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建设中主体的发展状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文化建设中主体的发展状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文化建设中主体的发展状况

摘要:当代社会生产以及生活受到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影响十分深远,网络文化作为对文化发展不同形态的扩充,在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但同时,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对主体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需要结合主体的发展,注重网络文化中的道德教育,从而在理性的网络文化下推动主体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分析网络文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文化与主体发展之间的联系,重点论述了网络文化对主体发展的双重影响,以及如何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主体发展;网络道德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新的文化形式即网络文化开始出现。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在网络文化中,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都能享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包括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文化活动的交流。网络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传统思维观念以及生活方式,让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丰富多样的形态展开讨论。总体来讲,网络文化可以理解为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让人们在网络上惬意地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进行文化信息传播并自由讨论的一种文化形式。任何一种文化的创造和传播都与人的活动密不可分。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人是作为主体存在的。网络文化在人们的交往活动过程中带来各个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因此,探究如何在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引导下使网络文化建设更加健康地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文化作为文化观念、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信息时代文化多样发展的形式之一,通过发送和接受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以此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对网络文化的定义不能只停留于对网络这个物质载体的讨论,也不能局限于单个人的具体的网络行为。网络文化的产品表达是多样的文化价值观,即我们应该将互联网这一物质载体与网络文化中主体的发展结合,才能综合地进行分析,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对主体发展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的讨论不只是局限于作为概念的抽象的人,而是关注处于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现实的、发展中的人。理解当代主体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应该关注到网络文化中主体的发展状况。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实践中包括网络活动中通过对象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主体性发展。在网络文化活动中,主体不断地实现对自身的超越,获得新的本质和规定性,人的思想、价值、语言等方面开始不同程度地受到网络文化影响。

1.网络文化拓展主体的生活方式

网络空间中的知识资源丰富且容易获取,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让主体得以在网络中开阔视野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文化不只是作为一种展现文化的创新形式存在,还作为影响参与网络文化中的主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一种导向存在。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在近些年来不断扩大,以文化培育人的身心、促进主体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明确的方向。马克思认为,人总是处于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在发展中不断规定和完善自我。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体现在不断突破各种外在和内在限制,进而推动自身持续向前发展。开放自由的网络文化为人的主体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以其独有的方式推动主体的发展和进步。

2.网络文化拓宽主体的精神视域

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主体精神视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主体通过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主体的本质力量。人作为主体,在发展和丰富网络文化内容过程中也在提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主体要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就需要参与各种文化艺术等活动,网络文化正是为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全新的环境。人作为活动主体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由此看来,作为人的主体性就是主体在参与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在与客体的关系运动中发展的人的本质性力量。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主体的素质,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的进步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提供了基础的活动环境以及发展的动力。也即主体能动地参与到网络文化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网络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促进网络文化更加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

三、网络文化中人的主体性困境分析

在主体没有把握合理的尺度参与到网络文化中去时,网络文化中的部分负面影响很容易干扰到主体的活动,主体的人开始被动地受到网络的限制,而作为客体的网络开始成为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因此,主体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层面出发,合理地对网络文化进行选择和使用。

1.主体情感的空虚

首先,通过网络我们能更加快速便利地获得信息、与他人取得联系,包括在线阅读、交流与教学也作为网络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信息化与网络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捷,主体所需要获得的知识以及其他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获知,人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孤零零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陌生人被抛入一个漫无边际和危险的世界一样。新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深的不安全、无力量、怀疑、孤独和忧虑感。”[2]同时,还会出现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完成工作学习,现实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日渐贫乏,没有参与到网络文化的人变为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情况,主体的日常情感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正被侵蚀着。其次,虚拟开放的网络文化使主体极其容易在参与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不受控,受到不正确情感指向性的引导,以及在过分依赖网络的情况下导致自控能力下降等,出现阻碍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负面问题。“在实用理性蔓延之处,到处可见的是无灵魂的躯体、无精神的肉欲和无思想的文本。”[3]在网络文化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人可能会出现情感的空虚,主体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也因此缺乏作为限制和规范网络中人的言行的尺度。

2.主体价值观的迷失

网络文化以其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实力的不断提升,网络文化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以及传播方式发展的无限潜力,从多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4]网络虚拟空间中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受到现实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约束,也因此会出现错误行为并未及时得到管理的情况。在网络中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忽视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而传播低俗的网络内容,使得主体在网络中逐渐丧失价值判断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处在网络社会中的主体就会出现缺乏道德感和正义感、缺乏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待生活颓废等状况。

3.主体思维能力的退化

网络所提供的海量的文化信息,以及信息获取的碎片化、方式的便捷化、缺乏整体性以及真实性等特点,使得主体只是一味地接受,主体的一贯思维能力受到影响。马尔库塞认为:“技术,作为工具领域,既可以增强人的力量,也可以加强人的软弱性。现阶段,人也许比以前更无力支配他的设备。”[5]网络内容的文字简短、多图片特点,使人们趋向于快速浏览,而缺少思考并加以整理,只是停留在文化信息的表面而忽略其中的内涵,主体的思维能力因此弱化和下降。同时,不愿意解决现实问题而停留在获得虚拟的满足感,伴随着的也会是解决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下降。“网络思维方式的平面化导致思维深度的消失,信息量的爆炸掩盖了思想的深度贫乏。”[6]网络中的直观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主体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缺乏思考与探寻本质的思维方式。

四、加强网络文化的规范与管理

网络在带给人们更多表达自由以及处理事情快捷便利的同时,网络语言不规范、网络内容低俗等负面文化影响也如影随形。主体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被改变的同时,也出现了因网络主体过度沉迷网络而导致的情感迷茫、主体的价值取向方向错误等网络不良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在网络文化发展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文化影响。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1.把握好科技进步与网络文化发展的关系

面对网络信息化技术化的日渐兴盛,将网络技术视为一切负面因素的源头加以拒绝是不正确的,面对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放纵宽容与不加以规范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推动网络技术的进步,为现实的人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的技术支持,但同时也要努力遏制网络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人们生活的无形渗透,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过滤,以确保网络空间良好积极地发展。要通过正确地运用网络技术,有效地将优秀的网络文化传播至各个领域,实现网络文化发展空间的拓展,为网络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主体价值层面进行正向引导

当前,网络文化的建设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威胁和隐患。比如,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在网络文化中不断对网民进行思想渗透,并阻碍主体的发展。在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中,由于部分网络文化的生产者看到了商机,片面地为追求网络中的经济利益,扭曲多元文化的含义,追求网络产品的传播数量而导致出现大量质量差、缺乏逻辑思维性的网络内容。主体由于长期受这种虚无内容、娱乐至上的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的侵蚀,必然会导致精神方向和价值导向的迷失。因此,广大网民要提高自身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武装头脑,对自我网络行为予以道德约束,拒绝低俗网络文化对主体的侵蚀。

3.加强网络文化中主体的道德教育

在虚拟网络空间的掩护下,网络文化中的人的行为会不遵守道德和规则约束。因此,提高人的主体自主性,培养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进行网络道德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文化中的主体既是网络文化的构造者,也是网络文化重要的接受者,主体在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同时还不断塑造着网络文化。网络的开放和自由是有限度的,应该不断推动主体自身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使他们具有自律精神,自觉与网络上的暴力、低俗等不良行为划清界限,自觉维护好网络文化的良好绿色空间。只有增强网络中网民的道德教育,加强网民主体的自律性,引导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道德意识,才能在健康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87.

[3]俞吾金.新十批判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74.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99.

[6]张伟东.网络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2):10-14.

[7].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作者:崔云晴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