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一)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法律规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职学生表示遭遇过网络侵权行为,比如,个人隐私被随意披露,遭受过网络诈骗等,但同时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承认通过微博等方式披露过他人的隐私。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相比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难以适从,对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各种观点不能理性的分析评论,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人云亦云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1.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网络文化具有前沿性,能够将最新知识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网上的许多虚拟图书馆、各种在线参考材料、电子书籍等资料都唾手可得,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调查显示,有30%的高职学生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学习资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
2.缓解压力,平衡心理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高职学生可以与自己相识或者不相识的有着共同兴趣的人交流畅谈,可以“毫无顾忌”地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特别是有的比较内向甚至孤僻但内心又渴望能与人交往的学生,在网上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里,也会变得幽默、开朗。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1.学习成绩下降
网络挤占了高职学生的大量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调查显示,一有空就上网的高职学生占35%,每天上网时间在2-5个小时的占45%,上网时间在5-8个小时的占10%,利用上课时间上网的占27%,有95%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高职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厌学、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也导致部分高职学生自己不思考课后作业,习惯从网上寻找答案。
2.道德信仰偏差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道德信仰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学生之间的网络模仿,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信仰的扭曲。另外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通过网络传播,导致学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不顾道德底线。
3.网络性心理障碍
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打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有少数学生甚至是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上网,而出现身体衰竭和死亡。
三、应对措施
(一)从社会的角度,加强网络管理
1.网络技术安全防范
由于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让学生难以辨别。公安机关可以会同相关网络信息部门联合开展依法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专项整治活动,过滤有害信息。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和扶持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网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于198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网络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还是存在立法滞后等问题,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我国网络法规不了解。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梳理网络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网络立法,并进行全民学习。对于网络犯罪的应采取严厉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反面宣传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
1.进行专业建设,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建立校园文化阵地。对专业前沿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学校可以指导性地在校园BBS上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减少学生无节制的上网聊天游戏行为。同时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话题,不仅可与学生打成一片,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升网络素养
由于高职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乏了解。高职院校应加强网络道德行为的宣传教育,请网警或者是网络律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网络文明知识主题班会等,增加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
(三)从家庭的角度,合理引导学生上网
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家长应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并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看新闻、关心热点话题。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陈淑嫔 单位:武进开放大学
第二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网络文化论文
一、网络文化减弱了传统社会道德规范对于学生的约束力
高职学生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个人理想和现实差异的心理矛盾。这些学生也曾有远大理想和目标,希望能进入重点本科院校,看到昔日的同学高兴地进入本科而心理失衡。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不用受到来自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他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相互交流,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数学生在网上发泄,以补偿难以实现的愿望。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与人的交往存在于符号的互动中,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受到西方各国的冲击。随着交友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等西方大国将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影视作品,歌曲等形式通过网络向中国的学生传播和渗透,一些带有意识形态目的的教育平台趁机进入教育领域,在网络文化中形成了强势的垄断。在此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的理念受到来自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冲击、挤压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学生的道德人格修养。部分学生表现为将这个“补偿性”的场所作为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课余时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也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交流,在班级中成了“隐形人”。部分同学的道德标准也随之倾斜,呈现出不尊重传统道德标准的现象,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完全按照自我的想法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部分同学认为传统的道德标准都已经过时,造成了道德观念的薄弱等。
