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内蒙古乌兰牧骑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演出团体,自195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在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说:“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乌兰牧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本文从群众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能为文艺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乌兰牧骑;群众文化;地位作用
乌兰牧骑,蒙古语为“红色宣传队”。第一支乌兰牧骑成立于1957年,即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60年来,乌兰牧骑已发展成46支演出队伍,队员有2800余人。乌兰牧骑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出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指出:“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区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一、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
首先,乌兰牧骑是在群众中产生的,每一支乌兰牧骑的建立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多年来,乌兰牧骑在为农牧民演出的同时,辅导当地群众文化队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牧民对文化的需要。乌兰牧骑扎根基层,在农牧民中间具有强大的文化号召力,不仅填补了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也搜集、传承了民族可贵的传统艺术,促进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乌兰牧骑已成为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次,乌兰牧骑的文化活动不仅体现了民族特点,更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点。自成立伊始,乌兰牧骑就按照党对先进文化的要求进行文艺活动。乌兰牧骑的文艺活动,紧扣时代脉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内蒙古地区特有的形式,传播着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一)乌兰牧骑传承了民族文化。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草原上诞生,因而汲取了丰富的草原文化。与此同时,内蒙古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又共同打造了特有的内蒙古地区文化。乌兰牧骑在吸收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承担着承前启后、改革创新、传播和发扬内蒙古文化的任务。乌兰牧骑对原有民族文化进行改造,既保留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又与时俱进,创作了许多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文艺作品,丰富了群众文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乌兰牧骑对民族文化进行了整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点和价值。内蒙古地域广阔,生活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48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创造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作为在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乌兰牧骑,不仅发挥了继承和保护各民族独特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发挥着民族文化整合的作用,将原本存在于不同地域的文化要素整合到一起,并进行升华,形成了特有的内蒙古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乌兰牧骑对群众具有激励作用。乌兰牧骑将自身定位于“文艺工作队”,其主要作用就是向基层农牧民提供文艺演出作品,不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乌兰牧骑扎根基层,不畏困难,深入农牧区,其提供的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了正能量。正是乌兰牧骑及其作品的精神,鼓舞着农牧民群众,让广大农牧民积极进取,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乌兰牧骑具有娱乐教育作用。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愉悦身心,并体悟艺术作品中深层的文化含义。乌兰牧骑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表演和诠释,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满足了农牧区群众对文艺作品的需要,体现了乌兰牧骑的娱乐性。乌兰牧骑在演出的同时,兼顾宣传、辅导、服务的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加入到演出作品中,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对培养群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广大群众自觉形成抵御不良风气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乌兰牧骑是群众文化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文艺队伍。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一支既有专业素质,又有一专多能的演出队伍。同时,群众文化的社会性,要求文艺工作者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乌兰牧骑作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文艺队伍,符合群众对文艺的需要。自成立以来,乌兰牧骑队员就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改善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激励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站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落实党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成为草原上一支群众文化的主力军,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南鸿雁.乌兰牧骑蒙古族艺术的当代传承者[J].中国民族,2014.
[2]洪涛.“三贴近”与新时期乌兰牧骑建设[J].内蒙古艺术,2013.
作者:肖玉梅 单位:乌兰牧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