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群众文化活动理念创新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正面临着新旧思维模式的冲突与困惑。实现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要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在不断实现理念创新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群众特色,不断扩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群众文化活动走向繁荣发展的新的明天。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理念;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应打破陈旧的群众文化思维定式,致力创新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理念。
1网上服务预约创新理念
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的网上预约,首先可使群众文化的服务更加公平、透明,每个想要报名参加培训、利用场馆、观赏演出等的公众,都可以在有效期内,上网点击报名;其次是简单、便捷,网上操作各类服务的预约步骤简单,省时省力,公众可随时随地进行,同时实现了该环节的自动化管理,节省了活动的人力;最后,开展服务预约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上考察出某一类文化服务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使群众文化活动根据公众的实际需求调配服务,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对接。通过对目前国内文化馆服务预约功能的考察,结合对“文化有约”特点的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网上服务预约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
1.1服务项目分类式、基层化、菜单化、定制化分类式
借鉴“文化有约”,将文化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搬上”网络平台,推出辅导、培训、演出等免费项目,将文化服务通过主题进行分类,使其更加简明易用。基层化。通过文化馆的总分馆体系,将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农村文化服务菜单进行整合,全部在文化馆网站上接受预约。菜单化。通过服务预约,形成"用户点菜、业务单位配菜、按需送菜的“菜单式”文化服务新模式,从开展服务的前期,到中期和后期都贯穿菜单式服务方式,真正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踊跃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定制化。针对特定主题、地域特色、特别人群等开展相应的定制化服务。如针对各个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专题活动,针对各类人员、特定社区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
1.2服务产品多方式推介
“文化有约”引入了团购式服务供给界面,将所有活动资源包装成文化产品统一上架,让市民通过预约方式参与相关活动,抢名额要靠“秒杀”。文化馆网络平台也需借鉴这些较成功的商业平台的产品推荐模式,运用团购、秒杀、在线选座、限时体验、评价有礼等新型网络推广方式推广公共文化服务。
1.3“多元化”推广平台与应用
服务预约还要进一步拓展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平台的作用,以数字文化馆的多平台、多应用作为宣传重点,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平台进行传播。将各类文化活动信息、赛事通知、展览资讯等整合汇总,高频度发送,保持服务平台的活跃度。针对专业信息、特色活动,可以实施对应群体的精准推送。此外,还可以挑选优质的平台合作伙伴,借力助推自身资源、打包推广服务和产品。
1.4“多渠道”合作产品与服务
要进一步扩展服务项目,文化馆还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加商业性文化机构的参与,将公共文化服务和商业性文化服务相结合,扩展文化消费的内容。“文化有约”平台可以集合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科技馆及多家民营机构参与,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形式更多样,既实现了资源整合,又形成了竞争效应。
1.5服务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文化服务应该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以求达到“项目更合理、预约更便捷、质量更可控、服务更公平”的目标,规范服务项目的申报、审核、监督等流程,建立文化产品的评价反馈机制,公众可以对项目的服务质量做出反馈,并提出建议及个性化需求。
2数字互动墙的应用
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是文化馆(站)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文化馆的传统展览是实体展示的方式,在固定的空间中根据一定规律依次陈列展品,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这种展览方式的突出优点在于真实性和直观性,但却有一定局限。由于文化馆展厅面积有限,文化馆的文化艺术展览多是定期或不定期更换,过往曾展出的大量作品无法同时展出,即使正在展出的作品也不能多全方位地呈现其细节和内涵,难以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在展览内容上,文化馆展览一般将作品按类别、作者、主题等予以划分和排列,加之展览经常更换,就造成了内容上的割裂,使得观众在展厅参观时,无法将现场展出的作品与其他正在展出的作品或曾经展出的作品进行联系和对比。静态的展示方式,单向的、“灌输式”的讲解,难以激发观众的兴趣,特别是青少年的好奇心,使观众无法与展品进行互动,不便于观众的欣赏和学习。目前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已运用数字展示墙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实现了实体空间中的数字展示,弥补了传统展览方式的局限性,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实体展览中,在有限的空间内,数字展示不仅可提供单件展品的完整信息,实现对展品的全方位观赏,还能够同时展现文化机构所拥有的所有数字化展品,并能实现展品间的联系和对比。数字展示还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观众与展品的交互。通过移动终端和有关应用程序,观众还可在参展过程中选择个性化的参观路线,即时获取展品多媒体形式的解说信息,并下载数字化新产品。因此,文化馆可在文化展览空间中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来实现展品的永久展示,提升用户的参观体验,提高文化展览的效果。
