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分析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已经有很多群众参与到了文化活动当中,这就促使文化活动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状态中。声乐艺术是该项活动的重点,它在推动群众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最大程度改善大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所以这就需要在群众文化当中加强对声乐艺术的宣传,渐渐增强它在群众文化活动之中的影响力,最终植根在群众文化之中,促进大家对声乐艺术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参与热情。

一、积极融入群众艺术文化活动中

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无法脱离人才的指导,尤其是声乐文化本身在群众文化当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就更加需要人才的指导。为了提升该艺术形式在群众活动中的影响力,就要在其中引入一些优秀的声乐艺术家,进一步促进其引导作用的发挥[1]。这样一来,除了能够增强该艺术形式在文化活动中的专业程度,还可以有效提升它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从当下的基本国情来看,绝大多数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形式都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尤其是在一些歌曲活动中,以及所组织的各种团队活动中,声乐艺术形式的表达及表演都取得了极大进步,绝大多数的文化馆及文化宫都有专业的人才进行指导。对于这些人员来说需要在活动中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去激发群众主动学习声乐。对于一些声乐基础相对较差的群众,可以先从最简单的节奏和音符开始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其掌握更多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同时获得更高的声乐艺术素养和基本的文化素养。

二、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对于各地的文化馆而言,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进行声乐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多专业型的艺术人才对群众的声乐素养培养进行指导。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类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业人才比较稀缺,导致活动当中的人才储备严重缺乏,因此无法满足文化活动所需要的人才量。尤其是在一些人口激增的城市当中,这类人才更是匮乏,所以这就导致一些文化馆基本处在停业或者是半停业的状态当中。目前出现了一些自发组织的合唱团,虽然大家能够自主组建团体活动,但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还是会因为缺乏人才及经费等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实施。对此,需要文化馆不断培养新的声乐人才,同时增强对声乐艺术的宣传力度。第一,强化文化馆建设,促进文化馆的发展,实现对技术人员的开发与培养。具体来说应该要依照自身的宣传需求,运用饱满的热情去带领大家投身到文化活动中,同时运用良好的职业态度进行宣传。第二,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一些专业的人才,同时鼓励更多音乐人加入到文化建设中,以此强化我们国家的群众文化工作。

三、植根在群众文化之中

在所有的文化活动当中,声乐文化是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它不但可以唤起大众对于声乐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大众对于声乐本身的共鸣,从而运用声乐去感染更多的群众。只有不断强化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力,才可以引导大众对于该项艺术的重视。但是现阶段一些艺术家对声乐的定位相对较高,所以大部分的声乐作品都非常专业,倘若没有深厚的音乐基础,就无法进行演唱,所以这就影响了普通人的参与热情。从群众文化发展来看,技巧过于强大的歌曲一般传唱度会比较低,而旋律优美的歌曲才能够得到大家喜爱和认同,所以可以在活动中将古曲改编成为合唱曲供大家传唱,给该项艺术形式在群众活动发展中树立良好的典范[2]。对此,文化馆的人员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现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从而正确积极地发挥自己在群众文化当中的基本作用,使声乐艺术进一步扎根到群众土壤当中。

四、强化对群众性声乐艺术的宣传

对于文化馆而言,应该要加大群众性声乐艺术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之下,文化馆更加应该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及时给群众提供专业指导和良好的服务,并能够根据大众的特点编制出与其发展相符合的声乐艺术学习指导资料。文化馆中的专业人才应该要不断对群众进行声乐知识的培养,并耐心讲解,从而推动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大众对于声乐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大家可以明确声乐艺术本身的意义和在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五、结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和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根据这些问题,提升对该项艺术的重视度,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蓉.试论声乐文化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24):239-240.

[2]姜红梅.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J].参花(上),2017(8).

作者:李娅敏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