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群众文化建设思考(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我们所提倡的基层文化本质上是科学的大众文化,而群众正是基层文化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层建设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只有文化被群众所接受,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可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向导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文化选择越来越呈现层次化的特点,所以不同的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对于群众文化提出新的要求,文化本文正是立足于此,通过对现实文化发展中一些现象的考虑,来阐发自己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面对现代社会中社会阶层文化选择差异化并由此导致群众接受的价值观多元化、选择文化渠道丰富化,并且群众选择文化的基本要求逐渐从群体性转向个人化,尤其是在现在信息化社会日益发展,传统的以文化强势机构所控制的文化选择渠道逐渐被互联网所侵蚀的今天,更是尤为鲜明,但是正由于此,也导致了社会之上价值观混乱,基本的文化部门对于基层文化呢尤其是群众文化处于一种失控与半失控的状态,在极端时期更是表现出“十亿人民九亿赌,剩下一亿在跳舞”的状态。在这样的群众文化基础上进行新时期的基层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新的发展,无疑是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现在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是十分复杂的,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基础原因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多元化。由于经济形态的多元化,自然的群众的利益取向也会出现多元化的倾向,而利益多元化表现在基层文化上就是群众文化取向的多元化,即使以最简单的经济划分法,经济条件不同的群众对于文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更不用说现在文化教育情况处于一个半普及状态,不同文化教育水平群众对于基层文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以现在正在热播的《欢乐颂》为例,现在其基本文化受众是现在的大学生以及都市白领阶层,其中的生活使他们很有代入感,或者对他们之后的经济以及社会状态有一种启发性导向作用,但是对于传统知识分子来说,《欢乐颂》仍旧属于成功学的范畴甚至于其与《小时代》相类似属于一种纸醉金迷式的社会都市文化,其中少“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社会情怀,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对于此不可避免的有一种鄙夷的状态,另一方面《欢乐颂》中的实际其实有很多就是现在都市文化现实,但是缺乏对于现在农村基层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客观上的文化荒漠化的描写,由此其对于基层农民尤其是中年的农民的文化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上面所说的,一方面是由于商业化电视剧的不可逆经济因素,但是也有文化事业单位不作为或者说作为不够的因素,由于文化事业单位有很多自营化自然会商业化,自然会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文化集中,而很多原有的中西部文化单位成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文化圈内异己文化因素,而得到经济利益进而融入东部文化圈内,导致了西部文化尤其是基层文化的荒漠化现象。在这样一种文化荒漠的文化权利真空的状态下,种种不良文化纷纷进入,譬如赌博、、吸毒等,尤其是赌博,在农村基层很是普遍。同时,由于现在文化经济化的水平逐渐提升,导致传统知识分子的“清流”文化丧失他们的文化状态,甚至于有人说“中国之大放不下一张书桌”,对于他们的基层文化来说是坚守的困难。综上所述,现在基层文化的状态是一种近乎于相互分裂的状态,同时市场经济侵入基层文化即引发了文化产业的大规模扩张,同时也导致基层文化的分化。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方向
由上文可知,现在文化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在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一方面是回归中西部,尤其是基层进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及深入城市基层进行相应的文化工程保证基层文化的可控性,另一方面,就是保证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持一种文化传播的大社会情怀。对于第一种来说,进行“文艺三下乡”同时,建设乡村文化站与读书屋,并选拔文化带头人。但是这样防止“水过地皮湿”的下乡活动,主要是文化的深入性,尤其是对于基层群众的生活做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化表象,这主要的代表就是《乡村爱情》系列,现在我们回头看其收视率,并不比其他的电视剧低,这或者从侧面说明基层群众文化的市场广阔,从反面看也可以看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缺失,这无疑是未来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对于传统知识分子这一部分人的基层群众文化,最重要的是文化氛围的建设,有人讽刺中华书局“吃古人的饭”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现在对于文化事业单位来说,“吃古人的饭”仍旧可以“吃”下去,并且还可以“吃”的不错。由此而言,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活动基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推介也是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基层与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方向的介绍,认为在现实情况下文化事业单位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处于一个直接接触的位置,同时再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弥补文化权力空白,并且其基本要求是雅俗共赏,全面促进,通过这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发展。
作者:王丽 单位:滁州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白雪.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
第二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
针对县级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查找原因,做深刻研究分析,从方法上探讨解决对策,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寻求新出路。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一、县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乡镇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缺乏体系管理。
乡镇“一把手”领导的思想决定一个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乡镇经济发展是政绩工作中硬性的、最重要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一般不能列入县级考核工作目标中。基于这种认识,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引起乡镇领导的重视,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同时,文化干部忙于其他事务,不能专司其职,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县镇村队的管理体系不畅,乡村文化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器械或无人管理,或丢失破坏,或成为摆设,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
2、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太小。
