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在网络信息化大行其道的新时代,基于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创新,建立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并促成系统的良性运转。本文中就希望从当前的网络文化视角放眼,积极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建设的指导原则与正确方法,在方法论述中也融入了生态化建设理念与大数据技术思想。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网络文化视角;指导原则;生态化;大数据

在当前,网络文化几乎主导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改变了传统教育领域的教育形式,特别是为高等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高校,基于网络文化的新网络思政教育需要融入生态化理念,并适当结合大数据技术思想建立教育平台,以满足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体系建设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基本原则,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本身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相互契合。

一、基于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导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客观讲,当前的网络文化非常丰富多元,其所体现出的知识教育引导方向也极为多变。在如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坚持教育指导方向性原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指引学生展开学习,避免他们被五花八门的网络文化带入歧途。为此,高校还应该建立网络思政教育的生态化系统,在其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导思想,做到教学过程自觉、科学和灵活化。

(二)动态性原则。与网络文化发展一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也应该满足一定的动态化要求,要像所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与针对性。换言之,就是要结合校园外部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文化变化而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甚至是教学形式。

(三)主体性原则。基于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其中的主体就指代学生和网络文化二者。要将这两大主体联系起来,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注重观察学生在网络文化熏染下的思想变化,为构建生态化教育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也更能让高校教育整体开放化、优越化,以便于高校更好将学生、网络文化以及思政教育三者融入到学生生活中。

(四)开放性原则。网络文化空间是开放的,高校所构建的思政教育创新生态空间也应该是开放的,二者要坚持相同理念形成融合,特别是注重教育系统与网络文化系统的内外部联系,不断拓宽师生教学视野,以开放的眼光与内心世界展开思政教学活动,获得新的活力与发展空间。

二、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式,它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共生共存的。

(一)机遇。首先,网络文化机制下高校能够通过新媒体、新平台共享更多思政教育资源,这是传统思政教育所不曾想象过的平台机制。在这一平台中,所有的知识共享都能以快速、便捷的形式完成,且随时随地都能帮助师生了解不同类别信息,师生还能通过网络自己所掌握的各色信息,这种自由且开放的共享机制加速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步伐。其次,网络文化本拓宽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发展途径。因为在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政教育中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与书面教学壁垒被完全打破,教师可通过更多更丰富的形式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平台,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审时度势进行教学指导调整,这对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效果非常有利。第三,网络文化自身就具有娱乐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它的资源丰富且传播途径广泛,对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非常有利。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时间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位与学习能力。

(二)挑战。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同样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但辨别能力薄弱,所以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诱惑性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问题。首先,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高校思政教育规范性是一种强势削弱,因为网络文化是鱼龙混杂的,对大学生有利的、不利的文化内容都存在,例如一些反动的、色情的、暴力的、消极的不健康文化也会被大学生所检索到,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诱惑,稍有不慎就可能把持不住自己进而陷入泥潭。而且,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它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业,甚至还会影响到家庭,为大学生形成扭曲的价值观,促使他们丧失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如此一来,高校的思政教育规范性就会被逐渐削弱。其次,网络文化所构建的世界是完全虚拟的,它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一种思维模糊的迷离状态,这让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难以抓住学生内心思想的真实情况,,导致思政教学创新失去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次,网络文化随意性较大,且所创造的世界非常广泛,这容易让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在其中,这也让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受到严峻挑战。

三、基于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该基于生态化建设理念与大数据技术思想,通过新技术、新思路将师生二者及思政教育内容联系在一起,从多角度寻求教学创新。

(一)校园内建立网络文化生态化专栏。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根本还在于丰富校园文化,基于当前的网络文化视角,高校应该建立自身相对独立的网络文化生态化专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校内外网络文化知识内容,并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思想品格。在校园网络文化专栏建设中,就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比如说建立“校园民生新闻网”、“学科知识教育网”等等,再整合学校校报、各大传统及网络新媒体中的信息资源建立校园内部的网上图书馆,为思政教育创新丰富更多数据信息源,甚至组织学生在网络中通过MOOC开展思想政治研讨会,普及国家时新的思政内容与社会动态。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建立生态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渲染、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并将对大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网络文化渗透其中,形成多方机制融合,形成新的校园专栏教育模式,构建校园思政教育的生态化系统。

(二)网络上建立网络文化筛选过滤系统。基于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该坚守两点教育工作原则:第一,要兼顾网络文化视角下网络思政教育与现实思政教育二者之间的教育比重,做到教育比重不偏离,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满足学生的现实学习诉求,引导他们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第二,要坚持做到网络文化宣传与正确互动沟通,要重视网络文化、网络平台所为高校思政教育营造的良好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争取更好的教育实践契机与教育成果,积极通过各种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实现相互互动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思政教学和谐空间。目前某些高校就建立了具有网络文化筛选过滤的独立系统,它就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技术团队,建立校内网络,专门帮助大学生过滤筛选网络文化内容,正确引导高校思政教育导向。而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提高网络文化及信息甄别能力,开展平等互动的、拥有健康网络文化内容的思政教育过程。

(三)教学中建立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大数据平台。高校应该积极深入分析网络文化线上数据,并将它与线下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仔细分类,搭建校内思政教学中线上线下知识共享平台,其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就是大数据技术。比如说共享线下成绩、校园文化思政教学模块、线上网上论坛发言讨论等等,通过这种聚类分析识别学生的个体学习行为方式与大学生群体相似特征、相似价值观。再通过智能挖掘寻找到客观规律,建立客观的大学生思政学习评价模式,了解他们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学习程度,最后全面共享分析数据调整创新教学形式。

四、总结

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过程中,网络文化影响不容忽视,因为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最主要传播群体,高校应该明确了解这一点,并基于网络文化、生态化内涵、大数据技术以及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建立综合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平台真正帮助大学生甄别网络文化中所存在的负面信息,以保证当下网络文化能够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提出要求,为社会培养拥有正确思想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石筠.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2]杨定明,周邵年.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1)

作者:王锴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