
当前,传统业态借助电子商务纷纷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技术,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如云计算、物流网、网购、电子运营商、电子银行、网络远程教育、网络图书馆、电子出版、网络理财、网络炒股、网上医疗等等,旅游电子商务不容小觑。例如,在线旅游业的龙头企业———苏州同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力推基于微电脑控制的门票自助售取票机系统,并成功进驻全国1000多家景区,从而将中国景区门票市场70%的份额收入囊中。[12]2014年5月份新增6.2.1版客户端的火车票预订服务,其升级版6.4版客户端又嵌入了打车和租车服务,分别由快的打车和易到用车提供。同样,基于“同程旅游”客户端,“1元玩景点,百元游世界”的特价旅游度假产品,顺时应势并受到网友抢购。2014年2月获腾讯、博裕、元禾三家机构的5亿元投资,4月28日再获携程网现金投资2亿美元,2012和2013年连续两年入围“中国旅游集团20强”。互联络,同样在助推实体经济创新驱动,颠覆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科技公司中,微软、苹果、谷歌、三星等的市值跃居1600亿美元以上。腾讯、百度和万达等,联手新建电商企业。互联网时代的巨无霸,“阿里巴巴”市值超2000亿美元,活跃买家有2.3亿,卖家达800万,每天成交6000多宗交易。网购的是6000多件产品,流淌着的是6000多份信任,锻造的是阿里文化,内驱力则是一种全新的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换言之,基于网络的“阿里文化”,根植于中国。目前,中国约有80%的电子商务通过阿里。投资阿里,就是投资中国。
(二)助推了我国的廉政和廉政文化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网络和网络舆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既促使打虎拍蝇、海外猎狐成为可能,又促进了“新常态”下廉政文化建设。国内打虎拍蝇的力度前所未有。继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才厚等先后落马后,山西官场半年内8位高官被双开。2014年以来,曾任青海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的白恩培落马,云南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垂柱、副省长沈培平、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等人相继落马。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家成被查,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接受调查,四川教育厅原副厅长何绍勇被逮捕,河北民政厅女副厅长被查,成都发改委原副主任、粮食局原局长舒刚被捕。晒出的反腐成绩单,提振了民心党心,廉政和廉政文化建设再谱新篇。个中,网络的宣传、评介和引导,传递了正能量、阐释了最强音。
(三)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在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个别拆迁户对拆迁费不满,变成了钉子户,出现了很多强拆强推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了人命。这些信息经网络曝光后,中央出台了相关文件,不允许强拆强推,地方政府也制订了相关办法,改进工作作风,一切以人为本。由此,强拆强推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在文艺界,明星涉毒的网评,最终也导致了国家广电总局封杀劣迹艺人的禁令的出台。2014年3月以来,影视圈发生多起导演、编剧、演员因吸毒、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查处的事件。网民对此热议纷纷。9月29日,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文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传播管理的通知》。10月8日,广电总局“封杀劣迹艺人”的文件正式曝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四)促进了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
网络的自由性特征赋予网民以发表言论的自由,这极大地推进了民主建设的进程。“发展论坛”(新华网)、“强国论坛”(人民网)、“新浪论坛”(新浪网)、“寒山闻钟”(苏州市)、“梦溪论坛”(镇江市)等,一直都以开放的胸襟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搭建积极的信息咨询平台。自2009年2月28日首开中国式“网络问政”先河以来,全国网络问政蔚然成风。截至2013年9月30日,开通网络问政的政府机构已有90多家。从时间分布来看,政府问政相对集中的高发期在4、5、6、7、8月份。借力于网络及其互动功能区,政府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部门都更好地整合资源来集民智、重民生、破难题、促发展,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途径。当我们借助于互联网络思维和工作时,折射出的是方法论,而不仅仅是工具性。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了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促进了意识形态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加快了民主建设的步伐。
(五)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传统的传播意识形态的方式,是听广播、听报告、看影片、读报纸、开会等。网络拓宽了传播的途径,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无纸化办公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自中华信息网正式运行以来,月访问量达20~30万人次。目前,各大主流媒体也早已纷纷触网,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等主流媒体的触网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在经济、法制、廉政、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大孔子研究院的“孔子在线”网站,汇集了全国的孔子研究精英,文史哲合力,为研究并传播孔子的思想开辟了专业通道。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科学、更精细、更精彩。2006年,GregoryCrane指出,当前人文社科研究工作者面临“百万图书的挑战”。尤其在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民族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组建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形成了国际数字人文机构联盟、数字人文中心网络两大数字人文研究联盟。[13]
(六)拓宽了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促进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网络对教育的颠覆性贡献就在于,一是提供了海量的学习信息,二是变革了育人模式。尤其是后者,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Model)和慕课(Moocs),打破了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变革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更新了年轻学子的学习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走进校园,成为中小学生们未来的学习伙伴。3D打印将抽象的空间转变为真实的、立体的彩色模型,开辟了崭新的学习空间,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颠覆了学生的实践范式。开源硬件(创客运动)使普通学生的技术课程“做中学”,体感技术让学生获得“数字土著”新体验。教育游戏在中小学幼儿教育中广泛采用。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和互动平台,创新学习和交流、沟通的方式,搭建多元化的网络交流共享平台,教师、家长等合力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助力。
