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需求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群众文化需求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群众文化需求研究

摘要:

群众文化需求是群众对于精神文明层次的需求,需要相关文化部门加以满足。为此,本文从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入手,分析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群众文化;文化需求;精神文化生活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群众文化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就历史视角而言,许多人都对群众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因为都是根据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得来,因此不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较为普遍。我们一般说的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在自己的工作以外,参与的具有娱乐性质和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这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它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核心,以自娱和自教为主要功能,并通过这种自娱和自教来实现和满足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

群众文化需求具有社会性和成长性两大特征,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需求包括视听,如广播电视;看读,如书籍报刊;社交,如参加各类活动等。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四大特点:其一是多元化。根据相关调查,简单的看看电视以及打打麻将等低层次单调的文化生活已经不再能满足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对于科教、文化、娱乐、健身等多元化的综合性文化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新昌县现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各类功能不够齐全,这与逐渐多样的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新昌县需要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其二是主体性。农民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群众文化群众办”,这个大方向不能更改。根据相关调查,群众文化主体意识已明显增强,已经不再喜欢那种“你来演、我来看”被动文化消费模式,而是希望亲自参与,自编自演自办。如新昌农民“种文化”活动已走出一条“党政扶持、农民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农民从文化观众变成文化主角,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造转变。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节上,大家自己编导,自己出演,其趣味性和文化性不输专业的演出团队。其三是求知性。农民群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于知识文化的渴求十分强烈,希望能够参加各类培训或讲座,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建设,用知识武装自己。典型代表是新生代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学习动力,他们不愿意过一辈子打工的生活,希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四是群体性。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的社会公共意识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愿意进行社交等活动,对于可以增进感情沟通,并带有比赛性质的集体文化活动青睐有加。例如书法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等,跳舞也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十分的接地气,是群众易于也乐于接受的形式。

二、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

1.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和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群众文化活动比较空洞,不具备相应的精神文化建设价值,思想内涵比较欠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优质的文化产品,无法为群众提供充足的选择。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更加自觉地增加财政投入,大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博物馆、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广播电视台等,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产传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千方百计增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和供给。要多组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感受美的价值。通过积极向上,多彩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以自身的努力来换取出色的工作成绩,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丰富的更好的精神食粮。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感染人、熏陶人,使人民群众能够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滋养和沐浴。要充分认识到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总结这些活动具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时刻以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为己任,将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结合,让其为帮助群众形成更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光发热,让人们接受先进思想的洗涤,感受美的熏陶,向更全面发展,成为更完善的人。

2.努力创作更多能满足各阶层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虽然我国的文化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产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比起来,仍然显得十分稀缺,虽然数量多,但是缺精品,大多数产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欠缺,能够流传于世的经典还是较少,缺少能够适合基层人民群众欣赏水准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由于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重视从人民群众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在电影、电视剧、戏曲等各类文艺作品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生活、深受基层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青少年欢迎的文学艺术作品却明显感到缺乏,农民真正喜闻乐见的电影和电视剧题材较少,没有多少是原本的反映农民的真实生活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满足。以农民为代表的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以主旋律为基调,创作出多种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类型,做到百花齐放。结合音乐、舞蹈、影视等相关文学的经典作品,采取基层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鼓励艺术家们多创作此类作品。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只有不断地增加优质文化产品的数量,才能做到满足各个阶层群众的各种需求,才能让群众不至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化产品,才能让群众才让群众能各取所需,真正让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作者:梅女杰 单位:缙云县壶镇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若实,薛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农民需求导向视角的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2]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3).

[3]杨瑞芬,徐苗苗,霍孟林,王亮停.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之路径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34).

[4]池浩.论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大众文艺,2015(21).

[5]嵇婷,吴政.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来源、采集与分析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1).

[6]唐品,王景文,高玉洁.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论文计量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3).

[7]罗云川,张彦博,阮平南.“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

[8]吕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导向转变研究[J].学海,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