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层党组织网络文化引导机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网络文化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从主流上讲,我们不能否定网络文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网络阵地的开拓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比较亮眼的是官博的快速发展,官博在占领文化高地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理论和方针政策方面,在积极沟通基层公众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提倡政府上网、开通政务微博等。但不容质疑的是,我国网民在传播网络信息时,比较倾向于传播和负面信息,这给我国网络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近年来网络谣言频发,加之一些网络大谣的推波助澜,使得民众更倾向于相信和传播批判性的言论。这种情况已经被境外一些敌对势力所利用,他们在网上由专门炮制的攻击我国政体、价值观念,甚至社会伦理道德的帖子,以最大限度吸引眼球,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冲击力。而基层党组织在进行网络事件应对时,普遍感到非常被动、无从发力。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必须首先弄清楚网络文化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各方面的影响。
(一)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可以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一是网络在为公众提供参政议政平台的同时,也为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的塑造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广大的基层党员再教育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上,网络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信息传播优势丰富了党员再教育的内容和技术平台。二是网络减少了信息沟通的层级,提供了党员与公众的联系渠道。如果基层党员善于运用网络手段,放下身段,积极运用清新的网络用语,主动联系群众,积极在网上发声,争得网络发言权,对于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江苏、上海等地的官方微博的健康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塑造上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是互联网自发形成了公众参政议政督政的公共平台,网络舆论对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决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中纪委近期公布的网上举报平台的开通,为公众反腐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也使政府行为更具公信力。
(二)不良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深远的挑战
网络的全球开放性,使信息交流与资源的瞬间共享成为可能,也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宣扬打开了方便之门。实质上,意识形态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这一点上,西方国家早在网络发展之初便开始布局,目前出现的一些负面网络文化出外显现出西方国家的身影。今年的中东“茉莉花革命”便是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控制国际舆论,占领文化高地的成功案例。在中东成功后,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战争集中在针对中国政府上,他们不断在网络上散布有关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谣言,并培养一些有倾向性的意见领袖,在公众意识形态领域发动没有硝烟的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境外建立的反共反华网站近2000家,仅网站就至少有260个、“藏独”网站约有200多个。在这种网络空间多元意识形态相互冲击激荡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政治觉悟,使基层党务工作者以身作则,敢于在网上发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以影响基层公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考验。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良网络文化在基层党员,甚至是党务工作者身上的负面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表现在:一是不良网络文化使部分基层党员的价值观发生动摇,逐渐呈多元化趋势。受负面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基层党员在意识形态领域缺乏坚守,在人生目标的确立、追求目标的手段以及对实现目标手段的评价上,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在工作中的直接后果是近年来国内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信仰危机呈现。二是一些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党员在各种信息面前失去方向、轻信盲从,在重大事件上表现出错误的政治立场,造成急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树立正面的党员形象,倡导先进的网络文化,争夺网络文化高地,尤其是夺取青少年思想阵地的影响力,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引导网络文化的机制路径
毫无疑问,公开、开放是网络的本质特性。但任何的公开、开放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管必然会面临着自发、无序的负效应。如果忽视这种伴随着负效应所带来的社会危害,网络文化就不可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早在2010年初就公开表态,要依据互联网具有的变革性力量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入侵。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和彰显正面的网络文化,是目前互联网治理的重要问题。在境外势力重点加强网络文化入侵,大力研发翻墙软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当下,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至少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开发网络文化产品能力和应用网络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体现出党中央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上主要借助网络、媒体和学术三个方面,他们重金打造网络意识形态宣传产品和内容,借机拉拢青年群体。与此相比,我国在自有正面文化产品方面严重匮乏,缺乏有影响力的产品出现。比如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蕴含正面力量的网游、有清新内容和接地气的网络文化严重缺乏。塑造正面的网络文化,基层党建工作者要积极走入基层,寻找和创造出正面的网络文化素材,以架起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桥梁,消除负面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其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增强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近期发生的“大妈碰瓷讹老外”的新闻事件,很快就被证明是假新闻,相关部门也积极及时地出面信息,消除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体现出了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增强的优越性。基层党务工作者要积极发声,用网络语言与公众交流,增强与公众的亲近感,避免了片面空洞的理论说教,自然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这样既能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与时效性,降低执政成本,又能大大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和实际效果。
(二)塑造正面形象,加强网络文化舆论的引导能力
与以往的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在点燃大规模舆论的爆发甚至在引发大规模集会的能力上更为突出。如果缺乏对网络舆论的把握,任其自由发展,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网络舆论,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网络舆论,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的网络舆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基于此,基层党员要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增强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争当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这是现阶段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意见领袖”(OpinionLeader),也可称为舆论领袖,通常是指在网络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中对网络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容易影响他人观点的人。目前在网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就是网络大V,这些网络大V不一定是公开选举产生,而是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受到他人拥趸而拥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意见领袖”有的是网络名人,而大部分是一些有自主观点的网络草根群体。他们的共性特点是有独立观点,积极并善于表达自己。现阶段几乎所有的网络热点事件,都有网络意见领袖在背后推波助澜。比如南京的“周久耕事件”中就有意见领袖“华阁”的身影。日前,公安部重点治理了一些网络谣言的大V,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相当一部分“意见领袖”是隐蔽和流动的,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厘清工作思路,寻找恰当的方式,与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沟通,或争当“意见领袖”,让网络大V们理解和赞成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的宣泄。这样,通过网络重要节点引导网民,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切实提高舆论的分析和研判能力,掌握舆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恰当的介入,而不是盲目地限制言论自由和隐瞒事实真相。网络发展之初,应对舆情的黄金时间是12小时,后来被证明是4小时。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先,这一时间更是被缩短至1小时内。也就是说,最好是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作出反应和启动应急预案。近日来的“大妈讹老外”的舆情事件,显示出政府对热点舆情介入的能力。但不争的事实是,大部分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对网络不熟悉,出于惯性的工作思维,担心说错话而承担责任,往往采取慎报、不报的态度,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例如,南京天价烟事件11天以后、躲猫猫事件7天以后、北京站售票事件4天以后,相关部门才出面干预。这种时间上的错位,直接导致了网络谣言满天飞,引起了基层公众对政府反映能力和执政能力强烈质疑。因此,基层党组织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提高舆情应对意识和自觉性,并提高舆情研判能力,这样才能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塑造正面的网络文化氛围。在网络尤其是移动媒体大发展的当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脱离这个环境去空谈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坚定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并积极引领正面的网络文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
作者:杨小进 姜楠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