2.1作品数字化展示
文化馆一般没有固定的藏品,其举办的展览都有一定的展期,运用数字技术将实体作品制作成高清的数字化作品,既可以通过馆内的数字墙等数字设备提供给用户观赏,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在线浏览,实现永久展示。同时,也应注重制作展品的多媒体介绍(解说)信息,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对展品进行全面介绍和深入阐释,并注重挖掘展品间的关系,向观众提供展品的联系和对比。
2.2远程资源实时共享
随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文化馆数字化展品将日益增多,文化馆间可加强资源共享,将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展示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互动墙实现数字化展品的远程实时共享,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作品的数字化欣赏。当然文化馆也可加强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甚至民营文化机构的合作协同,实现更广范围的远程资源实时共享。
2.3用户互动体验
克利夫兰博物馆的数字墙规模较大,运用的是多点触控屏幕,据调研,这种屏幕成本较高,文化馆可利用成本较低的高清液晶显示器拼接为数字展示墙,结合具有动作捕捉系统的雷达眼技术,实现浏览、选择、放大、查看详细信息、评论、点赞、下载(至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互动体验功能。也可运用单屏可触控设备,提供如讲故事、游戏、仿制艺术作品等形式的互动体验。
2.4大数据采集分析
此类互动体验设备带有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在后台对观众行为进行大数据采集,收集观众浏览、放大、查看详细信息、评论、点赞、下载等行为数据,可有效分析出观众的喜爱偏好,较准确地推测观众需求,如根据浏览、点赞次数和下载次数分析观众对某个展览、某类作品甚至单个作品的喜好程度,为较受观众喜好的作品设置较高的出现频率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从而为提升数字互动墙用户体验效果以及文化馆今后举办展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3开展特色资源建设
3.1定位
特色资源建设的定位是服务全民艺术普及。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文化馆作为组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研究群众文化艺术的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广大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阵地,进行全民艺术普及有着“天然”的人才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基础。在资源方面,文化馆更应根据这一特定职能,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数字资源。
3.2方向
资源是数字文化馆建设与服务的基础,数字化的艺术普及资源也是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工作不可或缺的依托。在网络环境下,文化馆的数字艺术普及资源建设需要突破传统文化馆资源建设的局限,又要体现文化馆自身和地域、历史等特色。
3.3建设类型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重点建设什么类型的特色资源?目前来看,经典艺术作品欣赏、网上艺术普及课程是文化馆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主要方式,因此文化馆建设的数字化资源应该主要以视频资源为主。将文化馆的演出、辅导、培训、教学等资源制成视频,尤其是有别于一般非专业性机构录制的简单视频资源,应录制专属的高质量、专业性强的适于全民艺术普及的专题片类型的视频资源,并结合进行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元资源的数字化。
3.4建设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重点建设什么内容的特色资源?文化馆建设的特色数字化资源应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要想有别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体现文化馆数字建设的独特性,就要注重对地方戏曲、书法、美术以及非遗等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使其艺术特色及成就薪火相传并加以弘扬,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起到全民艺术普及的作用。不同主题资源的数字化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如将演出视频进行数字化,应该注重把演出晚会视频分类筛选;非遗产品的视频数字化,注重的不是非遗保护内容本身,而是展示非遗优秀的文化成果;培训课程的数字化,应该将视频与教学内容的图片、笔记等数字化相结合,注意培训视频的长度和学习效果;老百姓自我展示部分的数字化资源,应该注重分类筛选,进行质量评定和内容分类。
4结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创新与科学发展,应当注重以先进的群众文化理念,注重更加坚实的群众文化根基与社会根基。
参考文献
[1]王玉.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02(11):39.
[2]陈坤.从社会学视角度分析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文化活动关系[J].现代交际,2018(18):48-49.
[3]吴非.浅析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410.
[4]关颖.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变化及乡镇文化站的重要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49-150.
作者:王敬东 江晓冬 单位: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 黑龙江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