“送”文化的力度较弱。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较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县级政府财政对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虽逐年递增,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很小。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城市所占的公共文化资源多,农村的很少。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设置一般在每个村只配备一个文化活动室与几个农家书屋。“送”文化下乡仅仅是“喂食”型的满足,次数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内容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完全贴近农村的生活,大多只是传统型的节目,毫无创新可言,电视、网络等文化节目的普及,提高了群众文化欣赏层次,致使大多数农民对这种形式逐渐失去兴趣;“送”文化大多流于形式,大多都是进行表演,而农民喜爱的培训、辅导等形式很少,导致演出的时候热闹非凡,演出结束后却变得很冷清,使得“送”文化没有与“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3、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大批的青壮年进城,农村乡镇人口出现“空心村”,缺乏活力和动力,老弱病残幼组成的乡镇常态人口——“386109”无法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4、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受农业的生产生活季节性影响。
农民的文化素质并不统一,有些活动,如书画毛笔字展、演艺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参与,而有些文明程度不高的农民参与赌博、迷信,这对培养良好村风民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缺乏农村文化管理和技术人员。
虽然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在逐渐的提高,但提高的速度较慢,他们多数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不能够较好地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二、县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县级农村群众文化应向科学、文明、富裕、尚德方向发展。农村文化需要通过政策与制度建设,用市场化利益引导,整合公共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提升文化品位,体现健康社会价值,以文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健康的农村群众文化是离不开政府正确的引导。县级政府应加大主导的力度,依托乡镇,服务农民,动员社会力量,用市场化办法促进长效机制建立,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县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机制,建立公共财政专项模式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民办公助”与“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村的自办文化。同时,县级政府还要注意加强引导农民紧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宣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动向与新经验,提倡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另外,县级政府与各基层政府要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文化需求结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激励他们对健康向上文化娱乐的兴趣。
2、搭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与活动平台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大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除了进行农家书屋、文化中心的建设外,还要建设农民喜欢的、综合党的领导、村务公开、道德教育、体育、卫生、文明健康等体现综合项目作用的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县级还应通过进行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来搭建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如平罗县将黄渠桥的腰鼓、宝丰镇的篮球比赛、威镇村的燎干节、马太沟的高跷等原有的“农字牌”特色文化做强,按照“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努力打造平罗县的品牌化、乡镇级的特色化、村队级的普及化格局。推进县城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工艺美术创作、电影放映等活动走出工作室,走向农村,形成城乡结合的群体态势的多元文化,以为农村创造经济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3、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县级政府与各基层政府应该清楚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将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县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真正纳入到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真正作为年度考核内容的重要内容,还应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与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的发展,更加规范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大力推进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将原来的以乡镇为重心的文化管理方式下移到行政村,并将村落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放到整个农村的整体规划中,建设农民需要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综合平台,这样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4、整合所有资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要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就要将农村群众文化带动起来,寻找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通过政府与社会的整合力量能够最大化地将公共财政的投入与社会参与当地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来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将农村的文化与教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觉农业除粮食生产外的其他属性,让农村打破产业的局限,在文化的带动下走出一条新的农村发展道路。特别是近些年来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农业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在保护文化传统的同时,以旅游的方式建立起农村地域品牌,将所获得的经济收入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可以建立起民间文艺组织,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以促进地域性文化的对外交流,并旅游为外壳,将农村文化向社会其他方向延伸。
三、培育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服务
1、要集中力量积极发挥出农民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育农村文化的主体。发挥特色文艺团队的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引进融合其他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合力。
2、要紧跟时代要求,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尤其是基层的文化部门应该积极创建面向广大农民的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农民生活,创作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新鲜的时代气息并存的出色的农村群众文化作品。
