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层群众文化协同治理与创新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明确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的产生路径、发展过程和创新策略等内容,对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和创新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坚守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要坚持文化引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最终实现坚定文化自信、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的。
【关键词】群众文化;协同治理;创新策略
一、坚守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一)群众文化在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生活热望中孕育
群众文化活动只有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尽管会因为噪音等问题产生纠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众文化活动风靡大江南北,分析其生机勃勃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这种文化活动之所以广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群众对于这种形式的需求。广场舞具有形式灵活、进入门槛低、群众需求表达顺畅、场域容易感染人等鲜明特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群众活动参与者寥寥无几、门可罗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比如在部分地区的农家书屋,图书设置不适合农民阅读,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因而会出现对比鲜明的情况。因而,相关文化职能部门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察、调研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实际需求。
(二)群众文化在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表现中植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优化。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等特征。群众文化活动在人民群众的热望中产生和孕育之后,要得到充分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扎根到群众当中。唯有如此,才能汲取更多的养分,获得更长久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社区文化治理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就,基层活力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社区发展态势蒸蒸日上,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各项事业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和成就。在此过程中文化在社会治理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基层党组织在激发社区活力、加大群团建设、推动社区文化治理甚至是推动物业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群众文化在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广泛参与中繁荣
文化活动这棵大树良好孕育、深层扎根所期待的必然结果是不断繁荣。而唯有通过不断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这一路径才能提升文化的群众基础、提升群众的文化兴趣,才能真正表达群众的精神诉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开展,能够有效地增强基层民众之间的信任。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熟人社会逐渐发生变化,陌生人社会的外延变得愈加广泛。而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打破陌生人社会的“陌生”状态,重建熟人社区,逐渐形成守望相助的和睦的社区关系。群众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坚持文化引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新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服务主导逻辑”。这一理论认为,公共服务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公共服务具有“无形”特征;其二,作为公共服务而言,其生产与消费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其三,公共服务的使用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进一步提供。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显然也具备这三个特征,因而,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同构”、“同创”和“同治”的理念。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关系的“同构”
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文化公共服务当然也具备公共服务的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参与者应该“共同构建”起基层公共文化活动的平台,通过平台的搭建政府进一步了解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认知。当基层文化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将管理理念真正向治理理念转变之后,很多的工作会进一步转变到协同治理的轨道上来,打破原有的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综合全国很多地方的基层文化治理创新经验来看,无不包含着当地政府治理理念逐步从被动作为到积极响应、从偏重管理到偏重治理的理念的逐步形成、从置身事外的管理者到矛盾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这些转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治理理念转变才能相应的在当地社区的治理方式、资源匹配和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尝试、取得成绩。实现彼此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价值关系的“同创”
在治理模式之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需要参与者的“共同创造”。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而言,在任何社会背景之下,文化都会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它自身独特的作用。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深厚,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的文化形式或保持、或消失或改变。比如在传统农耕时代,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邻里节促进了邻里的交往。现代城市社区,熟人社区的基础产生了变化,在社会治理理念的大背景之下,类似邻里节等传统文化项目的举办,其实能很好地调动居民的参与,从而进一步引发他们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感,更好的促进居民互动。更多的类似于邻里节这样的文化活动的举办,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从而达到进一步稳固基层、促进民众和谐生活的目的。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接关系的“同治”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接需要“共同治理”。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逐步深入,社会组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促进社区治理、满足公众需求、繁荣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形式上不仅是单纯的唱歌跳舞,在功能上也不仅是部分群众的自娱自乐。很多地方的政府想方设法让广场舞登上大舞台,通过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志愿者的参与、各种积极措施的引领、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三、坚定文化自信,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历史发展的阶段,为城市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与基层党建的相互融合存着先天的亲密关系。
(一)注重党建发展,引领良好风气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发挥社会力量、坚持多重引导等措施和手段都可以搞活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从而有效助推当地社会治理创新。在这些方面很多地方的做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丰富文化活动,增强社区信任
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就要了解居民的需求,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公共服务网络的提供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在以单位制为代表的熟人社会中居民的需求除了可以通过同事之间、老街坊之间的互相交流得到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举办的多种活动方式进行交流,例如社区的老居民通过“邻里节”、“爱心大集”等方式不断促进居民的交流,了解居民的需求。在了解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弱化城市社区内部的“陌生感”,进一步密实公共服务网络,增强社区治理的参与度,是未来社区治理的应有之义。
(三)挖掘地方资源,讲好文化故事
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更加密实的层面关注的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宽度”,而要让社区居民有更好的“获得感”,社区公共服务除了“宽度”的不断拓展之外,在“深度”方面也需要不断融合发展。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化解决的就是“深度”的问题。展望未来,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治理工具”的创新,多种治理工具的创新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报告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一言以蔽之,当今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
[参考文献]
[1]冯佳.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2]王列生,郭全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3]曹爱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的演进:回溯与展望[J].农村经济,2012.
作者:王建美 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