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探讨

音乐是关于人们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群众音乐根植于群众生活,代表群众的审美情趣,在我国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大背景下,群众音乐创作愈加成为群众文化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笔者长期在基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深觉群众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因此,略有浅见。本文在分析群众音乐创作意义的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今群众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群众音乐创作发展有所帮助。

一、群众音乐创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在此背景下,文化馆适时推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参与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业余文化生活逐渐得以充实,而群众音乐创作因其渗透性,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创作需要一定的先天训练,群众音乐创作则更多的是依靠群众的兴趣、热情开展,重在参与,具有娱乐性质,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笔者在基层文化馆工作的过程中,常见背着琵琶、大提琴、吉他等乐器进出文化馆的人,他们练习发声、排练演出、进行音乐创作,在工作之余,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展现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群众既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而群众音乐创作与群众能够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更好地渗透到群众生活中去,符合群众对文化生活和实践的需求,使群众越来越喜欢群众音乐创作,这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二)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近年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各地基层文化馆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逐渐获得了满足,大批群众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趣。而群众音乐文化创作作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环节,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群众音乐创作的受众与参与者均是人民群众,创作过程中体现广泛性与透明性,优秀的音乐创作作品具有情感激发、文化沟通、艺术欣赏、审美导向等诸多功能。因此,它的社会文化沟通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不仅能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审美需求,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三)有利于发挥文化馆服务群众的作用

文化馆作为我国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其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增进群众间的情感沟通,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还能促进民族团结,提高群众文化自信。对于广大群众参与者来说,在参加各项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满足非工作时间的精神文化需求,获得一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群众音乐创作作为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群众可以通过音乐创作来感受音乐,与音乐对话,透过音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获得情感上的美好体验,在音乐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基层文化馆来说,开展群众音乐创作工作,可以适当发挥服务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活动,创造体验、发展的空间,切实满足群众对艺术的追求,为我国群众文化事业贡献力量,逐步改变陈旧、保守的观念,向创新意识进行转变,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馆服务群众的作用,被群众所信赖和接受。

二、群众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群众音乐创作人才

近年来,随着基层文化馆的文化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群众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群众音乐创作方面,不仅开始重视群众音乐的质量,对参与群众音乐创作的人员也有了新标准、新要求,既要独立开展音乐工作,又要创作出符合群众审美、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综合性群众音乐。而现今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年龄上普遍偏大,对音乐创作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早期具有时代特点的音乐内容与音乐风格上,对于当下流行音乐的敏感度、接受度不够,因此,音乐创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稳定,直接导致了音乐创作之路难以向上发展,群众音乐创作发展进入瓶颈期。显而易见,基层文化馆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活动组织能力,但缺乏专业的群众音乐创作人才,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音乐艺术的需求,降低了人们参与群众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在后续开展群众音乐创作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影响了音乐文化活动的长期进行,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二)未完善群众音乐创作设备

和上述缺乏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一样,目前,许多基层文化馆的音乐创作设备也尚未及时进行更新,仍旧处于设备滞后的状态。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与设备,是确保有效提高音乐创作质量的前提条件,缺乏专业的音乐设备,如音频处理软件、乐器、声卡、录音棚等,即使扩充了专业音乐人才队伍,也难以进行有序地排练与创作,群众音乐创作的质量依然没有保障,导致无法达到创作的最佳效果,不能满足新时期下广大群众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当然,这与各地区文化馆的发展规模、发展规划、经济状况有关。

(三)忽视群众音乐需求的差异性

群众文化不仅涉及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方面的内容,所覆盖的人群还包括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各个年龄层,具有范围广、种类多的特点。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审美需求的变化下成长起来的,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音乐创作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在早期,人们的音乐焦点是歌颂祖国、歌颂生活、歌颂人民,曲风宏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又将焦点聚集在流行音乐上,注重音乐节奏的变化,音乐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均发生了转变,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音乐需求,差异性等特征逐渐显露。就目前的音乐创作情况来看,内容丰富的同时也比较复杂,有些脱离了群众的实际生活,忽略群众真情实感的流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参与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增加了群众音乐创作的难度。