3、尽快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要坚持不懈地、经常地送文化下乡,整合送文化下乡的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类服务资源,加强送文化的力度,我们要不断创新,利用不同的阵地与文化人才资源,建立能够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的农民自己的真正乡土化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播下“种文化”种子,使农村的“送文化”和“种文化”真正结合起来,满足农民自娱自乐,让浓郁的“土生土长”的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重视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农村群众文化使农村带有传统色彩的地域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农村文化“脱胎于传统、活跃于现代、融入于市场、扎根于农村”,向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转化,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史俊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城关镇文化站
第三篇:群众文化新农村建设作用
摘要:
新农村对改善农业生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农村群众文化作为政府与党委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对国家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群众文化,从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入手,对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
群众文化;新农村;建设;作用
农村文化和群众文化同属一个领域,同时也是公益活动的体现。文化不止是理性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价值的呈现,它对社会主义大发展、繁荣、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其核心任务与关键。也只有建成有效的价值体系,才能帮助公民改善思想素养,建成良好的道德体系,从而承担起改善农民综合素养,推动农民发展、促进社会长效发展的重任。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帮助农民提高综合素养,还必须整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各种关系,以促进农村快速发展。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1、农村群众文化和经济建设存在很大差异
近几年,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事实上群众文化始终未能跟上时代要求,这让农村群众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很难持平。具体体现在:农村精神生活单一,缺乏项目,生活贫乏等。其娱乐项目更多的体现为一起唱歌、跳舞、麻将、聊天等,甚至还有沉迷于迷信活动。
2、群众文化与城市建设难以持平
虽然近年来群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与城市文化相比,其发展速度总体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长时间的二元机制,在轻农村、重发展的情况下,也影响着乡村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文化建设非常落后,甚至很多农民还存在看书难。纵然是发展较好的东部,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控制该现象,政府也采用了很多方法进行克制,希望通过城市文化弥补农村文化与发展,实施上其效果并不理想。从统计反馈的信息来看:之所以存在下乡效果模糊的情况是文化宣传存在漏洞与单一所致。
3、轻文化、重经济
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财政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农村群众文化给予了很好的保障。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理念更多表现在物质需求上,如:最低生活保障、修路等,在精神关注上明显不够。从另一个领域来看:政府领导人通常会将精力放在GDP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GDP上,这样也就削弱了农村群众文化,让文化人才很难真正发挥价值,从而影响农村文化发展。
二、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满足农民精神需要
当农村经济建设得到一定发展后,其精神素养必定会有所提升,为了更好的发挥群众文化作用,必须结合基层建设,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文化站等各种平台进行建设,同时整合农村文化特征创办活动。在这期间,农村经济发展与群众文化以相辅相成的状态呈现。在农民生活富裕的情况下,促进知识更新与发展。最近几年,随着农村文化机制的成熟,过去的被动传输已经变成主动传输。如:市与州歌文化馆深入到基层与三下乡演出中。在2013年,街上宣传表演7次,不同的宣传资料发放将近9000份,组织参加新春与农村文艺汇演、第九套体操比赛等各种活动,这些表演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很好的演出,同时对国家与党的政策也发挥了很好的功能。
2、有助于净化市场
为了确保农村文化积极发展,必须从各个领域做好农村文化高效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网吧管理、科技培训与出版印刷上。在这期间,乡镇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仅能繁荣市场,对制约市场秩序,保障新农村文化管理也有很好的作用。
3、群众文化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品位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品位,不止是生活与物质条件的改善,还有温饱,在生活富足的同时,满足现代居民对文化与精神的需要。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落实文化工作,通过建成有效的覆盖面,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状态、结构合理性,充分利用送书下乡、资源共享等活动,让现代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利用优质的服务,为其提供健康、高雅的产品,让文化消费品与产品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位。
4、群众文化影响农民民主管理
自从农民拥有更多知识后,其视野与精神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望利用国家政策与法律武器真正维护自身权益,以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利用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以优化农民的法制与政策教育,通过更新信息,方便农民执行与贯彻。因此,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是优化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5、群众文化有助于塑造新型农民
农民群众作为整个文化活动开展的受益者,也是文化工作的创造者与建设者,它对塑造新型农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从农村文化的主体领域着手,通过建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农民参与,并且尊重文化精神,在群众参与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而分布在农村的民间艺术家与自主性文化活动,因为生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比较了解,所以艺术养分直接源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很好的亲近性与相通性,容易被农民接受。它在传承民间文化发展上,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懂技术、培育文化的途径。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做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充分利用民间艺人的功能,打造新型艺人,以形成良好的文艺队伍,这样才能满足文化活力与根本要求。
三、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对改善国民素养,推进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整合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农村的综合素养,在改善生活与生产背景的情况下,推进现代化经济建设。
作者:赵春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文化站
参考文献
[1]陈樾.地方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3.