二、网络文化的极端性冲击着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网络文化是极端性的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针对某个话题,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一些不受人注意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集中反映出来。“90”后的高职学生不盲目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他们容易被鼓动,喜欢“凑热闹”,思想上不坚定,容易“随大流”。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学生与学校的对立事件,比如,学生在学校内意外受伤等事件中,学生通过在网络上看到的所谓的知情者爆料,在没有搞清楚事实的真相之前,首先站在了学校的对立面上。一些学生盲目地跟帖,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网络的从众性,又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不辨是非,成为了散布谣言的帮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也影响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网络文化迫切需要传统德育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以信息的单向性,可控性和封闭性为重要基础的,学生接收到的德育信息一般是经过教育者严格筛选和整理后传达给青少年的,这种方式靠灌输的手段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网络的发展,已对这种状况形成了巨大挑战。网上所传播的信息可以由上网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主动的在网络上搜索信息。传统德育如不改革创新,用好新技术,就会丧失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一)在肯定网络的优点的前提下,迂回的指出网络文化的弊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考虑到学生对于网络依赖的现象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不要与学生正面冲突。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肯定网络平台给人们生活学习所带来的便利,与学生交流网络操作中不明白的地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学生同时站在网民的出发点,分析网络对于人们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让学生自然的分享自己的思想动态,进而指出网络文化存在的弊端,已经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将传统的道德教育与网络文化相结合
传统的道德教育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讲,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书本上的知识传播。针对于高职学生不喜欢约束的特点,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德育工作的方法,比如,作为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群,在群空间上传一些与传统道德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或者分享一些故事,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平台上接受这些信息,强化道德标准。
(三)倡导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平时积极开展一系列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的教育活动,例如,文明上网,网络交友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到网络与生活的关系只是辅助关系,网络不是生活的主导。其次,为学生制定一些上网公约,不断提高学生上网的自律能力,强化网络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网络人格。培养学生在网络文化中养成“诚信学习,诚信待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网络文化与传统思想道德的平衡点。只有慢慢养成了良好的网络习惯,才能慢慢降低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作者:罗丹 单位:武进开放大学文经管理系
第三篇: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一、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一)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法律规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职学生表示遭遇过网络侵权行为,比如,个人隐私被随意披露,遭受过网络诈骗等,但同时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承认通过微博等方式披露过他人的隐私。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相比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难以适从,对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各种观点不能理性的分析评论,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人云亦云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1.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网络文化具有前沿性,能够将最新知识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网上的许多虚拟图书馆、各种在线参考材料、电子书籍等资料都唾手可得,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调查显示,有30%的高职学生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学习资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
2.缓解压力,平衡心理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高职学生可以与自己相识或者不相识的有着共同兴趣的人交流畅谈,可以“毫无顾忌”地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特别是有的比较内向甚至孤僻但内心又渴望能与人交往的学生,在网上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里,也会变得幽默、开朗。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1.学习成绩下降
网络挤占了高职学生的大量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调查显示,一有空就上网的高职学生占35%,每天上网时间在2-5个小时的占45%,上网时间在5-8个小时的占10%,利用上课时间上网的占27%,有95%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高职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厌学、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也导致部分高职学生自己不思考课后作业,习惯从网上寻找答案。
2.道德信仰偏差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道德信仰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学生之间的网络模仿,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信仰的扭曲。另外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通过网络传播,导致学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不顾道德底线。
3.网络性心理障碍
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打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有少数学生甚至是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上网,而出现身体衰竭和死亡。
三、应对措施
(一)从社会的角度,加强网络管理
1.网络技术安全防范
由于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让学生难以辨别。公安机关可以会同相关网络信息部门联合开展依法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专项整治活动,过滤有害信息。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和扶持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网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于198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网络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还是存在立法滞后等问题,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我国网络法规不了解。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梳理网络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网络立法,并进行全民学习。对于网络犯罪的应采取严厉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反面宣传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
1.进行专业建设,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建立校园文化阵地。对专业前沿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学校可以指导性地在校园BBS上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减少学生无节制的上网聊天游戏行为。同时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话题,不仅可与学生打成一片,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升网络素养