(四)缺少编曲制作与实践的机会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也有不同,在群众音乐创作方面,音乐的创作与实践大都缺乏资金的支持,这就导致音乐创作设施的滞后。不完善的设备不仅影响着音乐创作的后续发展,如难以进行二度、三度的创作、加工,还导致音乐质量得不到保障,上升空间得不到拓展。同样,群众音乐宣传活动的后续开展也难以顺利进行,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实践的平台以及实践的机会。许多实践途径是由词、曲作者以及演唱者自行寻找的,许多基层文化馆对于将新媒体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认识存在不足,阻碍了群众音乐的进一步传播。曝光度减少,关注度也就随之下降,那么,演出的实践机会自然减少,也就无法通过实践,判断群众音乐创作的内容与风格是否符合大众审美,也无法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

三、做好群众音乐创作的策略

(一)提高音乐创作人员专业水平

音乐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是否专业,直接影响着群众音乐的最终质量,因此,组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养的音乐创作队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保证音乐作品质量,满足当下群众的精神需求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创作民族性音乐方面,需要音乐创作人员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与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交流,切身感受当地文化,有利于创作出符合群众审美和精神追求的音乐作品。这就需要音乐创作人员重视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日后创作优秀音乐作品奠定基础。同时,基层文化馆应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高度重视群众音乐创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通过组织相关文化活动、音乐培训等,大力培养音乐人才的创作能力,如创作符合中老年审美的群众音乐,或者以家乡风貌为主题,进行相应的音乐创作,为音乐创作人员提供创作空间与实践机会。

(二)完善群众音乐创作设施建设

就目前群众音乐创作现状来看,对于音乐创作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又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于音乐创作设施的资金投入也有所不同,创作设施的不健全,使得后续的音乐创作难以有序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基层文化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音乐文化宣传活动等方面,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应大力支持基层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提供音乐创作设备,创建独立的录音空间,丰富乐器的种类,培训音乐创作人员学习、运用编曲软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音乐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吸引更多的音乐人才加入其中,从而提高创作队伍的能力与素养,还能为群众音乐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

(三)创建奖励机制,激发群众热情

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是群众音乐创作质量的保障之一,也是对相关音乐创作人员的肯定,对优秀的群众音乐作品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群众音乐创作人员的热情,提高群众音乐创作人员的自我认同感,满足其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能够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价值感。基层文化馆应建立、完善奖励机制,组织群众音乐创作活动、原创群众音乐大赛等,加强对获奖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宣传,加大对相关创作人员的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进而营造出良好、积极的音乐创作氛围。除此之外,还应依靠奖励制度,号召音乐创作人员对创作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创作中加入民族、国际、现代等元素,与当下的音乐发展潮流接轨,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

(四)创作中突出作品的个性化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且各自具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如北方音乐豪迈,南方音乐婉转温柔,草原音乐热烈奔放等,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也呈现出不同地域的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但即便是同一个民族,各个群体之间的音乐爱好、特点也有所差异,因此,就需要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突出作品的个性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音乐需求。也需要创作人员了解不同群体的音乐喜好,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以此作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恰恰是这些对音乐审美的不同需求,使人们逐渐注意到群众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同时,群众音乐创作也在这种不同审美需求的促动下,不断创新、发展。

(五)建立群众音乐创作档案

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群众音乐创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满足群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音乐需求,营造音乐氛围,使群众与音乐共同成长。而艺术档案存储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创作信息,不仅记录了文化艺术活动的相关史料,还记录了各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因此,将群众音乐与艺术档案相结合,建立群众音乐创作档案,有利于回溯音乐创作的历史,为研究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事实依据。应当重视群众音乐创作档案的价值,支持群众音乐创作档案的建立、管理,确保软件、硬件的同时发展。

(六)增加经费投入

大力发展群众音乐创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基层文化馆及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群众音乐创作的实际情况,适当投入经费,保障群众音乐创作的质量和后续工作的开展。如利用经费为音乐创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的辅导,规范音乐创作程序;借助经费,完善音乐创作人员的录音设备,为其提供必要的创作空间,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秀的群众音乐作品而创造条件。

四、结语

群众音乐是一种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又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深刻植根于群众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征,还具有广泛性的特征。群众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其自身特有的社会功能,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形势下,群众音乐创作逐渐发展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帮助群众缓解压力、表达情感,还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笔者在基层文化馆工作的过程中,意识到了群众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及其创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群众音乐创作的重视程度。

作者:魏晓东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