[2]张文佳.浅谈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0,06:195.
[3]杨晓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4]李虹秋.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神州,2013,32:24.
第四篇: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创新与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乡镇群众文化的建设时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镇文明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乡镇群众的个人素质以及生活品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对当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额分析,并给予进行文化建设创新的原则,提出了几个加强乡镇文化创新的思路,旨在为我国乡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乡镇文化;创新;群众文化;建设
乡镇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增加乡镇居民的幸福度,在参加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其也会充分的感受到文化生活的丰富性,认识人话生活的重要性。目前城市以社区为单位的文化活动十分繁荣,活动的质量较之从前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一些乡镇地区,尤其是一些落后的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还十分的落后。积极促进乡镇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对增强乡镇群众的幸福度有真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尽管我国对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高度重视,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地方的乡镇文化基础设施还很不到位,无法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有些基础设施甚至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与城市的文化基础建设相比,乡镇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即便是一些很有文化底蕴的乡镇,也没有充分的将其完整的发挥出来。
(2)文化队伍专业水平不足。随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各类的文化队伍也不断的涌入我们的视野。但是乡镇文化队伍存在的一个普遍化现象就是其专业水平不足,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乡镇展业文体人员相对较少,而且缺乏相应的业务技能培训。从主观上来说,一些文化干部本身就存在专业知识的欠缺,并且对培训也不上心,思想高度也达不到,从而影响了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3)文化活动内容缺乏特色。基于乡镇为文化基础设施的缺乏或者陈旧,相关的文化工作人员也缺乏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与技能,所以无法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目前大多数乡镇所谓的文化活动都是一些诸如看电影、节日期间的歌舞表演等等。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色,从而没有形成一个特有的文化品牌,导致了乡镇群众在参加文化活动的时候积极性不高。
二、进行文化建设创新的原则
在进行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原则需要我们注意:
(1)全面树立群众文化发展的创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
(2)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创新群众文化的基础,并且深刻探讨群众文化理论的应用于发展。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方向的开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
三、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几个思路
(1)加强对乡镇文化专员的培训与指导。群众文化建设是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的,我们要从体制上加强对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法规上进行研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乡镇文化专员的培训,增强其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人才,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逐步完成。
(2)加大乡镇群众文化的投入。文化的发展史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知,当下很多乡镇还缺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们在乡镇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当中应该增加对其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在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还是对开展文化知识共享的项目,都需要有一定的场所来满足人们实施文化活动的需求。
(3)大力扶持乡镇特色,开展具有乡镇特色的文化活动。我们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人们群众,所以,我们在乡镇群众为文化工作当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的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等因素,充分考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具有乡镇特色的文化活动,从而提高乡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积极组织乡镇与乡镇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农民自己进行创作,开展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节目。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打造出一个属于自身乡镇的文化品牌,促进乡镇文化建设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近些年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以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足之处也有不少。乡镇群众文化不仅关系着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关系着党与政府的工作执行力。所以,我们在发展乡镇群众文化时,应该充分结合当今时展的脉络,立足于当地的文化底蕴,积极创新。政府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强自己的投入,发挥其作用,增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秉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才能真正的实现乡镇群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作者:毛燕 单位: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政府文化站
参考文献:
[1]余莉.浅析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及发展[J].大众文艺,2013,05:17-18.