由于高职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乏了解。高职院校应加强网络道德行为的宣传教育,请网警或者是网络律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网络文明知识主题班会等,增加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
(三)从家庭的角度,合理引导学生上网
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家长应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并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看新闻、关心热点话题。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陈淑嫔 单位:武进开放大学
第四篇:网络文化在高职生成长的影响
1网络文化与高职生特征
网络是人们远距离交往、搜集信息、获得知识的平台。网络信息实际上是一种以共享性、多元性、自由性、愉悦性等为特点的文化资源。这种资源迎合了思想开放、崇尚时尚、富有活力的高职生对现实的感受。受网络文化影响,当代高职生表现出下列特点:(1)价值观多元化。当代高职生的价值观念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无条件接受教条转向主动选择,从依附权威转向弘扬个性,从安于现状转向求新求变,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等等。但因高职生缺乏社会阅历、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他们容易受网络消极文化影响,陷入理想与现实、依赖与独立、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和迷惘中。(2)崇尚自我。当代高职生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这一特征与网络行为的自主性相结合,容易使他们在自我旋涡中重视个人价值而无视他人与社会价值,陷入个人主义泥潭,忽视良好品行和责任、义务意识的养成,表现出自私任性、狭隘封闭、缺乏自制力等人格特征。(3)生活方式多样化。网络的自由性为当代高职生生活方式多样化提供了学习范式,而相对宽松的高校管理环境又为他们生活方式多样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其影响下高职生群体生活方式表现出功利化、开放化、前卫化、时尚化、享乐化、粗俗化特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是当代高职生的典型特点。(4)人格发展不协调。当代高职生重视人生价值和个性发展,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但在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内心充满了务实与实惠、宽容与回避、渴望与满足等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部分高职生出现心灵空虚、信念缺失、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缺乏以及认知偏差等现象,为逃避现实,个别高职生在网络世界中构建虚拟的自我。
2网络文化对当代高职生的影响
2.1网络文化对当代高职生的积极影响
(1)拓展社会性发展空间。虚拟的网络文化环境为人们交流感情、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共享文明提供了极大方便。通过网络交往,当代大学生既能拓宽接触社会的范围,又能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展现自我,还能扮演各种社会角色。(2)发展多种能力。网络信息丰富、气氛自由,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它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能及时传播有关自然、社会、个人的各种信息,改变了高职生依赖教师、课堂、书本的学习模式,高职生能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进而促进高职生多种能力的发展。(3)促进心理健康。当代高职生在独立与依赖、理性与现实、情感与理智、自律与他律、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冲突中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利用网络,一方面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站点、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另一方面高职生也可以在网络世界寻找自己的时空,交流情感体验、发泄不良情绪、倾诉烦恼,确保心理健康。
2.2网络文化对当代高职生的消极影响
(1)扭曲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时期的高职生很难正确辨别霸权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区别,容易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过分追求享乐、奢侈、刺激、性解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2)削弱社会道德责任意识。部分过分追求意志自由、个性自由、承受能力较差的高职生极可能因为网络约束规范和监督机制的缺乏而回避现实,忘却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无视社会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及时行乐的短期行为。(3)降低学习能力。网络信息因资源丰富、表达形象,超越了传统学习材料而倍受高职生喜爱。但网络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融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于一体。如果对网络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促进自身发展,高职生就可能出现网上娱乐多于学习的现象。(4)影响人格健康发展。一些内心空虚、自律性较差的高职生由于不能抗拒网络的诱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一旦回归现实,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就会削弱高职生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其心理行为失常,甚至助长非理性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当代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措施
(1)发挥高职生主体性,提高自律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高职生往往缺乏必要思考,网络行为自律性弱化现象较为突出。为此,必须加强网络伦理教育,让高职生明确:首先,个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可以超越社会道德责任和义务,但仍需要明确规范和约束,否则网络难以正常运转;其次,任何人都应该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遵守网络规则,规范网络行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借此提高自律能力。(2)发挥网络资源的育人优势,提高高职生素质。网络虽然为高职生提供了便利,但其不良信息又容易伤害他们。为此,要加强对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择友观、成才观教育,引导他们掌握网络常识,学会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资源的两面性,处理好虚拟与现实、吸收与借鉴、发展个人兴趣与遵守社会规则的关系;鼓励他们运用唯物辩证观开展网上讨论,交流思想、澄清认识、宣泄不良情绪;支持他们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学,补充和丰富课堂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积极帮助个别高职生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个别高职生由于没有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既无学习兴趣又疏于与他人、社会联系。对此,高校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尊重高职生的独立性,关注其成长需求,了解其内心感受;另一方面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既要面对面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又要善于利用网络沟通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难以启齿的心理、行为问题,缓解其心理矛盾,解除其心理困惑,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4)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就必须将网络管理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确保用马列主义理论、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科学成果等占领网络阵地。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网络知识,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高职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摸准高职生思想脉搏,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善于分析、判断、获取、处理、传递德育信息;掌握德育和网络结合的技术与方法,不断解决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黄大鹏 郭增波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