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现状
1.1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育人时效
高校网络已是大学生重要舆论阵地,成为文化宣传建设的新渠道。一方面网络文化建设的载体影响面广,信息量大、方便快捷,文化的育人功能便可以“润物细无声”的进行。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全方位了解信息,在不受时间限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信息传播方式的公开和平等,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更容易实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激发求知欲,影响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搭建了校园文化育人的新平台
为高校校园文化搭建了一个获取信息、互动交流、塑造自我的全新平台。校园网络文化的学术性、娱乐性和服务性,改变了教育者陈旧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它更有利于培养教育者创新能力,发表见解、交换观点,开展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网络文化搭建的是一个开放性平台,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服务去满足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协调师生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3优化了人才培养的新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封闭式的教室教育模式逐渐被开放的移动的空间教育新模式替代。为了发展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思维,受限制的传统教学格局也将被开放空间教学组合所替代。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设备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确定。无年级学校、无年级课堂、无纸化考试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不断产生。网络改变了学习环境,也将改变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新的个性化的教学格局正逐渐形成。
1.4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充满挑战
高校发达网络致使学生脱离现实,沉溺其中,思维迟缓,缺乏创新探索,遇到问题懒得思考,直接网络搜寻,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网络信息参差不齐,西方国家利用发达的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进行文化殖民、文化“软权力侵略”,多元的价值观渗透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冲击校园文化发挥的正能量;虚拟的网络忽略了交往中的可视性和亲和性,掩饰了自我,削弱了责任感,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1.5导致学生行为失范逐步增多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大学校园中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无心学习,不与人交往,把自己虚化在一个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网络环境相对开放,网络道德约束力不强,所以在现实中不敢为的事情,在网络上跃跃欲试,不文明现象常常发生,网络犯罪也有发生,校园网络文化反而起到了负面的影响作用。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及其产生作用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扩大了信息量,丰富学习生活内容上,新时期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要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虽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和精神污染,给和谐校园的创建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只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网络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到高校网络文明建设中去,充实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就可以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2.2建设力度不够
高校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解决力度还有待加强。网络文化的产生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从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已基本上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软件方面,尤其是高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建设、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适合高校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氛围、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等方面建设力度不够;高校拥有一支掌握良好信息技术的教师管理队伍,是建设好网络文化的关键,目前这支队伍的人员中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网上评论员等配备不够。
2.3内容不够完善
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从文化方向、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氛围、文化安全的角度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要求,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网络的建设内容仅仅局限于校园网站、微博的信息技术建设,缺乏完整系统地建设策略,无法形成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内容大多无法触及大学生的心灵,深入内心世界,没有特色,不够吸引,发挥不了陶冶情操的激励作用。
2.4制度不够明确
面对校园网络文化产生的突出问题,与高校校园网络监管缺少明确的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也密切相关。产生在高校范围内的网络文化,需要高校加强对网络法制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核力度,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社会紧密相关,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机构和组织制定一些网络文化立法等制度加以规范管理。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途径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和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网络管理队伍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网络管理员队伍是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发展、高品位提升的重要保障。队伍的结构应该是多角色、多层面的。例如,人员构成中要既有院校领导,又有专家教授;既有职能部门人员,又有学生管理辅导员;既有专业技术人员,又有骨干学生。管理队伍中有决策能力的院校领导制订政策制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专家教授、专业教师能通过课堂及时传播学科前沿信息,把网络文化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职能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规章制度和政策;学生管理辅导员负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答疑解惑和反馈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网络技术难题,骨干学生做好网络信息员工作,自上而下,各个角度和方位做好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
3.2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文化阵地
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阵地就是校园网站。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师生交流互动主要渠道,可设置红色专题网站、学工在线、宣传教育、后勤服务网等校园网络阵地。网站内容要贴近实际,能把师生关心关注的内容融入其中,能及时维护更新,及时调整版块设计,方便师生交互,主导学生的网络生活;建好一批班级、寝室、社团网站、教师学生个人网页。这样的网站群,可定期围绕某一主题或现象,专门进行网站设计、网络大讨论,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凝聚人心、传播文明的作用。
3.3构建一种校园网络伦理道德体系
面对信息量庞大、内容虚拟、传播自由及时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要构建一种校园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学校要规划课程设置,将网络伦理教育与法律思政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结合,或者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课堂,要求学生能认识网络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要多开展一些网络相关竞赛,吸引注意力,号召“网络文明”,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作为教育者更要提高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提升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辨别能力和综合素养。
3.4实现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全面监管
整个校园网络管理体系的监管是形成高格调高品位高质量网络文化的重要保障。学校网管中心是网络管理的专管部门,但网络涉及的部门较多,要明确其他部门的职责,细化工作内容,责任到人;要做好日常的网站建设、技术维护、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要能进行动态管理,加强网络信息和IP地址监控、上网行为日志记录留存等;各职能部门应承担本部门网站新闻公告,办公平台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部门应对学生的信息、网上宣传、上网行为进行管理,监控不良信息,监察网络舆情,引导网上舆论,考勤学生(校门、教室、寝室“一卡通”系统)监控等;要实行网络信息举报制度,受理举报有专门的机构,并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置;高校网络要接入到当地公安部门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有网络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防止校园网络被不法分子利用,确保校园网安全。
作者:蒋燕 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