四、加强我国当代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强盛、百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与国俱生,网络文化是文化在网络社会的当代表征,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领域、物质消费、精神世界诸多方面的文明程度。在中西对话、共谋发展、共享文明的世界大格局中,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科学立法,规范发展
不止一次地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建章立制的步伐,进一步规范网络言行、维护健康的网络秩序,以促进网络经济的繁荣。例如,《中国共用计算机与联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安全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暂行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定》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系统,会不断出现新的状况,产生新的理论,出现新的网词,技术上新的变革等等,所以要根据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文化发展,保障网络体系的健康运行。
(二)加大投入,促进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自1996年我国触网后,按照“统筹协调、加强支持、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在网络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技术创新上成绩斐然。目前,我国推行信息共享工程,在强化领导、整体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不遗余力。2005年2月28日,陈至立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国内较大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利用互联网等通道传送到基层服务点,基本建成覆盖城市大部分社区和农村乡镇、村的基层工作网络。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实现。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从战略的高度强调了互联网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指出网络在物流、金融、购物、支付等方面的便捷应用,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2013年8月1日,国务院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1]可以预见,中国的网民在网络使用上将会由普及向纵深发展。据工信部下属机构统计,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达9166.3亿元。但是,如此庞大的销售市场却由国外公司垄断,不仅攫取了绝大多数利润,而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14]目前,国内芯片整体落后于世界最高水平一至二代,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虽然较为成熟,但由于兼容性等问题,仍然无法与世界主流英特尔和AMD的CPU抗衡。与英特尔、三星等每年上百亿美元的投入研发相比,我国芯片的研发还需要持久的投入和积累。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要在信息核心技术方面重点加大投入,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掌握核心技术,不仅避免大量利润外流,而且有效地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三)加强研究,指导实践
目前,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呈西强我薄之态势,特别缺乏大师级的理论著作。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起步晚、研究深度不够、研究队伍单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重翻译轻创新等等。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固守,对网络文化的旁观等等。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网络文化如春雨般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如国务院信息产业部、中国文化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心、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计算机世界报以及高等院校乃至企业的专家学者都纷纷加入到网络文化的研究队伍中来,共同繁荣网络文化理论,指导网络文化实践,涌现了一批网络文化研究专著,包括我国最早的网络文化研究成果《网络文化丛书》、《网络文化论纲》、《网络文化研究》、《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等等。不断加强网络文化理论研究,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融汇全球化、中国特色的理念,遵循开放性、宽容性、思想性、人文性、娱乐性相统一的原则,用理论来指导网络文化的实践活动。
(四)强化自律,健康发展
美国《时代周刊》撰稿人埃尔默•德威特说过:“通过电脑联机网络,凡拥有一台信息处理机和一台调制解调器的人,都可以成为发行人”[15]。网络把快捷、自由、民主还给了网民。中西方网络文化碰撞和交融,在推动中西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同时,西方价值观念、道德评判标准等对国人是一大挑战,色情、、暴力、不实信息等等也充斥着国人的眼帘。2003年底,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等30多家互联网新闻单位签署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向公众承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杜绝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的传播。2014年5月4日,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6]一方面,作为网络媒体要传播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一批传播谣言的网站,对莲池论坛、北京知青网、韶关家园、八达网、共和网等31家网站下达临时关闭整改处罚;对抽屉新热榜移动客户端应用给予暂停服务7天的处罚。另一方面,网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时,也要自我约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在网络活动过程中,当人们凭着自己意识到的权益、需要,凭着觉醒了的道德、法律权利、责任与义务意识,凭着自己的良心、良知去想去做,自觉自愿地讲求道德、法律,自觉地自己把握、检验和校正自己的时候,人们就进入‘自律’阶段”[17]4。有别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极富隐蔽性、极富技术性的文化,是一种变化性极强的文化。网络文化不仅深刻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2013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目前,普通民众的很多夙愿,正是通过网络表达得到了很好的实现。由于基层网民积极而广泛的参与,由于跨越时空的限制,网络文化在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明、树立当代中国形象、培植网络文化产业、了解民风民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扮演着传统媒体、传统文化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即便是在高等教育的熏陶下,“如果在网络空间随意性任其蔓延,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会淡化。当他们从虚拟的网络空间回归现实社会,其道德责任感会大大降低”[18]。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和随意性特征,及时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让网络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体中华儿女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不断传递正能量。
作者:成秀萍 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