第五篇:群众文化新生队伍建设
【摘要】
随着当下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参与度越来越强。这也让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新生力量逐渐形成,预示着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让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更丰富、内容更接地气、新生队伍建设更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同时也呈现出群众文化活动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为了更好地持续保持这道宜人风景,本文作者以建设“戏剧小组”为例,提出了一些自身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群文活动;新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群众文化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愿意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愿意为群众文化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点燃自己对群众文化的热情,从而形成一股独具特色的新生力量。
一、戏剧小组成立之前筹备工作
在成立戏剧小组之前,笔者发现:每当惠民演出中戏剧表演形式出现(小品、情景剧、戏曲)的时候都能受到的现场观众热烈追捧,甚至强烈互动,更有观众在观看之余到后台表达观后感想甚至提出个人意见。究其原因,皆因戏剧这一表演形式简单明了、一看就懂、老少皆宜,深受观众喜欢。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大胆设想:成立一非专业、原生态、具有“野路子”风格的戏剧小组。
(一)将成立戏剧小组信息宣传出去。
鉴于活动中,观众对戏剧表演形式的热爱和追捧,索性将成立业余戏剧小组的信息公布与众。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电视广播、活动现场播报等多种方式将“成立业余戏剧小组”的信息扩散出去,引起有兴趣之士注意。
(二)建立应征戏剧小组人员档案信息。
当信息以后,肯定会收到应征人员的电话咨询、微信咨询、甚至登门咨询。此时我们应该做好应征人员信息登录:姓名、年龄、性别、特长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应征者,可以要求每位应征人员录制一段小视频等作为档案。
(三)筛选考核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入戏剧小组。
建立详细档案是为了对筛选人员做进一步服务。根据档案信息、视频记录,初步选定比较符合的人员做进一步考核,考核内容:自我介绍、语言表达、肢体放松、创作力、想象力、团队合作力等。一切就绪之后,统一考核、择优录取,并将没有录取人员的信息做好保管,以备不时之需。
二、成立之初的扶持工作
(一)邀请专业人事做定期专业指导。
当戏剧小组成立之初,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做专业指导。首先邀请非科班出身、来自民间并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在本行业具有一定成绩成就的老师,因为很多群文人才并不都是专业人士,在现实中,有很多业余人士最终成为群文人才,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体会,去鼓励新进的人员,点燃他们的热情,煽动他们的激情。在持续保持热情的时候,我们再次邀请具有一定专业修养的专家老师前来指导,给新进人员一剂强有力的精神养料,为戏剧小组开展活动奠定文化基础。
(二)重点培养具有一定文学修养和艺术基础的新进人员。
将具有一定文学修养和艺术基础的组员集中起来,为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做准备工作。为了收集更多相关类型的素材,可以到学校戏剧社、专业艺术院校或者到戏剧相关项目开展比较成功的单位进行采风、观摩、交流、学习,以便更好地获取相关经验,为日后的戏剧创作收集资料。
三、成立之后的后续工作
(一)将优质人员集中训练、统一考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集训,很快就分辨出小组组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把相对优秀的组员再次集中训练。这次我们从专业角度开始训练,例如从解放天性开始,无实物练习、单人练习、人物关系练习等,从声形台表逐一开始训练。
(二)确定排练目标、择优录取。
当基础练习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接下来进行实操,确定排练目标,把排练任务落实到人,并拟定审查时间。在排练期间不定时做业务指导,让组员有紧迫感和归属感,从而自发自律地排练。因为所有的组员都从群众中来,群众的知识是最丰富的、最自然的,也符合群众文化活动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演群众。所以排练作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三)将集训成果立于舞台接受检验。
将排练的成果立于舞台接受观众检验,让组员自我调整,从原来的观众角色转向演员角色,甚至参与到常规化的惠民演出当中去,接受观众的洗礼。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群众文化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今天是戏剧小组,明天也可能就是舞蹈小组、声音小组、绘画小组、书法小组、摄影小组等等。群众文化是丰富的、有趣的、娱乐的,但也是具有教育意义和传承作用的,所以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研究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时刻为下一个新进队伍建设做好准备。
作者:魏于钦 单位:东莞市企石镇文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