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突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注重网络道德习惯建设,强化网络领域法治建设,深化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努力为亿万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网络 ; 意识形态 ; 文化阵地 ;实践活动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202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突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注重网络道德习惯建设,强化网络领域法治建设,深化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努力为亿万网民打造清朗气正的精神家园。
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总书记指出:“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决捍卫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巩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话语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针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掌握其核心要义和规律特点,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把握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时度效,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二、突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然成为思想文化价值交锋的前沿阵地,加大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与国家文化信息安全息息相关。一是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坚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双轮驱动、同频共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新应用,打造科学系统、运行高效的现代传播体系,广泛运用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不同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拓展主流思想舆论的宣传渠道,对于西方混淆视听、片面解读的声音要第一时间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进行客观、真实、权威的解读,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公信力。二是注重网络文化作品的内容建设。支持鼓励个人和单位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引人共鸣的网络作品,让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氛围充盈网络空间。将内容制作和用户需求有机结合,在为网民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热议话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三是加强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培育。从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多方面进行帮扶,鼓励企业创造更多接地气、聚人气、凝正气的网络文化产品,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三、注重网络道德习惯建设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要靠全体网民携手共建,每一个网民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见证者和捍卫者。一要健全完善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机制,让广大网民了解互联网传播的客观规律,熟悉网络道德规范的核心要义,掌握网络生活的行为准则,自律自觉、文明上网。政府机关和主流媒体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成为网络道德空间治理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推进网络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平衡协调网络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温度,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网络秩序。二要注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推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模式从单向管制向启发引导转变,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评价观念,助力高校学生厚植网络道德规范,增强抵御网络诱惑、抵制违背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培养网络道德同理心,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三要提升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切实增强网络新闻从业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注重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步培养,让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忠于事实、尊重规律的理念,争做新时代网络新闻正能量的传播者和扩音器。
四、强化网络领域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随着《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是大力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进程。加强互联网法治领域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二是加强对网络生态的监督管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加强科技手段与网络监督的深度融合。建立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感知模型,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自动监测,将事后监督变为事中监督、事前监督,推动网络监督管理工作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三是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结合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依法打击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行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铲除滋生网络犯罪的土壤,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的绿色网络空间,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四是加强新时代网络普法工作。结合“八五”普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采取网上知识竞赛、网络公开课、H5小游戏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级精准施策、靶向宣传,扎实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五、深化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建设
新技术新应用催发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建设,要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主动投身网络文明建设,共同建设文明和谐、包容共享的网络精神家园。一是推动网络公益服务平台建设。坚持门类多样、数据共享的原则,形成网信部门积极推动、企业单位踊跃参的平台建设格局。通过平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网络公益、网络慈善活动,进行经常性网络公益宣传,加强网上网下的实时互动,调动广大网民投身网络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以最大公约数获取倍数效应,不断发展壮大网络公益力量,推动形成全民投身参与公益事业的生动局面。二是加强青少年网络实践教育活动建设。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高的特点,以网络安全主题团日活动、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安全专题教育等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网络素养、网络伦理教育。三是加强网络直播建设。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手段,由于其用户感受直观、交流即时互动、操作简易便捷的特性,加之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观众约束的特点,逐渐成为网民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生活购物的重要载体。要善于利用网络直播的风口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倍增效应,积极探索网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网络直播形式,不断创新网络直播的内容、手段和机制,让广大网民获得高标准、高质量的网络价值服务,不断提升网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作者:郑雪 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