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群众文化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活动中群众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活动中群众文化论文

一、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美术这门艺术得到了更多群众的喜爱,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绘画转变为泥塑、木雕、剪纸、草编、竹编等多种形式。随着生活的进步,景泰蓝等工艺品,书法、摄影、篆刻等美术作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些作品不仅能起到装饰生活的作用,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提高群众的审美品位,增加美术社会效益

当前,随着人们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美术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必需品。各地政府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美术馆。这样使人们更易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渐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品位。通常,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感到身心愉悦,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对同一作品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这说明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大脑有独立的思维活动,表达出感情的细腻性和丰富性。而美术作为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并非是一门单一的艺术,其中包含着创作者复杂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观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揣摩作品背后隐藏的真情实感,从而实现和创作者的情感沟通,进而形成“以情动情”的审美效果。在长期的艺术赏析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艺术鉴赏能力、美学评判标准等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而上述一切的改变,也标志着个人审美品位的提高。

三、激发群众美术创作兴趣,丰富群众美术创作

伴随着群众美术的兴起,美术渐渐渗透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开展各种美术文化活动会调动大家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使群众成为美术创作的主体,将生活中的智慧凝聚到美术创作当中,使美术作品更有生机。美术创作源于生活,地域性的特点也会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美术爱好与创作。在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典型例子。如,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群众酷爱剪纸,纷纷参与到剪纸创作,因此该市已成为著名的“剪纸之乡”。其中,不乏群众创作的美术精品,如,徐凤琴创作的《梳妆》《持花仕女》,刘淑珍创作的《猫》《狗》《牛车》,等等。另外,在黑龙江省,很多群众还是冰雕、冰灯、雪雕的创作能手。而在鄂西地区,刺绣是一项传统的工艺,当地群众都很热爱刺绣艺术,扎花灯也属于当地的一项民间艺术,经常用于元宵灯会等节日活动。组织这些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美术创作,不仅充分展现出美术活动的独特魅力,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鉴赏水平。

四、打造群众美术艺术精品

美术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也经久不衰。长期的群众创作形成了很多闻名国内外的美术艺术精品。如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它是我国北方民间木版画的代表,开创于明朝,兴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其年画题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胖娃娃等。年画构图讲究丰满,笔法要求匀整,色彩非常鲜艳。画中人物的头部与衣饰常采用粉、金晕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当地年画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已成为闻名世界的珍品,很多国家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均收藏有杨柳青木版年画。另外,人们熟知的天津泥人张泥塑世代相传,其创作的很多珍品均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因此,绝不可小觑群众美术创作的力量,不少美术大家都是从群众美术创作中走出来的。在日常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要鼓励群众自主创作,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渗透到美术作品中。

五、结语

美术在群众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题材。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文化馆要高度重视群众美术活动,积极搭建群众文化美术爱好者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同时,定期开办群众美术创作交流活动,并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开展讲座。另外,以节假日为契机,由文化馆牵头,开办群众美术作品展览,进一步提升美术爱好者的自信,并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美术鉴赏与创作,可以营造浓厚的群众美术氛围。

作者:梁义勇 单位:辽宁宽甸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