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策略

摘要:网络是当今社会下最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积极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是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网路文化工作室的建设为广大高校生提供了发挥自身能力,培养良好品质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创新了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提高对网络文化工作室重视度,并设置严格的遴选标准,从工作室组织建设下手,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造工作,切实将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成我国一项特殊的网络文化建设品牌。

关键词:网络文化工作室;新媒体文化;培育建设

为了进一步探索高校生参与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新形势,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培养自身政治文化素养,并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在2013年,国家教育部联合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相关文件。《意见》中提出:加快高校网络文化的供给与服务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加快网络思政理论课、数字图书馆、线上仿真实验室以及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项目的培养建设。2014年,我国教育部进一步了《关于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通知》,该《通知》内容中提到:正式启动并大力推进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建设工作。基于此,我国各类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工作,积极围绕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络文化以及网络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纷纷成立了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化工作室。作者认为,高校支持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对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重要思想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建设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在2017年度中共上,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新思想以及新举措都将贯穿于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如何加强互联网建设,并提出了“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因此,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建设应基于“”重要思想下,坚持的建设理念,并真正得以落实。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文化及思政文化得到了网络平台以及国家的支持,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广大的高校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文化培育和建设期间,应具体思考如何将思政文化和大学文化与网络文化工作室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主流整体,进而实现特色主义的校园文化体系。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出现,基于新载体上,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了很好的发展,同时融入“”思想,对建设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培育和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是新媒体时代下的客观体现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同时,其网络文化的多变性及开放性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思想。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生因长期的校园生活无法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在被动接受繁多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甄别文化好坏和真伪。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作用,比如通过构建大学生网络文化平台,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正确的道路。此外,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和建设必须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并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主人翁意识,在网络时代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现

作为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平台,高校应基于提出的“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的理论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进程,并将其打造成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学生自我服务的平台,最终使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成为校园德育教育、健康风气的主要传承者。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教育部门以及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合理倡导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例如,在2015年,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共20多个建设名单,包括“学堂路上网络文化工作室”(来自清华大学)、“北大新青年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来源背景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的“晨曦网络工作室”等。本文分析了第一批培育建设较为成熟的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其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以复旦大学中的“晨曦网络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的建设体系主要是由该校宣传办公室支持,计算机院系以及软件学院共同参与建设而成的。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大部分都是由学校宣传部以及学生工作部为主要体系,并结合高校团委、学生会领导、学校社团以及院系办公室等共同参与培育筹划而完成的。第二,据了解,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体系内的组织较为明确、职能分布、管理规划也相对合理,并且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高。例如拥有“八里台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南开大学,其体系内就拥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包括网络运营部、新闻采编部、文化宣传部、校园论坛部等部门,各个部门成员分别来自新闻、中文、思政教育、计算机软件以及其它专业的共200多名学生。第三,在我国教育部首批入选的20多支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队伍中,普遍呈现出综合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特点。除了较为普遍的网络运营类工作室、网络文化组织活动等综合类工作室,还出现了例如长沙师范学院中培育建设出的“雷风侠新价值网络动漫工作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微风映像视觉类网络教育文化传播工作室”等。第四,大部分在高校成立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都有着自己的主要品牌和建设核心,并且产品文化深受欢迎。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博闻研微网络文化工作室”,该工作室的产品文化广受大学生推崇和喜爱,在2014年成功举办了“2014年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该校利用互联网的沟通交流平台,共获得了全球800多所高校将近7000篇参赛作品,基于网络平台传播了我国优秀文化,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度,并得到了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国内主要媒体的报道和欣赏。第五,还有一些高校在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过程中,依据“以评促建、依评改建”的理念,主要目的是为了努力完善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例如浙江大学在2015年举办的“十佳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及“十佳网络文化作品”评选活动,通过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从而推进活动的广泛举行。这种形式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吸取优秀文化以及工作室构建理念的同时,也为全国大学生营造出了亲身参与网络文化的机会和平台。该大学还承担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联盟每月需要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任务,在记录高校网络文化发展进展同时,认真反思当下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我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部分层面的高校、教师以及大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建设氛围;还比如,各类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沟通机制不完善,交流与合作方面缺乏经验,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联动机制;再比如,虽然有些高校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实践丰富,但缺乏真正推进建设进展的有效理论。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建设不仅有优势,其建设现状和不足之处也需要尽快解决。

