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简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简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简述

摘要:基层文化团队建设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也不断进行提升,但是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基层群众文化团体需要丰富自身内涵,并提升专业化技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并就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措施分析;发展趋势

基层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内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文化团队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是重要的媒介角色。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不仅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基层文化活动开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基层文化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过程中社会参与力不足政府部门需要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助力,优化群众文化服务方式,从而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但是,因为相关资金体系还不够完善,投资机制不够成熟,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力和物力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仍然存在不足,而且从整体上看,参与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许多社会企业通过资金投入和冠名的方式,参与基层群众文化节,但是主要是以大型的文化活动为主,对于中小型的文化活动缺乏支持力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也逐渐消失[1]。基层群众文化组织,是现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新型组织,所以在文化服务上是以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服务政策环境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详细的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

2.基层群众文化团队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人数不足,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岗位和编制有着混乱的现象。文化团队中的工作人员都是以兼职为主,没有专属文化管理员的编制。而且基层群众文化团队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许多人以玩闹的心态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导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虽然政府部门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培养工作,但是文化素质的提升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2]。而且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基层群众文化相关设施分配不均,许多企业对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投身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对文化团队的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二、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具体措施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虽然团队建设工作面对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但是必须要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才能够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活动,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文化事业的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起到开发民智、提升民族凝聚力等作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需要将理论知识和文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发展需求,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体现社会文化活动价值。以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的馆办团队“东吴民乐团”为例。这个团队于2013年成立,起先是由一批本区退休干部为主、业余民乐爱好者为辅组成的业余文艺团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审美需求也不断提升,该群众文化团队在这些年服务百姓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有些力不从心。这8年间,团队在节目的表演形式、人员的配置上都进行了不断优化和调整。最开始,该团队的演出基本是送戏下乡,以村、社区一级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人群。如今,这支团队已经数次登上苏州保利大剧院,参加了好几届苏州市新年音乐会,服务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基层老年群体。此外,整个团队也吸纳了更多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中年人参与进来,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作为一支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他们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还培育了新的艺术创作群体。2017年原创编排民乐合奏《吴中春潮》、2020年原创编排乐民乐合奏《孟姜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三、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发展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民群众是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只有明确人民群众在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组织文化活动的方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活动的开展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吴中区的居民对苏州的传统文化、苏州评弹特别感兴趣。“老吴中”觉得吴侬软语、评话趣事特别亲切,能够勾起小时候的许多回忆。“新吴中”迫切地想融入,希望更多地了解吴地文化和风俗,学习地方方言。基于老百姓的需求,吴中区文化馆开设了特色节目“吴侬雅韵”,专门邀请“万鸣工作室”团队,每周在文化馆一楼小剧场举办一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吴文化讲座、评弹流派演出、苏州话学习等。每场活动通过文化馆官网预约和苏州电视台苏州话专栏节目报名,场场爆满,深受大家的喜爱。

四、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需要以科学规划为基础,根据内外部支撑力度不断增强,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有关部门划拨专项资金来对群众文化进行支持。不同地区根据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和现状,划拨了专项资金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提升之后,团队建设阻力明显减少。政府根据发展的政策和形势,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发展[3]。吴中区对优秀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都有扶持资金和奖励政策,还起草下发了《吴中区贯彻落实苏州市〈文化繁荣兴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更好地扶持各类基层群众文艺团队,鼓励精品文艺创作,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通过文件还可以规范各文化团队对扶持资金的管理、健全资金监督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扶持资金要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对违规使用扶持资金的,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

五、培养基层群众文化团队人才培养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和发展相关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团队建设,主要是对人才的建设。政府主要负责群众文化建设和部门发展,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主要是针对群众文化,新颖的群众文化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推动。而且,从群众文化和相关团队建设而言,群众文化内容需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政府有关部门需重视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进行高质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随着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而且发展水平会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是社会文化活动发展的核心力量,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吴中区文化馆会定期举办文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培训的对象除了各个街道文体教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之外,主要就是针对辖区内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骨干,开设的课程多是非常实用的业务能力培训和团队建设管理,系统定期地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骨干做培训提升,让他们心中有底,平时的活动开展更加得心应手。

六、强化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资金支持

为了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根据我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的资金投入还是依靠政府来进行,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这样的现状限制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会出现脱离群众生活的现象。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除了吸收政府投资资金以外,还需要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吸收和引进,通过扩大资金规模来保证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保障机制,提高文化事业在政府支出中的比例。

七、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设施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发展方式,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搭建,为基层群众带来丰富的文化活动。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基本完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管理体系,但仍要进一步保证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的社会文化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我国文化形式不断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培训力度的同时,针对高素质的年轻专业人才进行招募,从而解决团队老龄化的问题,提高基层文化人才的文化综合素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激励文化人才在业余时间自我学习,并带领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进步,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水平。

八、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能够有效地展现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提升社会核心凝聚力,人民群众在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充实自身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改善文化生活面貌。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工作要以管理和团队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提升文化团队本身的素质和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展开。

参考文献:

[1]周静,毕东,毕晓红等.大理白族自治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233(03):14-18,30.

[2]肖静.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1(007):312-313.

[3]邓惠芳.浅谈如何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J].新丝路(中旬),2020,000(003):1.

作者:于小燕 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