四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要点探析

(一)打造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重点

高校在培育和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高校管理者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因此,构建服务学生的导向性思维、完善高校文化建设、构建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是打造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主要建设重点包括:维持建设特色、针对师生具体需求;基于思政教育文化内容,培育具有网络教育特色的品牌活动,满足师生的网络文化需求;建立工作室激励机制,推动工作室可持续运作和发展,完善高校教育服务育人职能,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到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项目中,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入吸引力;完善工作室评估考核制度,激发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工作室建设的动力。同时对高校内思政教育文化工作案例、网络文化产品、学生团队质量等进行合理的评估;打造具有高效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并依据高校内部现状设置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活动内容,鼓励大学生衍生网络文化产品。

(二)加强大学生自主思考意识和网络法制教育

每个大学生都具备完整的自主思考意识,这也是推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要想参与到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中,应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课堂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丰富自身对网络文化、校园文化的认知度,同时提高自身的主观意识,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另外,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应正确认知并筛选,做到不被垃圾信息所困扰,然后从中获得具有重大价值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只有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加大对网络文化知识以及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的掌握度,才能进一步培养出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最后,高校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工作。现如今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网络法律的认知,对网络不道德信息及违法犯罪行为缺乏分辨意识,若不小心触碰网络道德及法律底线,就会对自己、学校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可以用户举办网络法律教育宣传会、免费法制书籍、播放网络违法犯罪影像、设置学校法律宣传小组等形式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从而为高校创造出一个良好健康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环境。

(三)构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传播平台

高校在发起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普及度较高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增强全校师生的参与意识和力度。例如依托网络包括QQ、微信或者微博等手机APP社交软件,对学校建设方向、目标或者重大决策第一时间,对师生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第一时间的发生回应,并鼓舞广大师生挖掘校内有效事件信息,通过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策划出具有高校精神以及优秀文化底蕴的网络作品等。建立校内各个部门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多层次网络交流渠道,扩大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在高校间的影响力。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实践能力

高校在构建好沟通、交流及合作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其次通过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其建设质量。例如:在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高校制定具有培养学生网络新闻宣传素养、网络新闻舆情手机能力、新闻分析及应对方法以及网络信息筛选及评论等课程,并搭建多元化、规范化、有效性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实践平台,为广大高校生提供实践机会。此外,高校与高校之间还可以加强合作,增强学生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类高校的合作会开阔自身眼界,提供自身创造能力,从而积极推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工作。

(五)开展多方面的网络文化指导与管理工作

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是由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打造的互联网环境。因此,高校的各级党委、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等都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其再科学、正确的规划和指导下高效运行。例如家庭方面,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监督;社会方面也要为大学生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提供健康的网络氛围,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网络管理,严格惩治各种不利于大学生吸取健康网络文化的人和事,在指导和管理的双重作用下,大学生在形成了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后,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程从琳,李琳,刘淼,姜盼秋.新媒体时代打造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科教导刊(下旬),2017(05):175-176.

[2]叶定剑,张逸阳.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113-116.

[3]彭易菲.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全新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244.

[4]叶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5(18):131-132+166.

[5]梅永刚,荆昊.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研究——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5,34(08):291-292.

[6]林晋峰.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校企合作,2016.

[7]陈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策略探析——以常德职院“职视未来”网络视频文化工作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6):160-161+170.

[8]吴涵梅,陈恩平,林来元,高长花.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的互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6):231-232.

作者:肖洒 单位: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